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福志
摘 要: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環節。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從讀、思、憶、記四個步驟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思想品德;高效預習;四步法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2C-0076-01
學習型社會的初步形成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徑;預習還可使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增加對教材的熟悉程度,以便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思考、記筆記、消化;預習也便于提前發現知識“漏洞”,突出聽課重點,強化有意注意,提高聽課效果。總之,科學的預習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筆者根據30多年的教學經驗,總結提煉出思想品德課高效預習四步法以饗讀者。
第一步:讀,即帶著問題讀教材,目的是進入學習狀態,熟悉教材。具體做法是先看問題后讀教材,看一個問題從教材中找出一個問題的答案,然后看下一個問題,再從教材中尋找下一個問題的答案,以此類推,直到找出所有問題的答案,每次只預習其中一節,每次預習都采用同樣的模式,每次預習所要面對的問題都是一樣的,它們依次是:
(1)你預習的科目是什么?(2)它是幾年級第幾冊?(3)它共分幾個單元?(4)每一單元的名稱分別是什么?(5)你現在預習的是第幾單元?(6)該單元的名稱是什么?(7)該單元共分幾課?(8)每一課的名稱分別是什么?(9)你現在預習的是第幾課?(10)它的名稱是什么?(11)本課共分幾節?(12)每一節的名稱分別是什么?(13)你現在預習的是第幾節?(14)本節的名稱是什么?(15)本節共有幾個知識點?(16)每一知識點內容的名稱分別是什么?(17)這些知識點的具體內容分別是什么?
這樣的閱讀方法,好處很多。首先,帶著問題讀,且每個問題絲絲入扣,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有利于調動學生自學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樂趣,也有利于知識結構的條理化、系統化。其次,由宏觀到微觀、由表及里、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步步深入的預習方法,有助于學生明確本節知識點在課、單元以及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有助于從整體上感知本節知識點,高層建瓴地理解本節知識點。最后,先知識點后名稱、內容的問題設置,避免了知識點的遺漏,同時也強化了有意注意,增強了記憶效果。
第二步,思,即思考。思考是對本節知識點的解讀,對教材內容的升華、提煉、加工、創造,是預習中的關鍵環節。這一步的主要目的是發現自己不懂的東西,以便課堂上有的放矢,重點突破。在預習每節課時都要思考同樣的幾個問題,這些問題依次是:(1)本節課的知識點與以前所學的知識點有無聯系,怎樣聯系;(2)本節課中的幾個知識點之間有無聯系,有著怎樣的聯系;(3)本節課的幾個知識點分別能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哪些問題;(4)本節中的難點是什么?怎樣突破這些難點?
在預習時還要認真閱讀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圖片,并要思考以下問題:(1)它們分別說明了什么?(2)它們對理解本節內容有什么作用?(3)它們對你有何啟示?
在研讀知識點時如遇阻,可通過以下方法解讀:(1)可從目錄中找到本節知識點所處位置,從整體透視局部。(2)可從其知識點的內涵上,即最本質特征上理解該知識點。(3)可從本知識點的外延或限制條件,適用范圍上思考該知識點。(4)可從本學科與其相關的知識點上理解該知識點。(5)可從其他學科中與其相關的知識點上理解該知識點。(6)可從本節知識點間相互關系上理解該知識點。(7)可從本節的小字部分、圖片中得到啟示。(8)可從本知識點的考查方法或試題類型上研讀該知識點。(9)可從該知識點在社會實際生活中的運用上理解該知識點。(10)可借助教輔書籍解讀該知識點。
這樣的預習方式,好處主要有:第一,有助于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二,有助于培養學生聯系的觀點,有利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有利于知識的系統化。第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良好學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步:憶,即回憶、復述。具體做法是合上書本,概括本節內容:(1)共有幾個知識點?(2)其名稱和內容分別是什么?(3)各知識點間怎樣聯系?(4)這些知識點分別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哪些問題?
讀懂不是真正的懂,只有用自己的語言清楚、準確、完整地表達出來才是真正的懂。因此,回憶、復述是最終確定難點、疑點的最佳途徑。
第四步:記,即整理、記錄。就是把自己不理解的、疑點、難以記憶的用筆標注在課本上或記錄在預習本上,以便課堂上重點解決。
參考文獻:
馮克成,劉以林.學習方法指導叢書[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