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杰
(安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河南 安陽 455000)
?
丙戊酸鈉聯合卡馬西平治療額葉癲癇的效果分析
文海杰
(安陽市第二人民醫院河南 安陽455000)
【摘要】目的觀察丙戊酸鈉聯合卡馬西平治療額葉癲癇的效果。方法選取安陽市第二人民醫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6例額葉癲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丙戊酸鈉聯合卡馬西平治療)和對照組(丙戊酸鈉單一治療),各68例。治療后進行5個月隨訪。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88.24%)高于對照組(70.59%),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丙戊酸鈉和卡馬西平聯合治療額葉癲癇效果確切,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丙戊酸鈉;卡馬西平;額葉癲癇;療效
癲癇是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及軀體障礙的一種容易反復發作的慢性疾病。我國癲癇總體患病率為7.0‰,癲癇已經成為神經科僅次于頭痛癥狀的第二大多發病。額葉癲癇是起源于額葉的單一或者混合(單純性部分發作、復雜性部分發作、繼發性全身性發作)發作類型的癲癇。額葉癲癇占各類癲癇的20%~30%。近年來,多采用腦皮質致癇灶及病灶切除術或丙戊酸鈉、卡馬西平等抗癲癇藥物治療[1]。為分析丙戊酸鈉和卡馬西平聯合治療額葉癲癇的臨床效果,現選取額葉癲癇患者,給予丙戊酸鈉聯合卡馬西平治療,對比分析其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安陽市第二人民醫院2012年4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36例額葉癲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丙戊酸鈉聯合卡馬西平治療)和對照組(丙戊酸鈉單一治療),各68例。觀察組中男38例,女30例;年齡14~48歲,平均(35.3±5.4)歲。對照組中男40例,女28例;年齡15~49歲,平均(36.2±5.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觀察組給予丙戊酸鈉(山東方明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7021035)及卡馬西平(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1020449)治療。根據患者個體差異,給予丙戊酸鈉600~1 200 mg/d,分2~3次服用。開始時按5~10 mg/kg,1周后遞增,至患者癥狀基本控制為止。卡馬西平0.1 g/次,2~3次/d,每日增加0.1 g,至患者癥狀基本控制后根據需要調整維持量。對照組采用單一應用丙戊酸鈉治療,服用方法同觀察組。
1.3判定標準所有患者均以治療前1個月內的癲癇發作頻率及持續時間作為基準值,以治療后第5個月的癲癇發作頻率作為觀測值。觀測值/基準值≤25%為顯效,25%~50%為有效,觀測值/基準值≥50%為無效[2]。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3.0對數據進行處理。定性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治療效果觀察組顯效20例,有效4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88.24%;對照組顯效12例,有效36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為70.59%。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良反應治療過程中,觀察組發生惡心、納差6例,嗜睡3例,頭暈3例,肝功能損傷1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12%;對照組發生惡心、納差4例,嗜睡2例,頭暈4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4.71%。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額葉癲癇具有反復復發的特征,姿勢性發作最常見,手術效果不如顳葉癲癇的手術效果,可能會出現術后并發癥。對于額葉癲癇,口服抗癲癇藥物治療處于主導地位。臨床實踐發現,聯用丙戊酸鈉和卡馬西平治療某些難治的額葉癲癇患者效果較好,可有效促進癥狀的改善,但不良反應發生率也隨之增加,給臨床治療藥物的選擇提出了更具挑戰的目標。如何能兼具治療效果和安全性這兩個方面,對于臨床醫生來說,更具挑戰性。每個額葉癲癇患者發作形態都會有所不同,需要更加合理地考量抗癲癇藥物的合理應用。
在本研究中,通過選取136例額葉癲癇患者,分組給予不同的治療方法,對比觀察療效。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為88.2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0.59%,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陳乾兵[4]的研究結果一致。該結果表明,丙戊酸鈉和卡馬西平聯合治療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額葉癲癇癥狀,且不良反應未明顯增加,用藥安全性值得肯定。綜上所述,聯合應用丙戊酸鈉和卡馬西平治療額葉癲癇效果確切,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曉勇,錢心煒.卡馬西平聯合丙戊酸鈉治療繼發性癲癇的療效研究[J].黑龍江醫藥,2014,27(6):1349-1350.
[2]楊之蘭.丙戊酸鈉聯合卡馬西平在治療額葉癲癇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吉林醫學,2015,36(5):851.
[3]丁松青.托吡酯、丙戊酸鈉、卡馬西平治療腦炎后癲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較[J].現代實用醫學,2013,25(1):71-72.
[4]陳乾兵.卡馬西平聯合丙戊酸鈉治療額葉癲癇21例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4):104.
(收稿日期:2015-10-25)
【中圖分類號】R 742.1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