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艷
大自然是豐富多彩的,幼兒園的種植角就是大自然的縮影,班級的種植角無所不有,品種繁多,如玉米、蔥、水仙花、大豆、花生等,向幼兒展示具體、形象、生動的事物,讓他們和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交朋友,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及探索能力,從而激發幼兒對自然和科學現象的興趣,擴大幼兒的眼界,為幼兒掌握知識方法和獲得對周圍世界的感性認識提供天然的素材。
在種植角里,每個幼兒都是小主人,在這里,幼兒們始終充滿好奇,使幼兒的生活更生動有趣,里面有幼兒一起種植的成果,有無數未知的秘密,可以讓幼兒們在玩中學到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币虼?,根據本園具備的種植條件,我們以種植活動為載體,組織開展和引導幼兒進行種植、觀察、管理等一系列活動。讓種植活動成為幼兒的教育資源,從而開闊幼兒的視野,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進而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
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幼兒對于種植活動的興趣是隨著時間不斷降低的,到最后種植角幾乎就成了擺設,沒有幼兒真正關心這些植物的生死,更別說主動地進行觀察與記錄,最后照料種植角往往成為阿姨的另一個“工作”。
為了深究其緣由,我們通過個案觀察及晨間談話等方式尋求問題的產生及解決方法,從中發現許多問題都能通過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相融合的方式順利“化解”。
一、融合多媒體把科學變簡單,無壓學習快樂多
科學素養是社會生活對每個人的基本要求。對孩子進行早期的科學啟蒙基是他們今后發展的需要,也是他們適應社會的需要。但是如果“生硬”的科學沒有“軟化”好,孩子不僅無法吸收,反而會“硬生生”地“破壞”孩子原本高漲的興趣。
如:種植角的植物每天都要澆水,而澆水的任務是由“小園丁”負責的,這個星期輪到小優。早上小優一來到幼兒園就拿水壺邊給蔬菜澆水邊唱歌,有時還蹲下來看看這看看那??傻搅说谌煜挛?,她就把“小園丁”牌牌讓給了邊上的思思,原本“熱情高漲”的小優怎么了?細問以后才知道由于種植角綠油油的空心菜全部打蔫了,小朋友們就責怪小優偷懶沒澆水,“我澆了啊,每棵都澆了!”委屈的小優撅起了嘴,“我以后不當小園丁了,不好玩!”我到種植角細細觀察,再努力回憶小優澆水時的情景后發現了其中的緣由——小優澆水時,太快太急,水來不及慢慢滲透到每一寸泥土就從裂縫中流下來,表面上看泥土是濕濕的,其實根部根本沒有吸收到水分。我回到教室趕緊把自己發現的一切告訴小優,并教她如何如何做,小優茫然地看著我,輕輕地說:“我不懂,我以后不當小園丁了好不好?”
種植角的某些“科學”要讓小班的寶寶們理解似乎難了一點,特別是小班幼兒的思維水平仍處于直覺行動階段,他們需要直接感知事物才能獲得相關經驗、認識。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p>
于是我想到既能提升幼兒注意力又能把知識變簡單的多媒體教學,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多媒體教學不是單純的傳統面授,也不是單一的電化教學,而是兩種教學方式的融合與創新。融合,表現為兼取兩者之長,相互補充,相輔相成,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通過多種媒體聲、光、影手段的使用,可以打破原有傳統教學的局限性,也可以把復雜的科學用動態的、可見的方式表現出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增強教學效果的作用。
事實就是如此,首先我通過多媒體課件讓孩子了解水是如何從花盆外側的泥土縫縫里快速流走,水無法滲透到泥土中間,根部仍然干枯的現象。再通過課件給幼兒展示慢慢給蔬菜澆水時,水是如何流動并把泥土全部浸濕潤的動態過程。通過這個動態的對比方法孩子們很快地吸收這個被“軟化”的科學知識。小優也露出笑容:“我也學會了!”她是這樣和邊上的同伴說的……
融合多媒體教學的集成性,綜合處理文字、聲音、圖形、動畫、圖像、視頻等多種信息,將這些不同類型的信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種植角一些難以解釋的“科學”起到很好的簡單化作用,讓孩子不知不覺的學到知識,真正做到“教育無痕”,孩子學習的壓力小了,快樂就多了……
二、融合多媒體把知識變連貫,獲得知識真自豪
在種植活動過后,觀察記錄就成了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種植角的活動中,教師可根據本班幼兒的特點,用各種記錄的方式、問題激發幼兒的興趣。隨著幼兒的種植、飼養不斷延續的過程,教師應引導幼兒不斷地發現、認識,讓他們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真正實現知識與經驗的自我建構。
如:孩子們播種了胡蘿卜,我們讓孩子定期、如實地填寫自己的種植情況,希望通過自我種植、自我觀察、自我記錄獲得第一手的知識經驗。
但是在種植活動后,我所提的有關胡蘿卜生長過程的問題幾乎沒幾個孩子答對,怎么回事,每個孩子都記錄了,且相當多的孩子記錄得很詳細、很正確。
通過討論和觀察我找到了原因,首先某些植物的種植周期很長,傳統的觀察記錄手冊不容易讓孩子回憶起之前所記錄的內容,而有時種植記錄是幼兒輪著記錄的,這就使得孩子獲得的知識斷斷續續,無法連貫的記憶。
傳統的觀察記錄使孩子獲得的經驗處于零碎狀態,那些知識碎片會嚴重影響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及記憶,而多媒體觀察記錄法能更系統、完整地讓幼兒感受觀察物,這是一種新型的觀察記錄手段,在孩子觀察的過程中不斷地為其搜集照片、錄像等資料,利用多媒體的易擴展性可方便地與各種外部設備掛接,實現數據交換等多種功能。當觀察活動結束把知識連貫的展現在孩子面前,知識系統了也更容易記憶。
教師利用多媒體完善種植角的觀察記錄,幫助幼兒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和轉化升華,它可以使知識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嚴謹,渾然一體,顯示出課堂教學的和諧和完美;可以誘發學生的積極思維,進行深入探究,從而余音了繞,余味無窮。
通過多媒體觀察記錄法孩子們掌握更多知識,自信心也隨之增強,從而大大地提高幼兒參與種植角的興趣。
三、融合多媒體把時間變短暫,合理分析無爭議
明代一位學者曾說:“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笨梢娰|疑在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豐富孩子的知識、開闊孩子的眼界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但班級里的每個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家庭的影響,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行為習慣、價值觀念都不同,這就造成他們對同一個問題產生不同的想法。因此,在種植角孩子間的相互質疑也層出不窮。
如:十月底我們種植了葡萄風信子,在盛花期過后出現枯萎的現象,一部分孩子要把枯萎的風信子挖出來扔掉重新種上太陽花,但小齊卻不同意,他對小朋友說:“風信子上面枯萎,下面還在生長,會生出好多小寶寶,明年能開出更多風信子呢!”小朋友可不信,說:“它的每一片葉子都黃了肯定死了!”
孩子的這一特性使得我無法用單純的語言或圖片引導,而用實物示范時間跨度需要一年,根本無法實施,有什么方法能縮短這一年的周期呢。我想到運用直觀性、啟發性、實踐性、趣味性強的課件化解“質疑”,我制作課件讓孩子了解風信子的生長期及她得休眠期,孩子在短暫的時間中了解風信子的一生,知道風信子的葉子雖然枯萎但它在泥土中的種球還會不停生長、繁殖出更多的風信子。
孩子們的“風信子風波”完美化解了,用多媒體教學不僅平息了孩子間的質疑,和睦了同伴間的關系,還開闊了幼兒解決問題的思路,激發了幼兒的思維,活躍了課堂氣氛。羅杰斯說:“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導致學習的創造性?!蔽覀兺ㄟ^多媒體教學公正地面對孩子的質疑,創造和諧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內在的生命熱情和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點亮學生的心智之燈。相信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才會將被動地“種植角”轉變為主動地學習動力。
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有機結合,是幼兒教學改革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既能化難為易、化靜為動,變無形為有形、變抽象為具體、為幼兒提供和積累豐富的感性材料,啟迪幼兒的思維,還使我們的種植活動變得生動而豐富,激發幼兒對種植角的興趣,從而有效達到我們預設的教育目的。
參考文獻:
[1]朱家雄.幼兒園課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9.
[2]龐麗娟.幼兒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
[3]張喜鳳.種出來的春天.早期教育,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