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方
摘 要:《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闡釋新課程的理念時特別強調“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是本課程建構的基礎”“幫助學生過有意義的生活是本課程的追求”。鑒于此,我們教師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應該將學生、課堂、教材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學資源,把鮮活的世界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去了解、理解,產生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思想的升華和品德的內化。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生活化的思品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依據及策略進行初探。
關鍵詞:課堂教學;生活 ;依據 ;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2C-0033-01
20世紀初,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新一輪課程改革吹響了“課程生活化”的號角,讓更多的思想品德課教師意識到:要實現思品課的靈性與活力,必須打破封閉式的課堂教學模式,把社會生活融入思品課堂教學,讓學生通過課堂認識社會,感受人生,這既是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也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成功的關鍵。
一、 生活化的初中思品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
首先,生活化的初中思品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要求教育從課堂和書本中走出來,關注社會生活,即關注生活重于關注書本。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不僅使書本知識變活,而且使師生開闊視野,從社會生活中吸取多方面知識,從而獲得思想和精神力量。生活化的思品課堂教學就是要求教師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學與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在課堂教學中,書本知識要聯系生活實際,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正所謂“思品教學生活化,生活處處有思品”。其次,生活化的課堂教學更要尊重學生主體,關照學生生活經驗。學習是人的主觀的精神活動,要獲得知識,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探索“引導學生學”的方法,挖掘學科知識的生活內涵,在課堂教學中關照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以現實生活具體生動的生活事例為中介,引導學生通過探究、合作思考,順應學生的認知特點,從而創造性地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達到優化學習過程的目的。
二、生活化的初中思品課堂教學的依據
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課堂教學中應關注學生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面對面的對話,而傳統教育中課程設置都是指向單一的認知領域,缺乏對學生生活的關注和生活的建構,課堂生活缺乏生氣和活力。初中思想品德課堂教學回歸生活的理念強調“課程不再是跑道,而是跑的過程本身”,在這一過程中積極建構思想品德課堂教學的生活意義,從而達到思品課堂教學生活化,突現其深刻的內在意蘊。
(一)生活化的思品課堂教學是學生生命成長的需要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落腳點,就是讓每個學生通過學習由“自然人”轉化為“社會人”,幫助學生學習做有責任的公民,正確處理個人與社會、國家、集體、他人之間的關系,適應社會,并學會過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然而由于受社會競爭和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有些家長只片面強調子女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子女的全面發展,使一些學生雖有滿腹的書本知識,但個人生活不能自理,面對社會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束手無策的狀況屢見不鮮。生活是千變萬化、紛繁復雜的,學生應該在生活中學會生活,學會生存。思想品德課應回歸生活,讓學生體驗生活,在生活中感悟,在感受中不斷豐富精神家園,在覺悟中為其生命的發展夯實基礎,讓學生在獲得相應的知識與技能的同時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高尚的道德品質。
(二)生活化的思品課堂教學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初中思想品德課以初中學生逐步擴展的生活為基礎,圍繞成長中的我,我與他人,我與集體、國家和社會等關系,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和國情等內容,教學的內容標準體現了綜合課程設計的特點,有利于學生形成認識社會的整體視野,它特別呼喚對生活的回歸,這種回歸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與他們的實際生活的聯系,努力幫助學生做負責的公民,使學生感受到課堂對他的“個人意義”,過積極健康的生活。
三、生活化的思品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發掘源于生活的素材,重視給課堂增添生活味
教材是教學的一種主要資源。但教材中呈現的素材有的與本地區學生的生活實際存在差距,這就要求教師在充分理解和領會教材編者意圖的基礎上,從學生的現有經驗和本地區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本地區實際補充相關資料,或替換教材中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素材,讓課堂教學成為教師引導學生從教材通向生活或生活通向教材的中介或橋梁。
(二)讓學生走上講臺,重視給學生以情感體驗
生命要素是水,教學的生命活力是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學習是需要學生自己體驗”的事,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去體驗,不可包辦;要科學合理地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這樣讓學生作為一個有獨立意識的主體置身其中,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情感,開啟心靈的窗戶,點燃思考的火花,促進知識的遷移,從而達到明理、啟思、慎行、悟徳的目的。
綜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的課堂教學,一定要注重學生的生活體驗。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唯有和學生共同走進生活,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體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才能完成思想品德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王雍軍. 初中思想品德應貼近學生生活[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