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洪濤
?
南寧江南公園景觀建筑設計方法與實現
邢洪濤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徐州 221116)
在全球一體化發展趨勢下,地域建筑文化、建筑元素和地域特色的傳統建筑風格在我國很多城市園林中漸漸消失。建筑創作要基于自然環境、地域民族文化進行創新,尋找和描繪出某一場所的形式特征,從而達到既具有地域風格特點又能體現與時代環境協調統一。因此,把地域性建筑通過創新組合與中國傳統造園手法相融合創新,達到景觀藝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地域特色;城市公園;建筑設計;景觀;創新
1.1 項目背景
南寧市,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是一座具有一千六百八十多年歷史的古郡,市區面積1799平方公里。隨著北部灣經濟區建設的風生水起,作為中國—東盟博覽會永久舉辦地的中國綠城—南寧,正以其現代化、生態型、山水型的獨特魅力,向世界展示著其充滿亞熱帶風光特點及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現代化區域性國際都市形象。對改善人居環境、拓展城市空間、樹立城市形象等方面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1.2 公園概述
江南公園位于南寧市江南區,該項目規劃用地范圍西臨壯錦大道,東靠南糖鐵路,南臨江南區政府,北接規劃中的亭洪路延長線。東西長約1300m,南北長約720m。項目規劃用地面積61.16公頃。基地地形地貌以丘陵、盆地、水體為主。最高點高程為125.33米,位于規劃區西部的石子嶺頂部,最低處高程為77.60米,位于規劃區東部盆地,相對高差為47.73米。本次規劃建筑有管理建筑,服務、公用建筑,游覽、觀光建筑,休憩建筑。
1.3 地域文化分析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的地方,主要有漢、壯、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仡佬等民族。春秋戰國時期廣西先民在左江沿岸創作的花山崖畫,漢代前創造的大銅鼓,各少數民族穿戴的民族服飾,如苗族服飾、民族音樂,如壯族對山歌和廣西文場,這些都成為民族特色文化代表。廣西在歷史上屬于百越之地,本地域的居民與遷徙而來外來的其他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創造,結合廣西獨特的自然環境,構建富有魅力的八桂風格,形成了多元文化共存的態勢。
2.1 強調傳統文化
意在表達古樸的民風和人文精神。首先在建筑材料上使用本地的木材,達到古樸、淳厚的效果,讓木材無聲的回應傳統。其次將廣西民族傳統文化中的詩詞、楹聯、雕刻等元素,加以概括再創造,融入到景觀建筑中,反映出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城市公園的地域特色和環境特征,這樣,新的建筑形式與地域原有的建筑之間就有了脈絡聯系和“對話”關系。
2.2 注重地域特色
在建筑造型風格上,地域特色建筑與中國傳統園林建筑相融合,吸收干闌式建筑結構式樣,使公園建筑區別于鄰省同類建筑形式,創造“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觀意境及壯實飽滿的民族意趣,使地域文化得以傳承發揚。
2.3 增進自然和諧
意在表達地域自然環境與建筑融合。追求建筑形式和功能與環境相協調,強調順應自然、將人工的東西融入自然,尊重場地的自然環境和地區的歷史文化,使建筑與自然環境、人文環境有機結合,力求建筑與地域環境協調并存。在色彩搭配、形態構成、體量比例與周邊環境自然和諧地融為一體,強化和升華自然美,成為優美自然環境有機組成部分。
3.1 相地
《園冶》相地篇中說“相地合宜,構園得體”。在現代城市公園中,遵循自然與生態結合;選址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提倡“自成天然之趣,不煩人事之工”的設計思想。如南寧江南公園的地形地貌以丘陵、盆地為主,地勢呈西高東低,利用蜿蜒起伏的山嶺結合園內縈回的水景,因勢利導地在西部丘陵地區設計了觀賞游覽區,營造具有該地域特征的丘陵、水系景觀;形成據具有地方風格和地域特色的景觀建筑。
3.2 布局
景觀建筑首先要考慮其交通、用地及景觀要求,布局的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景觀的意境和地域性景觀建筑的表現。以南寧江南公園的游覽觀賞區建筑為例,按照空間布局規劃,主要有依山而建、依水而建的景觀建筑,使之與整個公園的總體布局相統一。結合廣西少數民族中具有交通功能的風雨橋為藍本,充分反映了廣西地區建筑結合該地區河道縱橫的特點。
3.3 建構
構建是對結構和建造邏輯的表現性形式。城市公園景觀建筑要體現地域特色,以外在形象來反映其文化品質,為整體環境塑造了烘托和陪襯的作用。
4.1 以形達意
城市公園的景觀建筑是公園風格的外在表現,與公園的風格相呼應,是城市公園最直接的表現物,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園景觀建筑表達,主要是在形與意的巧妙結合,應先了解城市地域特點、地域環境、地域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傳統建筑造型特征,把這些符號進行簡化,加以抽象提煉、消化吸收和發展這些特色的傳統建筑,使新設計的建筑形式吻合大眾對本地域建筑特色的意象,與現代城市公園環境融為一體。達到以形達意,以意為先,意在筆先的目的。
4.2 破立并行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的城市公園的景觀建筑不能完全的仿古,景觀建筑應該具有獨特的格調,不能生搬硬套。如不因地制宜,巧妙構思,就容易千篇一律,這里所述的破是指批判,破除條條框框束縛,打破原來的面貌。立是指創新與繼承,意在傳統中汲取營養,是對優秀設計思想、設計理念和建筑文化精神的繼承,不是簡單的形式模仿和沿襲,甚至回到傳統建筑歷史形態。作為代表一方水土一個時代的公園景觀建筑,必須有地域傳統的根,這是確認及識別一個城市文化底蘊的重要依據。
公園中的建筑只是現代公共園林規劃設計中的一個小部分,設計一個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公園景觀建筑,不僅要注重地方傳統建筑文化、建筑構件、造型特色,還要考慮自然環境、地域文化、建筑細部的工藝技術影響,巧妙的運用地形地貌、氣候環境等來構成風格多樣的公園景觀建筑的輪廓線。
[1]侯幼彬. 中國建筑美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p273
[2]唐孝祥.近代嶺南建筑美學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12
Nanning jiangnan park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method
(Jiangsu building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21116)
Under the trend of development of global integration, regional architectural culture, architectural elements and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al style in our country a lot of city landscape gradually disappear. Architectural creation to based on natural environment, regional culture innovation, find and describe the features of a place, from and i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style and can reflect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era of harmony and unity. Therefore, The regional architecture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and innov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gardening practices integration innovation, to landscape art in the pursuit of the highest realm.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Urban park; Architectural design; Landscape; Innovation
(責任編輯:張時瑋)
TS958.1+7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14
1672–7304(2016)06–0029–0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5CG162)。
邢洪濤(1985-),男,安徽靈璧人,講師,研究方向:園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