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祎
?
新聞英語課程語法隱喻教學方法探析
熊祎
(安徽新聞出版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合肥 230000)
英語語篇中存在大量的語法隱喻現象,但這種語法隱喻在不同的文體和語域中出現的形式和體現的功能卻不盡相同。新聞英語中就包含大量的語法隱喻。本文從功能語言學角度分析新聞英語中的隱喻現象,試圖揭示其在篇章中的作用,以求達到加深對文章理解的效果。
新聞英語;語法隱喻;功能語言學
Halliday指出,“語言是一個社會意義系統,意義是理論研究的核心問題”[1]。因此,語言學家要研究的是一個詞的社會意義,而不能孤立地研究單個詞具有什么意義。語言表達的方式是多樣的,“語法隱喻”是其中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種。
詞匯語法和語義之間的關系被功能語言學家劃分為“一致式”和“非一致式”。所謂“一致式”,指的是一種措辭方式更接近于外部事實狀況的表達方式,簡單地說,我們通常用名詞來代表事物以及活動的參與者,用動詞來表達事件的發生,這種表達方式是我們牙牙學語時最先接觸的表達方式,它也是口頭交際的主要方式,因為它是最直白,最接近于事實狀況的表達方式。而與“一致式”相對應的即是“非一致式”表達,這種表達方式與事實狀況差距遠了一些,使用的是“比喻”手段,這一現象在功能語法中被稱語法隱喻。
系統功能語言學家將語法隱喻分為人際語法隱喻和概念語法隱喻,甚至有些語言學家認為語篇語法隱喻也屬于語法隱喻的一種”[2]。人際語法隱喻包括情態隱喻和語氣隱喻,而概念語法隱喻主要體現為名詞化現象和及物性隱喻,在新聞英語中,及物性隱喻,名詞化現象以及情態隱喻出現較多,而語氣隱喻很少出現在新聞英語中,因為在新聞英語中只要把信息傳遞出去即可。
2.1 及物性隱喻
及物性隱喻又稱為過程的隱喻。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及物性系統包含六大過程:物質過程,心理過程,關系過程,言語過程,行為過程和存在過程。無論人類想表達任何社會意義都需要在這六個過程當中進行選擇。在一般的會話中,我們往往傾向于采用“一致式”的表達方式,因為它更符合于我們日常生活的體驗;但是,在新聞英語中,出于敘述以及新聞文體特殊情況的需要,作者有可能選擇“非一致式”的表達方式,也就是“過程的隱喻”。
2.2 名詞化
Halliday認為,形成語法隱喻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名詞化,用名詞的形式表達過程的意義,通過名詞化過程將本來要用動詞或形容詞來體現的過程或特征轉化為名詞或名詞詞組,作為隱喻式表達方式中的參與者或環境成分。這種語義單位和語法成分之間的交互匹配導致了語法隱喻的產生。名詞化的重要意義在于它涉及到小句中所有信息的重組。正如我們所知,在一個小句中,過程是最核心的,如果過程被名詞化,那么其它成分的作用也將被改變。
通過名詞化,可以將語篇中的很多信息濃縮在名詞詞組中,比如說在“一致式”中本來可由動詞詞組來表達的過程,就可通過名詞化來增加信息密度。此外,名詞化還具有語篇銜接功能等。
2.3 情態隱喻
情態系統是說話人表達對事物態度和判斷的語義系統,主要由情態性和意態性兩部分構成,二者的區分標準是交際中的言語角色和交換物。情態性是關于說話人對命題可能性的判斷,交換的是信息,在言語功能上分為“陳述”和“提問”兩種方式。它從可能性或經常性的角度來考察信息是否可靠。而意態性交換的則是物品,表達的是說話人對命題的期望。
3.1 新聞英語中的及物性隱喻
在新聞英語中,作者通常采用非一致式的表達方式,這種方法一方面突出了表達重點,另一方面隱藏了動作的發出者,使得表達更客觀。如:
1)Their participation could have created an “effective process” to seal a deal or a political declaration.(China Daily)
2)They participated in the group ,and this action could have created an “effective process” to seal a deal or a political declaration..
句1摘自中國日報,句2是筆者所改寫的接近于一致式的表達方式,句2是個并列關系的小句復合體,由兩個小句組成,從“過程”的角度看,句1是句2的隱喻性表達。采用這種隱喻的表達方式,可以增加信息密度,調整信息重點,這種方式比較符合新聞英語的文體特點。
3.2 新聞英語中的名詞化現象
新聞英語追求客觀性和時效性。一方面,名詞化是一個提煉和壓縮的過程,可以使句子表達更加簡練,符合新聞英語時效性的要求;另一方面,名詞化的表達方式更加客觀,用抽象化的語言描述事物,這與新聞英語所要求客觀性相吻合。
此外,名詞化還可以調節語篇中的信息流,具有語篇銜接的功能。例如:Early last week the European Union prohibited exports of British beef and by-products from gelatin to cosmestics. Major howled that the prohibition was illegal, but it scarcely mattered.
在第一個句子中一致式prohibited是作為新信息出現的,但是當它在第二個句子中以名詞prohibition的形式出現時,就是已知信息了。名詞化就是要用名詞詞組的形式表達前文中的信息。當這一詞組出現在第二個句子中時,即作為主位和已知信息出現,具有很強的背景效果。這種名詞化的過程,使得語篇的銜接更具有邏輯性。
3.3 新聞英語中的情態隱喻
眾所周知,新聞英語通常要求準確、客觀地傳遞信息,但這并不意味著新聞英語就完全不反映作者的主觀態度,尤其是在評論性文章中,情態意義表達說話人對某一命題主觀看法和態度。
新聞英語中,通常包含明確主觀和明確客觀兩種形式的情態隱喻。明確主觀的情態隱喻表達個人觀點的方法是采用直接引語的形式,而明確客觀的情態隱喻就隱藏了作者自己的觀點。例如:
1)But I believe that in addition to the schooling, what he needs most is adaptability and a positive attitude that will help him survive under any circumstance.
2)It’s predictable that there would be many technological difficulties as it is the first indigenous large aircraft.
句1)就是以直接引語的形式呈現,明確表達了說話人的態度和觀點,屬于明確主觀的情態隱喻。句2)是明確客觀的情態隱喻,這種表達方式很好地隱藏了說話人的主觀意向,但是又充分地表達了說話人的想法,是新聞英語中經常使用的方法。
一般來說,語篇中出現的語法隱喻越多,它包含的信息量就越大,信息密度就越高,而理解起來困難就越大,因此,深刻把握語法隱喻可以更好地解讀新聞英語。
[1]Halliday, M.A.K. 1978. 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London: Arnold.
[2]Thompson, G. 1996.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London: Arnold.
On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News English Curriculum
(Anhui press and publication, Career Technic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000)
English discourse exist in a large number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but the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different stylistic and register the forms and manifestation of the function is not the same. Include a large number of grammatical metaphor in News English.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analysis of metaphors in English news, tries to reveal its role in discourse, in order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
News English; Grammatical metaphor; Functional Linguistics
(責任編輯:張時瑋)
G623.31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101
1672–7304(2016)06–0214–02
熊祎(1986-),女,安徽合肥人,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