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夢嫻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徑與方法探析
莫夢嫻
(宿州學院,安徽宿州 234000)
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當前大學生出現的主要心理問題,提出了音樂治療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以及音樂對學生思維和溝通方式的影響,并闡述了如何很好的利用音樂來進行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治療。
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心理承受能力;音樂治療
1.1 心理健康的含義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人們如果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使自己的事業得到有效的發展,首先要保證身體和心理上的健康,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世界衛生組織曾將健康定義為身體和心理的健康,也就是不僅指身體沒有疾病,心理上也要保持良好的狀態,能夠適應社會的各種環境,具有獨立生存的能力。這就意味著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比身體健康更加重要。
1.2 心理健康的標準
健康的心理首先是指人具有自我的認知能力,也就是說要客觀、全面的認識自己,能夠正視自己身上的優點和缺陷,并勇敢的面對。其次,要能夠保持情緒的樂觀和穩定,不讓消極的情緒伴隨著自己的生活,用積極地態度來面對生活,面對復雜的社會[1]。再則要有較強的幸福感,不會只感受到生活中不好的事情。要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對社會有較好的適應能力,能夠主動并積極的與人交往,且行動具有自覺性和目的性等。
2.1 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大學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具有了較高的學歷和素質,但這與心理健康的程度沒有任何直接的聯系,很多大學生學習的東西越多,反而越容易產生心理上的疾病,這是因為大學生的心理還沒有成熟,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在各種壓力和思想觀念得影響和沖擊下,學生的壓力越來越大,心理上的問題逐漸堆積,累計到一定的程度就容易產生心理疾病。
2.2 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的影響。在現在的大學生中,大多為90后,這些大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在家中是全家寵愛的對象,這就使得孩子從小形成了蠻橫驕縱的性格。在大學離開父母之后,面對學校和社會上的眾多問題,他們一時無法適應,不能很好的融入到這樣的環境中,對遇到的困難也束手無策。
(2)愛情因素的影響。現在普通大學生一般在20歲上下,對于愛情有著向往。但20歲的年輕男女在心理上不夠成熟,對于愛情沒有樹立起正確的觀念,不能承擔起應有的責任,甚至想法較為極端。這就造成了大學生在戀愛方面的心理問題,心理上容易受到愛情的影響。
(3)事業方面的影響。大學生在經過幾年的學習之后,面臨著就業的問題。但社會上每年的就業崗位是有限的,可能會出現很多大學生競爭一個崗位的現象,這就導致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使很多學生出現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
3.1 消除人際關系的障礙,提高學生交際能力
音樂可以成為一個人的自我表達的媒介,成為豐富自我情感和促進自我成長的途徑[2]。特別是在集體音樂活動這種無威脅的、安全的人際環境中,人們可以通過音樂的語言因素和非語言因素的途徑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意念和思想。在音樂調適中使用的各種音樂活動可以適應各種不同程度心理障礙的學生,使他們可以在音樂活動中獲得成功感的體驗,而這種成功感體驗對一個人自我概念的形成和自我評價是非常重要的。
3.2 可以調節大學生心理的不良情緒
音樂作品能起到教育啟迪的作用,但人們往往忽視了它的真實內涵。通過音樂,大學生可以放開枷鎖,自由馳騁于音樂家為我們營造的奇妙景象中。同時,音樂可以誘發大學生內心向上的一面。眾所周知,情感是人心理活動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擁有健康心理素質的人可以輕易地誘發良好的情感體驗。而音樂本身的特性是激發情感,人們可以隨著不同音樂產生不同的各式各樣的一系列的情感反應。
3.3 能夠促進學生與自己內心世界的溝通
一般來說,音樂的創作是創作者對于自己內心的一種體驗,是受到審美經驗的支配的一種創造性勞動,它將人們內心的情緒和體驗等以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音樂以不同的聲音來表達出人內心的喜怒哀樂敬愛這六種不同的心情。音樂能夠通過音調來反映一切關于情緒和品德的性情,對人的心理情緒具有很強的調試作用。
4.1 抓住大學生心理特點和心理需求進行教學
在對大學生進行音樂調試的過程中,要注意到大學生的心理需求。一般來說,在這個年齡階段,大學生的需求大多表現在情感需求、成就需求、獨立需求、自尊需求等。如果教師在使用音樂調試時能夠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需求來針對性的教學,會起到很明顯的效果,使學生得心理情緒得到調試,緩解學生的壓力,起到幫助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
4.2 選擇適當的音樂來對大學生的心理進行調試
在利用音樂對學生進行心理疾病的治療時,要注意選擇適當的音樂。由于人們在不同時間和不同壓力下所產生的情緒是不同的,音樂的選擇必須要根據學生的情緒來確定,音樂的不同節奏、速度和旋律等會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情感效應,不同的音樂會起到不同的調節情緒的作用。因此,要了解學生的基本狀況,掌握學生的心理,利用適當的音樂來對學生進行情緒調節。例如在心情浮躁時,可以使用旋律悠揚、緩慢的歌曲來起安定情緒的作用。如果是在情緒低落抑郁時,可以采用旋律較為激情、昂揚的歌曲。在疲勞無力時,可以使用節奏輕快的樂曲來提起精神。
4.3 利用音樂來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
音樂具有的感染力和審美功能是較強的,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感受到音樂帶給人的感染力,從而陶冶性情,使自身的精神得到升華,得到情操提高提升。從這可以看出,音樂是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和道德素質的,它對學生的藝術修養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音樂治療可以使音樂滲入到欣賞者的大腦,使其在無形中產生一種共鳴,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音樂的審美功能對學生的情感培養的很重要的,它能夠使得大學生在平常對自己的言行舉止等進行審查,提高自身的修養。因此,教師要合理的利用音樂的這一功能,通過對各類音樂的科學運用來使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提升。
音樂是一門極具審美功能的藝術,它可以給人們帶來精神享受,對人們感情的表達有重要的意義。高校推行音樂教育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很有意義的,它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
[1]齊曉芳.音樂治療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及心理承受能力的作用[J].北方音樂,2015,35(15):176.
[2]王雪敏.音樂療法對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的運用[J].藝術百家,2012,(z1):403-405.
On ways and methods of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Suzhou University, Suzhou Anhui 234000)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music therapy to improve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ability to bear, and music to students' ways of thinking and communicating effects is proposed, and expounds how to use music to carry out the treatment of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sychological endurance; Music therapy
(責任編輯:吳湘銀)
G448
A
10.3969/j.issn.1672-7304.2016.06.110
1672–7304(2016)06–0232–02
莫夢嫻(1988-),女,廣西桂林人,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