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 王鑫磊 趙振東 王彥璽
摘 要:該文通過對0~3周齡騾鴨營養物質需要水平與日常管理注意事項進行了綜述,為科學合理設計育雛期騾鴨飼料日糧,降低飼養管理成本,提高騾鴨養殖經濟效益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騾鴨;育雛期;飼養管理
中圖分類號 S834.8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6)03-04-96-02
Study on Mule Duck Brood Nutritional Needs and Feed Formulation
Liu Jian1 et al.
(1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Zhengzhou 450046,China)
Abstract:The paper summarized 0~3 weeks mule duck nutrient needs leved and the daily management,providing scientific basis for designing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mule duck feed formulation,reducing the management cost and improving economic efficiency of mule duck breeding.
Key words:Mule duck;Brood;Feeding and management
騾鴨是棲鴨屬公番鴨與河鴨屬母鴨雜交的后代,具有食性雜、耐粗飼、增重快、飼料報酬高、抗病力強等特點。騾鴨與家鴨體組織結構相比,胸肉率和腿肉率相對較高,皮下脂肪及腹脂少,并且肉質優良,味道鮮美,富含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符合當前人們對食品營養的消費需求。
目前,我國對水禽品種、生理生化、營養及飼料配制技術的系統研究相對較少,嚴重滯后于雞的營養研究,而對騾鴨的研究則更少,再加上騾鴨配套制種模式存在較大差異,如何配制不同品種的全價飼糧配方,適合不同階段騾鴨生長發育的要求,是影響騾鴨養殖效益的制約因素。根據騾鴨制種方式,可以將騾鴨分為小型騾鴨、中型騾鴨和大型騾鴨3個類型[1]。本文根據這3個類型,對騾鴨育雛期(0~3周齡)的營養需要與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以期為騾鴨飼料的研制和開發,最終提高養殖經濟效益提供依據。
1 育雛期騾鴨營養需要
1.1 大型騾鴨 在代謝能為11.90MJ/kg、粗蛋白為21%的營養水平下,黃秀清等研究了育雛期大型騾鴨不同雜交組合的生長速度[2],在相同舍飼條件下奧白星M14、櫻桃谷鴨與番鴨雜交后代生產性能不一樣。2種雜交組合2周齡時飼料轉化率分別是1.60和1.68,3周齡飼料轉化率分別是1.76和1.75;體重結果見表1。
廖生榮通過采用法國克里莫瘤頭鴨(♂)×北京鴨(♀)雜交后代180只,隨機分成9組,每組4個重復,每重復5只,進行了3個營養水平實驗[3]。飼糧代謝能分別為11.72MJ/kg、12.13MJ/kg、12.55MJ/kg;粗蛋白質水平分別為18%、19.5%、21%;鈣水平分別為0.7%、0.9%、1.1%,飼養至21日齡。研究結果發現:雛騾鴨以日增重為生長發育指標衡量營養需求時,所需營養代謝能、粗蛋白質和鈣的適宜需要量分別為12.13MJ/kg、19.5%、0.7%。
沈洪民等采用CR71公番鴨×M14奧百星母鴨雜交產生的騾鴨雛苗360只,進行能量、蛋白質2×3因子試驗[4]。日糧代謝能設12.12MJ/kg和12.54MJ/kg2個水平,粗蛋白設21.0%、19.0%和17.0%3個水平共6個處理,以體重增加為生長發育指標衡量營養需求適宜水平,通過研究發現:騾鴨飼糧能量水平為12.12MJ/kg、蛋白質水平為19.0%時,0~7周齡的雛騾鴨體重增加最快。
沈添富認為半番鴨0~3周齡適宜飼糧能量水平為12.08MJ/kg,蛋白質為18.10%[5];王長康認為蛋白能量比為16.24g/MJ時[6],育雛期大型騾鴨可以獲得理想的增重效果。
從以上不同研究者所得結果可以發現:大型雛騾鴨飼糧能量水平為12.12MJ/kg左右、蛋白質水平為19.0%左右時,能達到比較理想的增重效果。
1.2 中型騾鴨 張艷娜等把飼料營養水平設置3個梯度[7]:能量(代謝能)水平分別設為11.30MJ/kg、11.80MJ/kg、12.30MJ/kg,飼料蛋白質水平分別設為16.50%、18.50%、20.50%鈣水平分別設為0.70%、0.90%、1.10%,磷水平為0.45%、0.50%、0.55%,對育雛期中型騾鴨生長發育需求的營養水平進行了研究,發現雛騾鴨飼料營養水平:代謝能為11.90MJ/Kg、蛋白質為18.94%、鈣水平為0.89%、磷水平為0.50%時,雛騾鴨生長發育最快。陳暉等用固定能量水平水平法,對中型騾鴨營養需求進行了研究[8]。把日糧代謝能設為11.50MJ/kg,粗蛋白質設21.0%、19.5%、18.0%、16.5%和15.0%5個水平,飼養騾鴨雛鴨1 065只,并把試鴨隨機分成5組,對雛騾鴨的生產性能進行了統計分析。結果發現:0~3周齡雛騾鴨日糧蛋能比在15.65g/MJ以上時,能獲得理想的增重效果和較高的飼料轉化率。王長康認為中型騾鴨日糧蛋白能量比與大型騾鴨相同[6]。張艷娜等研究表明,騾鴨日糧蛋能比在15.91g/MJ(代謝能為11.90MJ/kg、蛋白質為18.94%)時,雛騾鴨生長發育最快。此結果與陳暉等研究結果(日糧蛋能比在15.65g/MJ以上)非常接近,表明中型雛騾鴨日糧蛋能比在15.65~15.91g/MJ左右時,飼料轉化率比較高,與王長康推薦結果相一致。
1.3 小型騾鴨 陳暉等用全價營養飼糧圈養小型白羽騾鴨[9],研究了飼料營養水平代謝能11.50MJ/kg,粗蛋白18%時,育雛期小型騾鴨的生長發育情況:1周齡末體重為123.39g,凈增重83.32g,平均日增重11.90g,相對增重2.08%;2周齡末體重286.06g,凈增重162.67g,平均日增重23.24g,相對增重1.32%;3周齡末體重為464.27g,凈增重178.21g,平均日增重25.46g,相對增重0.62%。林青文等采用江西地方番鴨(♂)與大余麻鴨(♀)雜交,飼養150只雛騾鴨,能量(代謝能)水平設為5個梯度,分別為11.57MJ/kg、11.55MJ/kg、11.52MJ/kg、11.61MJ/kg和11.56MJ/kg;粗蛋白分別是21.53%、20.07%、18.60%、17.19%和15.78%,對小型騾鴨育雛期的營養需求進行了研究[10],結果表明:1~30日齡騾鴨飼糧蛋白質水平為21.53%、能量水平為11.57MJ/kg時,能取得較好的飼養效果。對于小型騾鴨營養需求,不同研究者之間在粗蛋白水平需求上差異較大,粗蛋白需要量在18.70%~21.0%[11],具體需求有待進一步進行詳細研究。
2 育雛期騾鴨飼料配制注意事項
從以上3個類型對日糧營養需要水平看:大型雛騾鴨飼糧能量水平為12.12MJ/kg、蛋白質水平為19.0%;中型雛騾鴨飼糧代謝能為11.90MJ/kg、蛋白質為18.94%;小型雛騾鴨飼糧代謝能為11.50MJ/kg、蛋白質為18.70%~21.0%時,都能達到理想的飼養效果。
由于家禽具有為“能”而食的特性,即家禽具有根據能量濃度調節采食量進而調控能量攝入量的能力,所以在進行家禽營養需求量時,必須首先考慮能量水平供應問題,以充分節約飼料原料,提高養殖的經濟效益。由于騾鴨具有大、中、小3個體型,因此在配制飼料時,營養素需要量的確定更加復雜。
段修軍等在固定營養水平的前提下,飼糧能量水平為11.80MJ/kg,蛋白質水平為18.20%。對大型(番鴨×櫻桃谷鴨)、中型(番鴨×櫻金鴨)和小型(番鴨×金定鴨)3種雜交組合育雛期騾鴨進行了研究[12],騾鴨生產雜交組合為番鴨(♂)×櫻桃谷鴨♀雜交組合。
趙旭庭等分別飼喂以法國番鴨為父本,分別以櫻桃谷鴨、金定鴨及櫻金鴨為母本的3個雜交后代進行研究[13]。結果表明:以產肉為主時,大型騾鴨0~3周齡飼糧能量為11.80MJ/kg、蛋白質水平為20.37%時,其體重、飼料轉化率、產肉效率和經濟效益最好。
另外,國內不同地區育雛期騾鴨能量推薦需要量在11.85~12.13MJ/kg,粗蛋白需要量在18.70%~21.00%,鈣需要量在0.72~1.00%,磷需要量在0.42%~0.45%[11]。國外有關騾鴨鈣和磷的需要量:鈣為0.48%~0.58%,有效磷為0.26%~0.34%[14]。
通過以上研究發現,若飼料中代謝能水平不同時,所需蛋白質水平也不一樣,這就表明不同雜交組合騾鴨飼料營養需求有待進一步細化研究。
參考文獻
[1]郭新娟,吳利.騾鴨雜交配套模式及飼養要點[J].水禽世界,2007,2:27-28.
[2]黃秀清,翁志鏗,郭建銘,等.奧白星M14、櫻桃谷鴨與番鴨雜交后代生產性能比較試驗[J].福建農業科技,2002,2:17-18.
[3]廖生榮.公騾鴨代謝能、粗蛋白質和鈣營養需要的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04.
[4]沈洪民,殷勤,郁懷丹,等.不同能量和蛋白質水平對騾鴨生產性能的影響[J].上海農業學報,2004,20(2):102-105.
[5]沈添富.鴨的營養與飼養[J].畜牧半月刊(臺灣),1986,36(l2):12.
[6]王長康.半番鴨日糧配制技術[J].中國家禽,2003,25(10):12-14.
[7]張艷娜,孫仁利,程蕾,等.1-3周齡騾鴨能量、粗蛋白質、鈣和磷需要量的研究[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8(6):239-243.
[8]陳暉,檀俊秩,鄭麗禎,等.閩農白羽半番鴨日糧適宜蛋能比的研究[J].福建農業學報,2000,15(1):30-34.
[9]陳暉,陳巖鋒,鄭麗禎,等.小型白羽半番鴨生長發育和飼料轉化規律的研究[J].中國畜牧雜志,2003,39(4):24-38.
[10].林青文,林樹茂.半番鴨的日糧蛋白質和能量比研究[J].國內科技簡報,2001,2:30-31.
[11]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半番鴨飼養管理規范(DB35 /T 1082010)》[S].
[12]段修軍,土錦峰,王麗華,等.騾鴨經濟效益的綜合分析[J].當代畜牧,2002,7:25-26.
[13]趙旭庭.半番鴨生產性能的研究和推廣[D].北京:中國農業大學,2003.
[14]Lin I M,Shen T F1Studies on duck nutrition 21Calcium and phosphorus requirements of mule ducklings[J].Poult Sci.,1979,58:124-130.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