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婧,鮑計國
?
試論高校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有機融合
徐曉婧1,鮑計國2
(1.安徽工貿職業技術學院,安徽淮南 232007;2.遼寧對外經貿學院,遼寧大連 116052)
作為一個法治社會,必須依法治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可以保障社會的正常運轉。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是依法治國的補充,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是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方針。因此,高校在實施道德教育的同時,也要積極進行法制教育,并且要將二者有機結合,不斷培養出技術過硬、道德高尚、遵紀守法的技工人才。
高校;道德教育;法治教育;融合
1.1 全面認識“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
新時期我國開始實行“以德治國”的施政方略,這明確了我黨黨風廉政建設必須要德治和法治工作兩手抓,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對違法犯罪分子要進行嚴厲的打擊,減少直到杜絕違法行為的發生。由此可見“以德治國”對提高國民素質極為重要,根本目的還是提高黨內領導干部的素質,對干部的廉政作風建設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1]。“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同等重要,我們應把“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思想緊密融合,以此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1.2 實現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發展
“以德治國”和“依法治國”從來都不是分開的獨立個體,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是相互依存的。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階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不斷地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水平全面提高,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物質文明建設、精神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共同協調發展,是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建設文明社會是最終目標。
2.1 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保證道德建設順利實施
法律是國家強制力保證一些政策的推行,是人們必須遵守的一些行為準則。依法治國,要以人為本,充分的反映人民的意愿,而人民的意愿應該有道德的約束。在反映人民意愿的基礎上,制定相關的法律政策,對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加以遏制,而法律的實施是以國家的強制力來推行的,所以應該培養公民的法律意識,在形式上有了可遵守的行為準則。在許多法律中也對道德準則進行了明確的規定,國家法律為道德行為保駕護航。
2.2 道德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著法治建設
道德建設為法治建設提供了一系列的標準,法律的制定更多的是以道德為準繩。以道德為基本的出發點,完善法治工作的推行,在很大程度上道德對是非善惡的評價就是法律對是非善惡的懲罰。有了法律規范就會有法律的執行者,執法工作者的道德修養將直接影響法律的公正公平。法律在執行過程中的公平性極其重要,這就要求執法者能夠針對具體的問題進行分析,體現法律的公正性[2]。因此對執法者的道德要求不斷提高,加強對執法者的道德建設非常有必要。
2.3 為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改革開辟了新道路
教育是國家發展的根本保障,為了建設法治社會,在教育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作出貢獻。在高校的道德教育問題上,我們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對此學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相應的措施。增強法律意識不僅能夠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利,而且還能夠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不觸犯法律,對我國進行法治國家建設有重要作用。
3.1 確定高校中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新方向
我國現在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時期,各方面的發展都到了關鍵的時期,社會結構由簡單過渡到復雜,因此單一的道德約束或者法律制約都不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道德與法治相統一的重要性更加明顯。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市場中的規則就需要重新制定,而制定的準則就是道德和法治,在德法并舉的雙重約束下,新的市場規則更加凸顯的是誠信和公平,只有以公平、誠信為準則的市場經濟才能夠長遠的發展下去[3]。
3.2 加強高校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和法治體系建設
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建設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道德觀念體系,道德規范體系以及道德評價體系。首先要從觀念上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建設,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道德規范,并且制定相應的評價反饋機制。在道德建設的進程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在道德體系的建設過程中不斷地完善,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建設和政治文明建設。道德和法治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相輔相成共同推進社會主義建設。所以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需要道德和法治相互配合,保證社會秩序的穩定和國家的長治久安。
3.3 在高校的道德與法治建設中不斷突破創新
在高校的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中,首先要精煉領導隊伍,明確責任和義務。教師團隊要認識到德育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為今后步入社會做好鋪墊。在教育方法上要勇于創新,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開辟新的教育途徑,提升教學效果。充分發揮高校的作用,在道德與法治建設方面提供支持。加強對德育和法治教育的宣傳工作,把教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教學和生活中去。
教育是興國之本,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立足點和出發點。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工作正處于關鍵時期,在道德建設和法治建設上成就斐然,但是問題依然亟待解決。在高校中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工作相融合的教學理念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在市場經濟的需求的不斷變換下,“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是符合時代發展的執政方針,也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保障。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最終目標。
[1]向平生.“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課”實踐教學方式新探[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4,09:96-97.
[2]繆文武.《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法律教育相關的幾個問題探討[J].才智,2013,01:14-15.
[3]齊蓓.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統領下的大學生法治教育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5,14:47-49.
On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U Xiao-jing, BAO Ji-guo
(1 Anhui Industry &Trade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Huainan Anhui 232007; 2 Liaon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Dalian Liaoning 116052)
As a society under the rule of law must be the rule of law. There are laws can be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social security. Socialist moral construction is supplement of the rule of law, moral and law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rinciple in the socialist construction. 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also want to actively carry out legal education, and to combine the two, will continue to cultivate a number of technical excellent, noble morality, law-abiding technician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Law-Related Education; Blending
(責任編輯:吳湘銀)
B82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089
1672–7304(2016)06–0189–02
安徽省教育廳2015年高校人文社科重點項目“高校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相融合的機制和路徑研究(項目編號:SK2015A590)”、遼寧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15-2016科研規劃項目“遼寧省高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現狀調查(項目編號:LZY15587)”。
徐曉婧(1978-),女,安徽金寨人,研究方向:法律、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