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參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英、蘇等主要戰勝國都分別派兵,以不同方式登上了日本的領土。鮮為人知的是,美國政府也曾致電中國政府派兵協助盟軍占領日本,然而,由于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中國最終喪失了這一作為戰勝國的權利。
美國請中國派兵
協助占領日本
盟國首次討論對日本的戰后處置問題,源于1943年由中、英、美三國首腦參加的開羅會議。美國總統羅斯福在與蔣介石的晚間會談中承諾:美國支持中國在戰后對日軍事占領中扮演重要角色。
蔣介石最初認為中國無法承擔這一責任,但他同意,派兵與否應視實際情形決定。
1945年9月、10月間,美國政府通過美國駐華大使館轉來一份公文,大意是“商請中國政府派出部隊,協助盟軍占領日本事宜”。
當時,從國民黨政府外交部、軍事委員會外事局到蔣介石侍從室,都已核準簽字,其中,軍令部部長徐永昌作出的批示大意為“由軍令部一、二廳擬一個由5000人編成的支隊派遣日本,呈核”。
最初,美國希望中國派出一個整編軍,約五萬官兵,并點名由孫立人指揮的新一軍擔當此任。因為該軍全副美式裝備,而孫立人又畢業于美國弗吉尼亞軍校,與美國很多將領都相識。
當時新一軍駐防廣州,到日本也較為方便。但國民黨當局不同意,因為新一軍在中國軍隊中的戰斗力數一數二,蔣介石早已決定派遣其到東北去擔任接收任務——他們更希望把這精銳之師用在“刀刃”上。
后來,美方又提出至少要派一個師,否則有點“名不副實”。
經過反復研究,國民黨當局最終選定1945年12月派去越南河內受降、由榮譽第二師組建的陸軍第六十七師作為中國駐日占領軍,師長戴堅。
名古屋:中國占領軍的駐防地
中國駐日占領軍的駐防地,盟軍總部最初想安排在以新瀉縣為中心的日本北陸區。
但中方認為,新瀉縣既不是日本重要地區,亦不是工業區,山多人少,因此提出要以四國島為駐防區。四國島雖不是工業區,但是一個完整的島嶼,如果中國軍隊在這里駐防,不與其他部隊接觸,對管理控制也較容易。
但盟軍總部告知,四國島已劃定為英軍的駐防區。中方又提出駐防九州,理由是長崎離上海很近,于我方補給、聯絡都很方便。盟軍總部再次否決。后來,盟軍總部提出,以愛知縣為中心,加上靜岡和三重兩縣。
愛知縣的首府名古屋市是日本的第三大工業城市。至此,中國駐日占領軍的駐防地才算定下來,師部設在名古屋市,隸屬美軍第八軍指揮。
占領軍先遣隊與盟軍交涉
1946年5月27日,戴堅與盟國對日管制委員會中國代表團團長朱世明一同飛赴日本,代表團成員和中國占領軍先遣官員也同機前往。
這次到日本,中國占領軍先遣官員主要是與盟軍總部和美軍第八軍聯系,同時了解中國軍隊駐防區和部隊營房的情況。
飛機降落在日本厚木機場后,代表團成員赴東京,占領軍先遣官員則留在橫濱。
戴堅先拜會了美軍第八軍軍長艾克伯格中將。6月4日上午,戴堅到東京,面見了盟軍統帥麥克阿瑟將軍。
次日,戴堅離日,給有關人員交代了一份六十七師的編制裝備略表,同時還有兩個任務:一是設法向美軍方面要一份各級軍官士兵的薪餉表,以便參考擬就一個中國占領軍的官兵薪餉表;二是繼續聯系汽車問題,爭取把部隊完全改編為機械化師。
第六十七師共有14500人,因此,全師的薪餉不菲,花費極高。比之美軍的標準,光是全師的定額薪餉,每月就需要50萬美元左右,再加上出勤費、教育演習費、交通汽油費、辦公費和其他雜費等,每月至少要200多萬美元。
中國占領軍先遣隊赴日約一個星期后,盟軍總部參謀處與中方人員舉行了第一次會談。美方把盟軍占領日本的一些法規,擇其重要部分作了通報。一是強調美軍對日本的專控權,二是各國占領軍所需費用、物資都由本國負擔,不在日本取用一草一木。
在第二次會談中,美方傳達了盟軍總部的決定:有關中國駐日占領軍的軍費,美方可以全額墊付,將來再由美國政府與中國政府結算。
中國占領軍最終未能成行
其后,中國占領軍先遣官員在橫濱一直等到7月中旬,可是仍無一點音訊。7月下旬的一天,中國駐日代表團來電,要占領軍先遣官員都遷到東京去。后來才得知,中國占領軍不來了。
話分兩頭說。當榮譽第二師全體官兵得悉將派駐占領日本這一喜訊后,莫不為之振奮,“從此揚威海外,當可一雪恥辱”了。
全體官兵立即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之中,決心以最好的精神面貌、最佳的軍事技能,體現中國軍人威武之師的風貌。
然而,當他們一切準備就緒、整裝待命之時,卻被告知,最高當局從國內時局考慮,決定取消中國占領軍赴日計劃。1946年8月中旬,國民黨政府派“海地”“海張”兩艘萬噸輪到越南海防,將全體官兵接運回國投入到內戰戰場。于是,駐日一事便不了了之,再無下文。
至此,喧囂多時的“中國駐日占領軍”計劃成為泡影,成為中國軍人心中的一件憾事。
究其原因,可以說是國民黨當局一己之利在作祟。因為派遣占領軍去日本,僅僅一個師的費用,就足以供養十個師的兵力,這在蔣介石看來是得不償失。對他來說,當時最迫切的問題還是與中共的爭斗,他必須把全部兵力都投到內戰之中,于是放棄了中國軍隊對日實施占領。
中國沒有派遣占領軍參加對日占領,失去了一個揚我國威、滅敵氣焰、洗刷恥辱的極好機會,以至于在一些日本人的眼里,似乎從來就沒把中國作為戰勝國看待。
(水云間薦自《華聲》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