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瑛
鼻咽癌放療后長期生存者晚期不良反應探討
吳志瑛
目的 探討鼻咽癌放療后長期生存者晚期不良反應情況。方法 采取門診隨訪的方式,調查330例鼻咽癌患者,調查隨訪中位時間為13年。了解患者原發病灶首程放療中位劑量、頸部根治性照射的中位劑量等情況。結果 105例患者發生了神經系統放射損傷,占31.82%。326例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自覺口干現象。10例患者發生第二腫瘤,其中發生放療野內或放療野邊緣的患者5例,發生舌癌患者3例,發生扁桃體癌患者1例,發生鼻腔惡性淋巴瘤的患者有1例。結論 多數接受放療且長期生存的鼻咽癌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明顯的晚期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其中顱神經損傷也較多見,并發生在放療后的任何階段。
鼻咽癌;放療;長期生存;晚期;不良反應
通過對近年來鼻咽癌的發病情況進行調查,顯示近年來鼻咽癌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嚴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在鼻咽癌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放療的療效較好,其中一半的鼻咽癌患者獲取長期生存。相關報道顯示在長期生存的鼻咽癌放療患者中,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放療晚期不良反應,而且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了較大的影響[1]。本研究對門診隨訪超過5年的鼻咽癌患者進行調查,分析患者不良反應及第二腫瘤情況,現進行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09年2月~2010年3月江西省南昌三三四醫院接診并接受放療治療的330例鼻咽癌患者,放療后患者生存時間均在5年以上,其中男230例,女100例,年齡19~65歲,平均年齡(57.92±1.63)歲。患者均了解本組試驗的整個研究過程和目的,并自愿簽署知情協議。
1.2 方法
1.2.1 鼻咽原發灶照射方法 根據鼻咽腫瘤的實際情況,對患者的耳后野、顱底野、眶下野進行照射,在進行鼻咽部外放療過程中,中位劑量為70Cy(54~85Cy)。其中300例患者接受常規分割放療,16例患者接受超分割放療,14例患者接受后加速超分割放療。其中298例患者為單程放療,17例患者為二程放療,15例患者接受三程放療。其中單純放療患者280例,合并化療50例。
1.2.2 頸部放療方法 對于頸部存在淋巴結轉移的患者,在對其進行根治量放療過程中,中位劑量控制為64Cy (45~73Cy)。對于雙上頸部沒有發生淋巴結專業的患者,通常只做雙上頸部淋巴結區域預防性照射,中位劑量為56Cy(20~65Cy)。
2.1 神經系統放療不良反應情況 在330例患者中,105例患者發生了神經系統放射損傷,所占比例為31.82%,其中20例患者為前組顱神經損傷,55例患者為后組顱神經損傷,前后組顱神經同時損傷30例。
2.2 非神經系統放療晚期不良反應情況 在本組試驗中,328例患者均接受頸部放療,僅有2例患者未接受頸部放療。本研究已經對328例頸部放療的鼻咽癌患者長期生存晚期不良反應進行有效的評估。在隨訪過程中,2例患者自覺沒有口干的感覺,其余的326例患者均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自覺口干現象。經過放療治療,其中251例患者的主觀感覺癥狀逐步好轉,另外主觀感覺癥狀穩定的患者有65例,進展患者10例。其中無放射性齲齒的患者有15例,313例患者均全口齲齒。3例患者有下頜骨骨髓。通過對患者的視力進行隨訪,顯示254例患者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視力下降。其中73例患者發生較為嚴重的聽力損傷,發生白內障的患者有12例,視力下降的患者有25例。
2.3 第二腫瘤情況 在本組試驗中,有10例患者發生第二腫瘤,發生第二腫瘤中位時間15年,其中只有1例患者在半年內發生第二腫瘤。在第二腫瘤發生位置方面,5例發生放療野內或放療野邊緣,3例發生舌癌,1例患者發生扁桃體癌,1例患者發生鼻腔惡性淋巴瘤。
鼻咽癌放療晚期發生不良反應的患者中,多數采用耳前野加鼻前野,其中15%的患者接受頸部放療。對多數鼻咽癌放療患者進行定期隨訪,其10年生存率約為35%[2]。對于多數鼻咽癌接受放療治療的患者,長期生存晚期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會有1種或者多種放療晚期不良反應,研究顯示5%的患者表現出嚴重的功能障礙,其中2%的患者死于晚期不良反應[3]。周明鎮等人[4]在120例鼻咽癌放療5年以上生存的患者中,經過門診隨訪顯示,25例患者發生嚴重的放療晚期不良反應。
在鼻咽癌患者臨床放療過程中,91%的患者接受常規分割的放療方法,這種放療患者生存5年以上則很容易發生神經系統損傷,概率約為30%。顱腦神經損傷發生的概率較高[5]。有研究顯示神經損傷患者的5年及10年累積發生率分別為12%、24%。另外,需要顱神經損傷問題中,隨著生存期的不斷延長,沒延長5年,顱神經損傷大約增加10%,這一問題應該引起高度重視[6]。臨床研究表現在鼻咽癌患者放療后的任何一個時間中,均有發生顱神經的可能,而且不會隨著生存年限的不斷延長而停止。臨床認為對于放射線,腦神經會產生一定的抗拒,針對腫瘤致死劑量導致腦神經損傷的概率幾率較少,但是在對鼻咽癌疾病進行臨床治療過程中,通過對其頸部切線野、耳前野進行放療,可引起顱神經進入頸動脈鞘區,從而形成了高劑量區,這種現象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顱腦神經損傷的程度[7-8]。在本組研究中,10例患者發生第二腫瘤。
綜上所述,在現代臨床放療過程中,要逐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放療后晚期不良反應,提高患者癌癥晚期的生存質量。
[1] 孔琳,張有望,吳永如,等.鼻咽癌放療后長期生存者晚期副反應研究[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12,26(3):153-156.
[2] 伍勇,胡偉漢,劉國龍,等.鼻咽癌長期生存者的生存質量變化及其影響因素[J].臨床醫學工程,2010,28(8):246-248.
[3] 胡云輝,夏琳,王若崢.鼻咽癌放療后無進展生存者的生存質量分析[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2,38(3):269-275.
[4] 周明鎮,李東升,陳志堅,等.鼻咽癌常規放射治療后10年以上生存者的隨訪觀察[J].腫瘤學雜志,2014,11(7):551-554.
[5] 王冬,葉叢茂,趙沖.關于對120例鼻咽癌放療后長期生存患者晚期損傷及晚期副反應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0,28(3):24-25.
[6] 徐瑾,郝俊芳.局部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療的研究進展[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1,30(2):156-160.
[7] 石明宏,程節鳳,王琍,等.多西紫杉醇聯合順鉑(TP)與順鉑聯合5-FU(PF)方案誘導化療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療效比較[J].現代腫瘤醫學,2014,22(3):537-539.
[8] 鐘演芳,李張,李滿娥,等.循證護理在鼻咽癌放療患者張口鍛煉依從性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1):96-98.
10.3969/j.issn.1009-4393.2016.23.019
江西 330000 江西省南昌三三四醫院放療科 (吳志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