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先鋒
摘 要: 所謂“學習習慣”是指學習主體在較長的學習過程中,經過重復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它是在不間斷學習實踐中養成的那種自然而然地表現出的學習上的習性,它是逐漸養成的一種不易發生改變的學習行為。這種行為習慣一旦養成,便會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續下來,就仿佛是物理學中的慣性力量。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學生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終身幸福,我們需要高度重視學生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關鍵詞: 數學學習 習慣培養 學習方法 學習習慣
人的一生從出生到死亡,無時無刻不在學習。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當然在不同的階段需要與之相對應的數學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這樣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嬰兒階段
俗話說得好,會哭的孩子有奶喝。嬰兒在出生后不久就已經開始了“學習”。哭,聞,瞅,聽,都是在學習,都是在認知。為什么嬰兒只要躺在媽媽的懷抱里就可以止住嚎哭。那是因為經過長久接觸,嬰兒敏感的嗅覺已經可以辨別媽媽身上特有的氣吸。媽媽的一舉一動都會時刻影響嬰兒。這種感知其實就是一種學習習慣的雛形。伴隨著時間的變化,嬰兒也會慢慢感知白天黑夜的差別,感知喝奶的頻率,感知睡眠的周期,也會知道何時應該入眠,何時應該喝奶,何時應該排泄。這些其實都是一個簡單數學習慣的模型。可能剛開始這一切都是紊亂無序的,但是媽媽應該在與嬰兒的互動中讓嬰兒感知周圍發生的變化。這是他們學習習慣養成的最初級的形式,感知時間,感知順序,感知頻率。嬰兒就是在感知中成長的,按時吃飯,到點方便,就是養成習慣。我們每個人都是從這一時期過來的,或許有著相同的習慣,但也可能會有個體的差異。數學無處不在,數學學習習慣也要處處留意。
二、學齡前階段
心理學研究表明,單調的刺激最易產生疲倦,而疲倦狀態下的孩子是很難做到認真細致的。簡單的數學運算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先天的天賦可能是決定孩子數學學習潛能的關鍵,但是后天對于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也能激發孩子的巨大潛能。不可否認這時候的孩子,玩具才是他們最好的伙伴,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愛不釋手的玩具,所以我們在選擇玩具時也要根據孩子的喜好滲入數學的意識和思想,讓其在暢快淋漓地玩耍中,體驗數學的無窮魅力,盡情釋放發揮自身無盡的潛能。當然玩具不僅僅是玩具,也是最好的教具。不同種類的玩具可以培養孩子們不同的個性。日常生活中注重培養孩子的細心,方可受益終生。細心學習的前提是細心觀察,應引導孩子細心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從自己到他人,從家里到幼兒園,從今天到明天。其次,要培養孩子有條理的習慣,物品有條理,生活有條理,行為有條理,久而久之,孩子的思維也會變得有條理。好的學習習慣會讓幼兒受益匪淺。
三、小學階段
小學階段是學生養成習慣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孩子的心靈有一塊神奇的土地,只要你在這塊土地上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獲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當然進入了小學意味著系統地培養數學學習習慣的開始。在這里每個學生先學習規范,并按要求,有順序、有步驟地展開學習。小學數學教育中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方面,首先是中國傳統的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其次是創造發展性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還有就是互動交流探討合作性數學學習習慣的培養。
常常看到媒體在談到中國教育時總是批判我們的教育體系完全扼殺學生的創新意識。中國每年龐大的留學生群體出國留洋不就是去國外惡補創新意識嗎?其實小學階段是培養創新理念的最佳時機。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逐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積極思考、主動質疑的數學學習習慣,讓他們想問、敢問、好問、會問。當問題出現時會與人探討交流,當解決問題時會與人分享快樂和光榮,學會合作,學會取長補短。有人說“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了動作和思維之間的聯系,思維就得不到發展”。小學生的思維正是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抓住了這個有利時期對學生進行數學學習創新意識的培養對于學生以后學習數學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中學階段
跨入中學,學生已經基本養成了屬于自己的一套切實可行的數學學習習慣。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是正常的,但是如果老師事事親力親為反而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中學生課前預習教材,分析數學模塊前后聯系,反復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識,形成能力。有的學生做作業的目的不明確,態度不端正,有的學生好高騖遠,簡單的是會而不對,復雜的是對而不全,這些不良習慣嚴重影響了數學學習效果。所以我們要重視作業的檢查,在布置作業時要適量適度。培養學生一邊做題一邊思考,理清解題思路。考試復習就是消化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在學習數學時分階段進行提煉,進行歸納整理,使零碎的知識、分散的記憶得到串聯,從而讓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重點化,避免前后知識的脫離與割裂。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識點連成線、輔以面、結成網,使學到的數學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維活躍。
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重為學生創設“創新”的實踐活動,如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猜想、聯想、發散思維、推理、操作、實驗、觀察、討論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習慣,培養他們思維的多向性和靈活性。通過“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嗎?”“你還能想到什么?”“你有獨特的見解嗎?”“你能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題嗎?”等言語,啟發和誘導,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不怕出錯、敢于發表不同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習慣,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培養學生訂正糾錯整理錯題集的習慣,把數學試卷中的錯題難題偏題一一總結羅列,進行重新整理學習,查缺補漏,揚長避短,“知錯就改”,避免重復犯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培養學生正確對待成功與挫折,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培養學生正確對待分數的好習慣。數學試卷有時難易不好把握時,學生成績不理想時,老師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交流,釋解他們心中的疑惑。多一些鼓勵,少一些說教。培養學生客觀評價自己和同學的表現,教會他們人貴在自知之明的道理。學會正視自我,引領追求進步的良好學風,轉變學生學習中學數學時的“要我學”為“我要學”思想狀態。
同樣智商的孩子,為什么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好,而有的孩子學習成績就不好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成績好的孩子普遍有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在生活和學習中加強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好習慣,讓好習慣伴隨他們終身,成為指引他們走向成功、走向輝煌的一個又一個五彩的階梯。俗話說“習慣成自然”,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能使學生克服怕數學、認為數學難的思想,讓學生通過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數學。時代的發展要求每個人既要學會做人做事,更要學會學習,學習是一輩子的事。習慣養得好,終生受其益,習慣養不好,終生受其累。
參考文獻:
[1]沈子興.用智慧解決問題[J].現代教學,2013(Z1).
[2]陳艷春.如何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J].課程教育研究,2014(17).
[3]陳五耀.立足課堂,減負增效[J].新課程(上),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