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曉紅
?
高校美術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衡曉紅
(安徽滁州城市職業學院,安徽滁州 233100)
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迅猛發展的今天,學前美術課程面臨著新的挑戰,如何讓學前美術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與新形式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要求相匹配,成了所有學前專業美術教師研究的新課題。
學前教育;美術課程;實踐研究
1.1 缺乏系統性及應用性較強的美術教材
目前三年制高中起點大專層次的美術教學出現教材的空白,使美術教學陷入無本宣科的尷尬局面。我們國家最成熟的一套幼師專業美術教材還是96年由教育部編訂的。教材在內容和教法上都相對滯后和混亂,因為時間久遠已不適合現階段的教學需求,更不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為應對教材缺乏,各出版社倉促編輯出版零散的美術教材,一部分是在原先幼兒師范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添加、拼接。還有一部分基礎美術借鑒高考美術內容,刪繁就簡。但大多數教材只是一堆美術知識的堆砌,即缺乏系統性,又不具有實踐應用性。各院校由于沒有統一教材,上課內容混亂,課程標準不一,在學生培養目標上千差萬別,學生層次與學習能力很難區分。
1.2 教師隊伍專業性不強
目前,學前教育師資缺乏,新引進的美術老師大多來自美術院校,他們雖然具有較高的專業藝術水平,但作為學前美術教師,他們沒有專業的幼兒心理學知識,更沒有實際的幼兒教學實踐。對于幼兒教學中需要的美術知識和方法一無所知,因此在教學中他們在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上大都延用專業美術院校的模式。又由于缺少系統專業的學前美術教材,許多教師憑借自身的喜好和興趣上課,教學內容的隨意性最終使教學顧此失彼,不具系統性和全面性。
1.3 課程設置不合理
高校教學中課程設置是否合理,取決于課程能否給學生構建一個完整的知識結構。高職學前教育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個是高等教育;一個是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是要突出教學的專業性和提升性;而職業教育則要強調知識的應用性。因此,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要在掌握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培養學生適應工作的能力。這就要求課程的設置不僅要考慮一定的專業水平,更要強化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而現在大部分高職院校三年制大專班的美術課程設置只有二年半,180課時,部分學校更是縮短為二年。在課程任務重,課程時間短少的矛盾下,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只能刪繁就簡,粗略的學習素描、色彩兩門基礎課,再加上簡筆畫、線描和兒童畫三門專業應用課程。由于學時有限,專業課程的學習內容都只能停留在基礎入門階段,課程與課程之間缺乏聯系和相互作用性,很難形成一個良好的知識結構體系,導致學生的專業能力培養不夠。
2.1 著力編著校本美術教材。
美術教材蘊含的人文社科類知識面寬度和廣度都是相當大的,只有博學且有學前教育經驗的團隊才能完成,并非幾位專家學者能夠獨立完成的。其次,國家出版一套教材需要的時間也是相當長的。面對這樣的現狀,學前美術專業教師不能安于現狀,可以組織本校美術教師或聯系多校教師編著校本美術教材。教材的內容必須滿足三個基本要求:一是基礎性。能夠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美術知識和技法,我們把它歸為基礎美術類,如《素描》、《色彩》。二是專業性。這部分內容與幼兒園實際教學相關聯,重點了解幼兒美術教學的實際需求,培養學生基本的教學應用能力。這部分教材內容可包括《簡筆畫》、《線描》、《兒童畫》、《手工》等。三是應用性。這部分內容突出學生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后體現出來的靈活性與多樣性。如《創意兒童畫》、《兒童創意手工》、《兒童版畫等》,同時教材還可以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加入地方美術的元素,使教材更具特色。
2.2 加速推進美術教師專業技能及專業思想轉化
教師職業素質的差距對教學效果的影響非常明顯,教師專業素養的提高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1]美術教師要擺正自身位置,首先做好教師,然后才是畫家,切忌認為學前美術教育畫兒童畫、做簡單的手工,是“小兒科”。或因個人的興趣和喜好,隨意選擇教學內容,缺少系統性的知識傳授。而一個合格的學前教育的老師首先是要了解幼兒的生理和心理,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則。因此在進行專業技能和思想轉化之前,需要對美術教師進行普遍的統一的幼兒心理學與幼兒衛生學知識的培訓與學習,讓其了解幼兒心理與生理的發展特點。同時還要圍繞學生從事幼教工作的實踐需要,結合學前美術教學特點和學生特點,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實地參觀和學習一線幼兒園的美術課堂,在實踐教學中體會美術的作用,幫助調整教學方向。
2.3 完善課程設置
課程以教學為核心,教學以教材為依據,教材的發展狀況,從一定程度上體現課程發展水平。[2]因此完善的系統的教材體系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才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一年級上半學期以基礎審美方法和技巧學習為主,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美術基礎理論,養成用美術的視角和方法去觀察和表現事物。一年級下半學期和二年級以簡筆畫、線描、兒童畫為專業課訓練內容,課時可根據實際教學需要適時增加,這部分內容強化動手能力,因此訓練任務以表現技法為重,培養學生的美術專業能力。三年級上學期以幼兒園實踐教學能力訓練為主,課程內容多元,可突出學生個性和興趣,自由選擇課程內容和表現方法。以培養其觸類旁通的能力,讓學習變成一種自主自覺的行為,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并與未來的教學實踐相結合,體現學習內容的職業性。對于五年制初中起點的學生來說,時間更加充足,因此可以適當的延長每科的教學時間,在專業性上有所提高。如一年級可以全部用作基礎素描和色彩的教學,簡筆畫和線描的難度可以適當的加大。由于年紀比三年制大專生小,因而在理解能力上略遜一籌,學習能力的提升要慢一些,但學前美術課是典型的技能課,充分的課時安排是提高學生美術技能的必要保障,大量的技法練習可以彌補理解能力上的差異,同樣可以達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選修課內容要力求在基礎美術知識與專業美術知識學習完成后開設,三年制大專班可在二年級下半學期開始。五年制學生的學習時間較充分,在三年踏實基礎訓練的基礎上現進行選修,可以有針對性的提升美術能力。選修內容多樣、靈活,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同時幫助學生發揮個性和創造性。
為培養學前教學一線的合格人才,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中應努力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運用合理高效的教學方法,選擇適用的美術教材,不斷提升學生的美術表現能力,同時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美術理論知識體系,以便于學生長期的專業發展,更利于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目標的實現。
[1]王鳳秋主編.教師職業能力[M].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
[2]王振宇.龐建萍.論我國幼師轉型與學前教育專業課程建設[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9,(4):17—23.
The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rt courses of vocat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ChuZhou City Vocation College, Chuzhou Anhui 233100)
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Preschool Education, Pre-school art curriculum is facing new challenges, how to make pre-school art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forms of teaching under matches, becomes the new task before all professional art school teacher research.
Preschool Education; Art courses; Practice Research
(責任編輯:吳湘銀)
H191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73
1672–7304(2016)06–0157–02
2015年安徽省滁州城市職業學院教學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編號:15czcy06)。
衡曉紅(1973-),女,安徽鳳陽人,講師,研究方向:美術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