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顯文
(桂林市無線電管理處 廣西桂林市 541002)
淺談當前新媒體時代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問題和策略
鐘顯文
(桂林市無線電管理處 廣西桂林市 541002)
隨著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方式也受到一定的影響,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新媒體時代對各個領域的發展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對思想政治工作的發展方向產生了巨大的變革,思想政治工作的媒體化已經成為新形勢下事業單位發展的必要要求,但在新形勢的影響下,如何使新媒體時代要求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更有效,本文主要從新媒體時代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戰問題進行相關的研究,并以此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
新媒體時代;思想政治工作;挑戰問題;策略
新媒體是近些年來流行的一種傳媒方式,它的出現影響了絕大多數的行業,具有鮮明的時代氣息,與此同時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而相對于而言,首先要對新媒體技術有一個充分的理解,并積極探索新媒體技術如何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得到有效的使用,加強網絡思想政治建設隊伍建設,促進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
1.1 傳播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是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的,在虛擬的網絡世界中,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發布者,信息的接收者,用戶可以在網絡上尋找各種各樣的信息,由于這種鮮明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使終身學習、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變成可能,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自身的素質和能力的提高也越來越重視,而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不僅在時間和空間上沒有限制,而且極大地縮短了信息傳播的時空距離,讓用戶能及時的獲取最新的資訊,通過信息化技術的傳播,人們也可以在網上學習到思想政治的內容[1]。
1.2 學習資源的豐富性
由于新媒體技術不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人人都可以對信息進行加工發布,而人們在獲取信息時候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可以決定在每個時間段獲取相應的信息,從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你說我聽”的教學模式[2],因此,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也可以由過去單方面的灌輸轉化為雙向的溝通,吸取了各種來自民眾的聲音,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和宣傳變得更為融洽,通過信息化技術,大多數的用戶可以在不同時間和地點將自身的觀點幾種的表達出來,極大地增強了個體的主體意識,這種溝通方式是平等的,并非是單向的引導,能有效的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習。
1.3 搜尋資料的便捷性
由于網絡媒體的存儲功能非常強大,并且檢索功能也很方便,用戶可以隨心所欲的獲取自身需要的信息資源,不是被動的接收自身不愿意接收的信息資源,傳統紙質媒體的宣傳是線性的,而網絡技術的宣傳是網狀的,通過對網絡技術的運用可以更加便捷地搜尋到信息,這種傳播方式社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及時性傳播的模式,有利于傳播國際國內具體時事信息。
1.4 直觀性和多樣性
網絡媒體不同于傳統的媒體,網絡媒體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融文字、圖片、廣播為一體,一條信息的傳播可以通過文字的形式、也可以是圖片或聲音的形式,可以按照不同用戶的需要將同一條信息進行不同形式的轉換,因此,在傳播的形式上它具備一定的直觀性,展現形式的多樣性,讓嚴肅的思想政治教育通過更加生動形象的展現。
在傳統媒體當道的年代,可以對信息資源進行一定的篩選,并選取有價值的觀點呈現在人們面前,而由于新媒體技術的高技術性,傳播形式的多樣性增大了對信息管理的難度。
2.1 各類信息充斥著整個網絡
由于網絡設備使用的不限定性,人人都可以使用新媒體技術來進行信息的傳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戶的地位,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單向引導性,但也正是因為人人手中都具有一定的傳播權,任何人都可以進行信息的傳播,這其中有謠言、有泄露國家機密的、違背社會倫理的信息造成了信息發布的混亂。由于網絡是一個開放的平臺,如何判斷信息咨詢的正確性與真實性就成為了一個需要迫切關注的問題,對謠言或不實消息的管理要采取一定的管理。
2.2 人際關系的交往變得薄弱
從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情況上來看,網絡技術的發展確實會擴大人際關系網,超越地域的限制,但在網絡上交友也會帶來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在網路上交友不一定是真心的,這樣形成的人際關系比較薄弱,更有大多數的人,由于對網絡技術的沉迷而忽視了現實世界的人際交往,近些年來,網絡暴力也在不斷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此類問題應要受到重視。
在新媒體時代下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結合當前情況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傳播學原理,以新媒體技術作為載體,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其主要的目標就是讓更多的網絡受眾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
3.1 引導和控制相結合的策略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普及發展,相關部門對網絡上的信息的控制難度越來越大,通過簡單粗暴的控制手段禁止上網是不可取的,可以通過網上討論與講座等方式,教網民進行對不實消息的分辨,從而樹立正確的上網觀念,一方面,國家和政府部門要搶占主流價值觀念的制高點,另一方面,設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網絡平臺,保證其信息的權威性和完整性,禁止網民隨意更改相關資訊等等。
3.2 建設紅色網站為中心的策略
除了主流網站發布信息在互聯網之外,其他的網站和媒體也成為了信息傳播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積極開發和共享信息資源,建設一批具有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特色的紅色網站,合理的將網站進行規劃,構建全國性乃至全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網絡體系,擴大社會主義政治思想教育體系的陣地。
3.3 具有扎實的網路技術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
能夠靈活的運用網絡技巧是遠遠不夠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必須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基礎,不僅可以在網絡上占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還要找準時機,做好網絡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傳播工作。
3.4 增強可接受性為中心的內容策略
在新媒體上傳播思想政治教育,其內容必須是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要注重教育的創新性和指導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開展的時候一定要研究網絡受眾的心理特征,只有通過對網絡受眾群體的心理特征進行詳細的了解,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有針對性的設置相關內容和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以此來滿足網絡受眾的心理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程度,在內容的選擇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①要具備一定程度的針對性和靈活性,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施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網絡受眾的三觀問題,幫助其建立正確的三觀,使之能夠在誘惑橫飛的世界里能夠守住底線,明辨是非,因此,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對網絡受眾所關心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分析和研究,并找到相應的辦法對其進行解決。②要具備生動性和藝術性,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的單一的教育方式,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提供了工具上的便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新媒體這種特性,對要進行傳播的內容進行包裝和制作,例如可以將單調的內容進行處理,將集聲音、文字、圖片、聲音等為一體,使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變得更加聲色俱全,更富有生動性和藝術性。③要保持一貫性和連貫性,為了克服網絡受眾的不穩定性問題,給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貫徹帶來不利因素和不良影響,要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當做一個具有系統性的工程來建設,這個過程要求對網絡受眾思想的形成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在教育內容上既要要有長遠的安排又要有短期的安排。
通過以上所述,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傳播既有一定的方便性,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性,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傳播者來說,要利用好新媒體這個具有一定豐富資源的平臺,也要控制在使用的過程中產生的相關問題,并及時的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將其解決。
[1]李四維,李學靜,溫健林.新媒體時代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影響機制及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9:200~205.
[2]陳倩齡,周長群.新媒體時代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探討[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3:57~60.
[3]劉新庚,羅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創新探索[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04).
D64
A
1004-7344(2016)15-0007-02
2016-5-15
鐘顯文(1981-),男,漢族,湖南武岡人,本科,從事綜合文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