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峰 李建平 王瑞 趙作靜
(河南宏力醫院 消化內科 河南 長垣 453400)
?
幽門環狀肌切開治療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的效果觀察
錢峰李建平王瑞趙作靜
(河南宏力醫院 消化內科河南 長垣453400)
【摘要】目的探討在超細胃鏡直視下幽門環狀肌切開治療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CHPS)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河南宏力醫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行內鏡下幽門肌切開術治療的32例CHPS患兒。在內鏡直視下應用注射針將分別對前壁、后壁、小彎側及大彎側行黏膜下注射,應用針式切開刀沿幽門管縱軸向胃竇方向進行環狀肌切開術。術后隨訪治療效果。結果32例患兒術后梗阻癥狀均逐漸緩解,術后平均住院天數為(8.2±1.6)d,術后嘔吐停止時間為1~12 d,其中合并吸入性肺炎17例,經治療后均治愈出院。術后門診隨訪6個月~2 a,均無嘔吐及其他并發癥發生。結論超細胃鏡下幽門肌切開術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操作相對簡單、并發癥少、費用低、療效好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幽門環狀肌切開;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超細胃鏡
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congenital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CHPS)是新生兒和嬰幼兒期常見病,主要表現為喂奶后進行性噴射狀嘔吐,通過上腹部彩超和上消化道造影可以確診。其發病位居消化道畸形疾病的第3位,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治療,患兒將發生嚴重的營養不良,導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本文對接受內鏡下幽門肌切開術治療的32例CHPS患兒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其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河南宏力醫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行內鏡下幽門肌切開術治療的32例CHPS患兒,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齡28~92 d,入院體質量3.2~4.3 kg。所有患兒均符合CHPS診斷標準,均于喂奶后數分鐘到1 h內出現進行性噴射狀嘔吐,排除合并其他部位先天性疾病。術前患兒家屬均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
1.2設備PENTAX-EG-1870K超細胃鏡(鏡身直徑5.9 mm,活檢鉗道2 mm),WILSON-COOK針式切開刀,OLYMPUS高頻切開刀,WILSON WF-1816NO705注射針,氬氣等離子凝固止血儀。
1.3治療方法
1.3.1手術操作禁食、常規鎮靜麻醉、吸氧、心電監護,超細胃鏡常規循腔進鏡至十二指腸降段,退鏡觀察十二指腸、幽門、胃部情況,內鏡下均可見幽門狹窄,幽門管肥大、增厚,形似橄欖狀,在內鏡直視下應用注射針將甘油果糖腎上腺素美蘭注射液(具體配置方法為甘油果糖200 ml+腎上腺素2 mg+美蘭0.5 ml形成混合液)分別對前壁、后壁、小彎側及大彎側行黏膜下注射,應用針式切開刀沿幽門管縱軸向胃竇方向依次切開狹窄段幽門管黏膜及環狀肌,直至暴露縱行肌,切割長度以2~4 mm為宜,術后未見出血、穿孔即可退鏡。
1.3.2術后處理常規禁食24 h,喂食后觀察患兒嘔吐次數變化,術后1周復查彩超、上消化道造影評估手術效果。
2結果
32例患兒術后梗阻癥狀均逐漸緩解,術后平均住院天數為(8.2±1.6)d,術后嘔吐停止時間為1~12 d,其中合并吸入性肺炎17例,經治療后均治愈出院。術后門診隨訪6個月~2 a,均無嘔吐及其他并發癥發生。23例患兒術后隨訪時間超過6個月,體質量達到同齡兒的正常范圍,32例患兒術后幽門超聲、鋇餐檢查結果均較術前有不同程度改善。
3討論
CHPS是嬰幼兒常見的先天性消化系統疾病之一,發病率為0.1%~0.3%[1],以男嬰居多,男女比例為(4~5)∶1,親代尤其母親患病者的子女患病率高,在美國大約每400個活產兒中有1例患有此病,發病率隨種族不同而變化,白種嬰兒患病更常見,非洲、美洲和亞洲人發病率相對較低,遺傳性及家族易患性已經被認為是重要因素,CHPS者體液控制、幽門神經分布、胞外基質蛋白的異常也多有報道。隨著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幽門管局部神經節細胞發育不良是引起幽門肌肉肥厚的主要原因[2]。及時早期明確診斷是治愈CHPS的關鍵。
傳統治療方式多采用外科開腹和腹腔鏡下幽門環狀肌切開術,目前Ramstedt手術和腹腔鏡下幽門環狀肌切開術仍為臨床上最為常用的治療手段。本研究中32例患兒均采用鎮靜麻醉和麻醉醫師全程生命體征監控,切實保障了手術的安全進行,讓術者能夠更好地進行術中觀察和順利完成各種精細操作,大大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術中采用的超細胃鏡直徑為5.9 mm,在術前能夠順利通過狹窄部進入十二指腸,很好地觀察整個幽門情況,并在整個術中清晰直視切口位置和切口深度,為術者提供良好視野。行幽門環狀肌切開術前首先行黏膜注射術,從而使黏膜層、黏膜下層與肌層中間形成保護墊,避免針狀切開刀首次切開時出現切割過深,然后再行環形肌切開,大大減少了術中出血和穿孔的發生。根據我們的隨訪,無1例術后再狹窄發生,但術后停止嘔吐的時間未明顯縮短,考慮與內鏡下黏膜切開后胃壁炎癥水腫影響幽門排空有關,但術后3個月后充血水腫情況明顯緩解。
在超細胃鏡直視下治療CHPS后,雖然有部分患兒切口處呈瘢痕愈合,但并無再狹窄發生,未影響幽門功能,而且經過6個月~2 a的術后門診隨訪,所有病例均無嘔吐復發。超細胃鏡下幽門肌切開術具有創傷小、安全性高、操作相對簡單、并發癥少、費用低、療效好的優點,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Oomen M W,Hoekstra L T,Bakx R,et al.Open versus laparoscopic pyloromyotomy for hypertrophic pyloric sten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focusing on major complications[J].Surg Endosc,2012,26(8):2104-2110.
[2]趙曉波,李索林,周薇莉,等.腹腔鏡幽門環肌切開術學習曲線的研究[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08,7(3):36-37.
(收稿日期:2015-10-24)
【中圖分類號】R 656.6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