林平華
摘 要:該文闡述了平潭縣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和產業工程用地規劃,提出了林業重點工程實施措施,以期為政府部門進行全縣土地規劃、林業部門領導制定林業發展規劃提供參考,也為平潭縣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林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平潭縣;重點林業工程;林地結構;林地規劃
中圖分類號 F32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3-04-93-02
林業不僅承擔著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對木材和林產品的供給的需求,而且擔負著生態建設、維護國土生態安全的重要任務。因此,在嚴格進行林地保護的基礎上,需要通過林地結構規劃以優化林地資源配置,通過保障重點、科學經營和持續利用,最大限度地發揮林地的綜合效益。平潭縣林地利用規劃包括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和林業產業工程規劃2個方面。
1 重點林業生態工程用地規劃
重點林業生態工程主要包括沿海防護林工程、綠色通道與城鄉一體化工程和森林災害防治工程。
1.1 沿海防護林工程 平潭縣沿海防護林主要分布在臨海的潭城鎮、蘇澳鎮、流水鎮、澳前鎮、北厝鎮、敖東鎮、蘆洋鄉和中樓鄉,主要的造林樹種有木麻黃、臺灣相思、黑松、濕地松等。沿海防護林是平潭縣的生命線,保障島上居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為此,需要積極建設沿海防護林,將其作為平潭縣的重點林業工程之一。沿海防護林建設的主要任務是老林帶的更新改造、風口地段造林綠化、低效林分的改造,通過樹種結構和年齡結構的調整,提升生態環境脆弱區域的森林生態系統。
1.2 綠色通道與城鄉一體化工程 以擴大城鄉綠化,增加森林總量為出發點,在全縣境內開展見縫插綠、擠地植樹,把森林引入城市,將園林輻射鄉村。以省道、縣道及主要交通干線綠化為重點,全面完成省道、縣道及主要交通干線的綠化美化,對縣城內及周邊的公園進行綠化,提升縣城公共綠化人均占有率,同時配合旅游項目建設,在假日中心實施沿海防護林基干林帶更新、綠化、美化改造工程。
1.3 森林災害防治工程 通過加強森林防火設施以及森林病蟲害防治體系建設,進一步增強森林綜合防火撲火和抵抗病蟲害的能力。通過防火林帶建設,大幅度降低有林地發生火災的次數。大力開展森林病蟲害防治,對主要病蟲害的有效防治率達到100%,應監覆蓋率達到100%,測報準確率達到85%以上,產地檢測率達到95%以上,調運檢疫率達到95%以上。
2 重點林業產業工程用地規劃
重點林業產業工程指重點商品林地建設,根據平潭縣自然條件和商品林建設現狀,規劃平潭縣重點林業產業工程主要是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工程。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基地是以培育纖維用材、板材等原料林為目標,發展短輪伐期集約經營的人工林,以滿足人造板工業對木材原料的需求。規劃期間,以市場為導向,結合林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的需求,通過定向培育、基地化布局、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加快短周期工業原料林基地建設。做好造林地準備、進行高規格整地;做到適地適樹、科學栽植、合理密度;進行合理的除草、松土、修枝、間伐撫育等工作;維護和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流失和地力衰退,加強病蟲害和火災的預報及防控工作,進行合理的施肥及適當的采伐。
3 林業重點工程實施措施
3.1 科學規劃,分布實施 為避免重復建設以及各建設工程之間爭地等現象的發生,應進行科學規劃和設計,將各重點工程建設任務落實到山頭地塊,同時根據平潭縣資金儲備、技術力量、種苗供應能力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各重點工程年度建設任務,做到分步、有序、持續推進。
3.2 創新工作形式,推進重點工程建設 根據各重點工程建設性質和收益情況等方面的特點,采用不同的工作形式和方法進行推進。重點生態公益林是關系國民經濟生態安全的重要林業建設工程,應采用政府主導,鼓勵企業民眾積極參與的形式;重點商品林建設工程經濟效益顯著,能夠通過經濟引導,充分調動企業和林農的積極性,可采用公司加農戶的形式推進。
3.3 加強科技支撐體系建設 科學技術與創新是提高人工林分質量的關鍵,需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推進林業科技支撐體系建設:一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高基層技術人員業務水平;二是大力推廣成熟可靠、適合于平潭縣自然條件、應用前景廣闊的優良樹種、先進營造林技術等技術成果;三是對營造林過程中遇到的重大技術問題,要集中力量,聯合攻關,盡快突破。
3.4 加強種苗監管和基礎設施建設 種苗是造林的物質基礎,種苗質量是造林質量的基石。要按照種子嚴管、苗木放開的原則,著力抓好種苗監管和基礎設施建設。首先,加強種苗生產、調運、銷售和使用環節的質量監督,防止不合格種苗流入市場并用于造林;其次,進行種子的良種化和采穗圃的建設,在國家投資的基礎上,鼓勵多種經濟成分的共同發展苗木產業,搞活種苗市場,鼓勵市場有序競爭,在競爭中提高苗木質量;再次,立足于本地,積極選育當地優良鄉土樹種,降低苗木生產成本,提高種苗的適應性。
3.5 林地結構優化
3.5.1 加強人工林管理,優化起源結構 從起源結構看,平潭縣林地資源以人工林為主,由于常年受風沙和干旱的影響,天然林資源匱乏,林業發展只能通過人工造林。平潭縣長期堅持開展造林、育林和護林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仍有薄弱環節,如部分新造林地幼林撫育管護跟不上,林分質量不高。因此,應加強對人工防護林的經營管理,通過抽針補闊、種植珍貴樹種等措施,努力培育復層林、混交林、異齡林,大力推進人工林的異齡復層林和針闊混交林改造,達到提升人工林生態系統的健康水平,維持森林生態系統的復雜性、穩定性和整體性,增強森林生態功能之目的。
3.5.2 重視混交造林,改良樹種結構 縣內現有林分大部分是人工林,樹種結構比較單一,林下植被少,森林病蟲害多,因此,應堅持營造混交林,恢復土壤肥力,減少病蟲害和森林火災的發生;積極引進適宜的外來樹種和開發本地的鄉土樹種結合,豐富和充實森林生態系統及景觀的完整性和多樣性。盡量應用新技術、新品種,以便更好適應和滿足市場經濟的要求,構建起多樹種、多層次、復合式、高效益的生態公益林體系,使森林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充分發揮森林的多功能效益。
3.5.3 加強幼林撫育,強化防護效果 平潭縣人工林主要是防護林,防護林中幼齡林面積較大,在防風固沙中發揮的生態效益較低。因此,應進一步加強對不同齡組防護林的撫育、改造,采取科學合理的經營方式和適當的保護措施,提高區域內不同齡組林分的防護功能。
4 結語
在林業重點工程中,沿海防護林建設要放在首位重點進行,政府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加強對沿海防護林的建設,以提高沿海防護林的成效。同時,要對現有的包括沿海防護林在內的生態林加以保護和優化,對于生態功能不強的林分及時進行改造,確保其生態效益的持續發揮,以保證縣域內生態公益林為廣大居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