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霞
摘 要:良好的英語語音素質是幼兒英語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專業技能。本文通過對連云港方言區內的幼師生英語輔音發音質量進行調查,對常見的發音偏誤進行分類并分析方言對發音的影響,同時,提出幾點建議,以期改善學生英語輔音發音質量。
關鍵詞:輔音;連云港;幼師英語專業新生;偏誤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2C-0072-02
語音、語法和詞匯是英語的三要素,作為三要素之一的語音在學習和日常交際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英國語音學家吉姆森曾對語音的重要性作過精辟的論述:“要學會講任何語言,一個人只需它的50%~90%的語法、l%的詞匯便足夠用了,但語音知識必須近乎100%的掌握。”作為語言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音是口頭交際的物質基礎,也是語言教學的出發點。掌握正確的發音,才能聽懂別人說的話,也才能使別人聽懂自己的話,達到交流思想的目的。通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過度強調元音,而忽視輔音,導致學生的輔音發音比較薄弱。很多英語學習者和教育者注意到方言音對學生英語語音的影響,但未進行科學、系統地歸納研究。連云港地區的幼師生輔音發音質量如何?他們在發輔音時,會犯哪些錯誤,在發哪些輔音音素上有困難?方言對他們在輔音習得方面是否有影響?本文通過調查研究分析了連云港方言區內以普通話為母語的學前教育英語專業一年級學生二十八個英語輔音的發音質量。
研究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調查問卷,用以收集學生諸如姓名、祖籍、出生地、年齡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為實驗部分,通過實地錄音的方式取得實驗樣品,請英語母語使用者對樣品進行評估,再對評估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確定學前教育英語專業新生對英語輔音的實際掌握情況及常見錯誤;第三部分為訪談,探究影響學生們出現常見錯誤的主要因素,從而揭示連云港方言的語音系統對來自該地區學生在英語輔音發音方面的影響。
一、問卷結果分析
研究者選取50名來自連云港市不同縣區的學生作為調查對象,邀請他們到語音實驗室進行輔音發音測試并錄音,研究者將這些音頻材料發送給2名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和6名英語專家,請他們評估調查對象的發音。其中10名調查對象不能完成輔音測試,他們的問卷和磁帶錄音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沒有幫助,所以被排除。
1.調查結果反映一個普遍現象,即在遇到困難的輔音或不認識的輔音時,許多學生傾向于使用漢語拼音或者其他音素來替代。如下表所示:
2.根據調查的大致結果,列出了所有受試者的共同錯誤和問題。
(1) 受試者遇到不會讀的輔音因素時,經常用漢語拼音或英文字母的發音替代。如:他們用漢語拼音“b”“p”“t”“d”“l”“f”“h”“m”的發音替代英語輔音因素/b/, /p/, /t/, /d/, /l/, /f/, /h/, /m/的發音,將輔音因素/n/, /w/讀為英文字母n和w的發音,即/ein/和/d?b l j u:/。
(2)在一些音素和音節的最后位置添加冗余的元音,如/b/-/b?/, /p/-/p ?/, /t/-/t?/, /d/-/d?/, /f/-/f? /, /w/-/wu/, keep-/k i: p/-/k i: ˊpu/。
(3)輔音因素/θ/被發成/s/ 或漢語拼音“x”,/?/發成/?/或漢語拼音“r”,例如,thin/θin/發成/sin/ 或者“信”,though /??u/發成/z?u / 或者“肉”。
(4)齒齦邊音/l/的發音分為兩種:清晰的/l/(clear l)和模糊的/l/(dark l)。清晰的/l/出現在元音之前,例如單詞 let,light,lamp,模糊的/l/出現在元音之后,一般在詞的末尾或輔音之前,例如單詞 bill,milk,still。模糊的/l/受試者通常不會發。他們常用元音/?/替代,如feel/fi:l/ 發成 /fi:?/, will/wil/ 發成 /wi? /。
(5)有一個普遍現象,在自報姓名時,大多數學生將姓名name / neim /發成/leim/,混淆light和night的發音。可能是受江淮話中l和n不分的影響。
(6) /n/常被發成/?/,例如thin/θin/發成thing/θ??/。
(7) 有些受試者能準確地發/r/,而有些替換成/l/或/z/。
(8) /?/被發成/s/或者/z/。
(9) /?/常被發成/j/或者/z/,因為大多數學生不知道怎么發輔音因素/?/,在漢語中又沒有對應的音來替代。
(10) 將/v/發成/w/,例如clever/ˊklev?/發成/ˊklew?/;或者有時候將/w/發成/v/,如one/ w?n/發成/ v?n/,will 發成 /vill/,window發成/vind?u/,when 發成/ven/。可能是因為在北方方言中,聲母w常被發成v,如將“wen(文)”發成ven,“wang(網)”發成vang,“wan(萬)”發成van,“wei(為)”發成vei。
(11) 個別學生混淆輔音因素/h/和/f/的發音,如foot/fut/發成/hut/。
二、方言對英語輔音因素正確發音的影響
Interlingual Transfer Phenomenon是一種“跨語言影響”,人們慣于把母語發音習慣、思維方式及文化背景帶進目標語的學習。學習者在第二語言或外語學習中所犯的錯誤是學習者母語習慣負遷移的結果,語言之間的差異是導致錯誤和學習困難的原因。
連云港市地處江蘇省東北端,下轄東海、灌云、灌南三縣和贛榆、海州、連云三區,地區分散,方言比較復雜。贛榆地處最北端,與山東搭界,屬江蘇四大方言區中的北方話區;灌云、灌南、海州及連云則屬江淮話區;東海由于處在北方話與江淮話的過渡帶上(北接贛榆、南接灌云),兼有北方話和江淮話兩種方言特征。通過測試和觀察,連云港方言有獨特的方言語音特征。
在海州區、連云區、灌云縣,平翹舌不分,n和l不分,聲母“zh”“ch”“sh”常被發成 “z”“c”“s”,例如,重=縱,炒=草,師=斯,牛=劉,籃子=男子;在贛榆被發成“j” “q” “x”,例如:吃=起,窗子=圈子,知=雞,扇子=餡子。聲母“r ”在贛榆區為零聲母,例如,人(yin),肉(you),容(yong)。除贛榆外,連云港大部分地區前后鼻音不分,“an,en,in ” 發成“ang, eng,ing”, 將“陳”發為“程”、“斌”發為“冰”,因為他們不能正確發出前鼻音/n/。在贛榆區,人們不會混淆“n” 和 “ng”,所以他們發前鼻音n不成問題。而學生在一些音素和音節后添加冗余的元音可能是受類似發音的漢字影響,如“特”“德”“科”“歌”“譜” “布” “牧” “福”“物”等。
研究結果表明,連云港方言對該地區學生在英語輔音發音方面確有影響。學生在發方言中有類似音的英語輔音時,比發沒有類似音的英語輔音更好。他們發/?/ /p/ /b/ /t?/ /w/ /d/ /t/ /?/音的質量比發/d?/ / r/ /?/ / ?/ / ?/ /θ/音的質量高,此外,/ j/ /tr/ /dr / 發得較差,齒齦鼻音/n/對他們來說是最難掌握的音素。
三、對教與學的啟示
作為學生,應重視輔音的學習。掌握正確的英語輔音發音方法和技巧,堅持不懈地練習,努力克服方言或漢語的影響,提高輔音發音質量。如針對輔音后加冗余的元音問題,學生首先應該通過對比牢記正確的發音,其次,在發輔音時要快速熟練,不給冗余的元音留“空間”;對于將/w/發成/v/,糾正的方法是在發/w/音時,避免上牙齒與下唇接觸。雖然英語語音學習天賦是與生俱來的,很難通過短時間的訓練獲得顯著提高,但是熟能生巧,方言對英語語音的干擾完全可以通過有意識地操練將影響最小化,從而提高學生的發音質量。
作為教師,應重視輔音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鼓勵學生多聽、多說,幫助學生克服方言的影響,不斷提高專業技能,做到正確發音,為學生樹立榜樣。
四、結束語
以上是筆者對連云港方言區內的幼師生英語輔音發音質量的分析及幾點建議,希望能對廣大英語教學者和學習者有所幫助為英語語音教與學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邱誼萌.母語對英語語音學習的負遷移[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3).
[2]孫文.山東方言在英語語音中的負遷移[J].東岳論叢,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