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滿華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當中規定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推薦閱讀書目和閱讀總量。同時,新版語文教材中增加了“名著閱讀”的內容和材料,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拓寬知識面,汲取文學的思想精髓,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和語言運用能力。因此,在各種類型的考試中,頻見“名著閱讀”的考題。對此,認識到“名著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并如何開展導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1.初中生要閱讀經典名著
名著導讀:顧名思義,是指對經典作品的閱讀指導性的介紹的文字,主要是對作家作品的一些簡單的介紹,可以使讀者快速了解相關內容。名著導讀雖然是一家之言,但一般采用的是公認的評論,對初學者來說是一種解讀的工具。讀者理論:認為在作者、作品和讀者這三級關系中,讀者不是被動、消極的接受者,而是主動的參與者、意義的積極生產者。文學作品像一部樂譜,要求演奏者將其變成流動的音樂。只有閱讀,才能使文本從死的語言物質材料中掙脫出來,而擁有現實的生命。這充分肯定了讀者在閱讀活動中的中心地位。閱讀是一種主體的能動參與行為,課外閱讀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能動參與性。新課改的語文教材增加了名著導讀,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多了解作品,并閱讀原著。在閱讀過程中,調動各種思維活動,展開想象和聯想,擴大心靈空間,從而使學生的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都得到很好的發展。新課改的語文教材中名著導讀采用的是“作家作品簡介+精彩片段+點評”的呈現方式,編輯意圖就是引導學生閱讀。希望學生在了解作品全貌的基礎上閱讀其中的精彩片段,讀了精彩片段就更想讀整部的作品。所以,名著導讀不僅可以讓學生增加知識、拓寬視野,而且可以引導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也可以說,名著導讀把學生的課內閱讀和課外閱讀緊密聯系,從而使學生的知識由課內向課外,進一步理解課內所學的知識,拓展閱讀的廣度和深度,進而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
2.采用瀏覽式、精讀式結合法
葉圣陶先生曾說:“如果只注重精讀,而忽略略讀,功夫只作了一半。”對于初中生,如果要求他們都采用精讀法,那么是不切實際的,一是初中生學業繁重,沒有很多富余的時間進行精讀。二是初中生的閱讀興趣必將大大減弱。如果只采用略讀法,那么初中生的閱讀必將流于膚淺。因此,初中生良好的閱讀方法就是瀏覽式、精讀式相結合的閱讀法。精讀是對作品的重要細節、關鍵情節、話外之音,靜心細讀,慢慢品味體會立意構思,揣摩布局謀篇,欣賞妙詞佳句等,獲取一定的認知或情感體驗。這就是說,精讀要從部分到整體,由整體到部分,反復研讀,領悟精義。對于那些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可以采用此法。這類名著可以通過對語言的品味、構思的揣摩,進而把握名著的內容、藝術特點和作者的情感,從而獲得知識,受到情感的熏陶。精讀重在質量,汲取知識的精髓。瀏覽是指對作品中的非重要情節,以快速閱讀的方法瀏覽,隨意獲取一定的信息。指的就是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速讀一般包括下面幾步:先從閱讀材料中篩選出有關信息,知道這段文字講的大概意思,并將重要信息如時間、地點、觀點、證據等找出來;在此基礎上再加以綜合,概括出這段文字所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如初中生普遍不喜歡閱讀外國名著,原因之一就是外國作品中常有大段大段的環境描寫及心理分析,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可指導學生采用略讀甚至是跳讀的方式閱讀。
3.激發閱讀興趣
初中語文“名著導讀”課程內容多以概括名著故事梗概和分析其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社會影響、寫作手法、語言特點為主,兼以一些精彩的名著片段賞析,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終生閱讀的思想意識。對此,筆者在具體的教學設計中,并不以名著內容知識點的識記為課堂目標,而是著眼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應該是名著導讀課堂永遠的“魂”。例如,在《簡·愛》名著導讀課堂上,筆者播放了電影的相關片段,其中女主人公“你以為我窮,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和你一樣,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樣”這段臺詞,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心靈震撼,激發了他們閱讀這篇名著的濃厚興趣。在此基礎上,筆者把這段話專門摘錄出來,組織學生們深情朗誦,并逐一展示,有效引導學生整體把握了這篇名著的情感基調。
4.整體感知,局部品讀
西方現代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學,格式塔是德文“整體”的譯音,他強調經驗和行為的整體性,認為人的知覺是先感知到整體現象而后才注意到構成整體的諸多成分的。教學實踐證明:由整體到局部進行閱讀教學是符合學生把握事物的思維規律。很多老師都意識到名著導讀中的節選相對于整本書而言,其實正是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節選的片段無論怎樣精彩,畢竟只是冰山一角,如果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的話,那么名著導選中的精彩片段充其量只是個引子。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超越簡單的好奇心,在認真閱讀整本書后,再勾連教材中的選文,深入領會作家對人生的深刻觀照和純熟的表達技巧,加深對人生的認識和理解。
5.讓學生寫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是學生讀書智慧的積累,寫好讀書筆記的同學,其閱讀能力、表達能力、知識積累等都遠遠高于其他同學。教師可以利用名著導讀課對讀書筆記進行指導。例如指導學生摘抄的形式:①語錄式摘抄:摘錄名人警句、精彩詞句。這些句子在閱讀、批注的同時應養成及時勾畫的習慣。最后,集中整理摘抄,并力求背誦。可以在閱讀課前3分鐘交流時,讓學生展示積累背誦的情況。②內容提要式摘抄:概括主要情節,給短小的文章列提綱。情節性很強的名著,可以分片段概括情節,既整理了思路,又鍛煉了學生的提煉概括能力:知識性或觀點性的名著,可以列提綱鍛煉學生更精練的概括能力,也便于整理思路。
總之,名著導讀課堂重在教師的“導”,我們要引導學生徜徉在名著閱讀的海洋中,恣意汲取其藝術精華與思想營養,培養他們的人文意識與語文素養,促進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