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王麗紅++田志宏

摘 要:農資流通體系改革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農資連鎖經營對于規范農資流通市場秩序,提高農資流通企業競爭力,保障農資產品質量,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具有重要意義。中國農資連鎖經營以供銷社為基礎快速發展,農資連鎖經營企業數量、連鎖網點數量和農資銷售額均實現了數倍增長,各地農資連鎖經營類型多樣化發展,農資連鎖經營也實現了跨區域服務。然而,由于農資市場固有的特性、農資連鎖企業自身不足以及農資連鎖經營環境仍不完善,導致我國農資連鎖經營仍面臨較大的困難和挑戰。筆者認為,培育農資供給的現代市場主體是農資流通體系市場化出的關鍵,應著重從培育優質農資連鎖經營企業、創新農資連鎖經營模式和完善農資連鎖環境三方面促進農資連鎖經營向更高層次發展。
關鍵詞:農資連鎖經營;農資流通體系;連鎖經營模式
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識碼:A DOI 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03.008
1 發展農資連鎖經營的背景及意義
連鎖經營是指在總部企業的統一領導下,若干個經營同類產品或服務的企業按照統一的經營模式,進行采購、配送、分銷等經營組織方式[1]。連鎖經營是現階段商品流通領域最先進的經營模式,在各個行業經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連鎖經營在農資領域的應用,對于規范農資市場秩序,提高農資行業競爭力,應對國際農資市場競爭,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維護農民切身利益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農資連鎖經營有利于提高農資產品質量安全。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也是世界上農資消費大國,有效的農資供應對于我國農業生產具有重要的意義。2013年我國化肥使用量達到5 995.94萬t,農藥使用量180.19萬t,農用塑料薄膜使用量達到249.3萬t。農資流通的質量和效率是關系農業產業安全的重大問題。然而,農資產品質量低劣現象時有發生,且農民買到劣質農資后,很難順利獲得賠償[2]。引入連鎖經營后,在進貨、售后服務等多個渠道對農資產品都有質量保障。農資連鎖方式不但能使農戶能夠很方便地購買質優價廉的農資產品,而且也將大大減少假冒偽劣農資坑農事件。
其次,農資連鎖經營有利于優化農資企業的市場競爭環境。目前,我國農資市場呈現出“多條渠道、多種經濟成分、多種經營形式共存競爭”的新格局[3],然而,我國農資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導致農資企業之間無序競爭[4],惡化了農資企業生存環境。農資連鎖經營通過總部與分店之間清晰的產權關系,形成了良好的市場分割、利益分享機制,將農資企業之間的競爭關系轉化為合作共贏關系,促進農資企業之間利益聯合,進而有利于規范農資市場秩序,形成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
第三,農資連鎖經營有利于提高國內農資企業應對國際市場沖擊的能力。在信息化、全球化和我國加入WTO的新時期,連鎖經營在中國的發展尤為迫切。自2006年我國農資市場全面對外開放以來,眾多跨國公司紛紛搶占中國農資市場,國內農資經營企業就面臨著空前的競爭壓力。世界農資巨頭紛紛加快了占領中國市場的步伐,使得國內農資企業的低成本紅利大幅降低,農資市場競爭面臨著更高層次的競爭,迫切需要引入現代經營模式提升國內農資企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
2 中國農資連鎖經營的發展現狀
2.1 中國農資連鎖經營的發展脈絡
中國農資連鎖經營的發展是伴隨著農資流通體制深化改革的進程逐步確立和發展的。改革開放以前,我國農資流通主要依靠供銷合作社,直至1989年,農資流通體制開始改革,農資流通進入了以供銷社為主、農業三站和各類農資企業為主輔的“一主兩輔”的階段。然而,此階段農資流通體制仍以計劃為主。1998年,中國農資流通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國務院關于深化化肥流通體制改革的通知》標志著我國農資市場開始放開,連鎖經營模式開始應用于農資流通領域。2002年以來,國家經貿委、農業部先后頒布了促進連鎖經營發展的相關文件,并實施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等具有實質性推動作用的措施,促進了農資連鎖經營的快速發展(表1)。
2.2 中國農資連鎖經營發展的特征及成效
2.2.1 農資連鎖經營快速發展 中國農資連鎖經營的發展具有顯著的“自上而下”的改革特征,依托以供銷社為主要渠道的農資流通格局,連鎖經營模式在農資流通領域的應用范圍呈雨后春筍般的快速發展態勢。各地在“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試點的帶動下,以供銷合作社為基礎平臺,通過對鄉鎮基層供銷合作社的改造,實現了農資連鎖網點的搭建。全國供銷合作總社統計顯示,2004年全國供銷合作系統農資連鎖經營企業為657家,比2003年增加了250家,連鎖網點達到3.69萬個,比2003年增加了1.94萬個,供銷社系統內連鎖經營銷售農資達到409.28億元,增加128.1億元,增長53.8%[5]。經過10余年的發展,2014年,全國供銷合作系統農資連鎖經營企業達到2 848家,占供銷總社系統內農資經營企業的67%,是2004年農資連鎖經營企業數量的4.33倍;農資連鎖網點達到37.30萬個,是2004年的10.1倍。與此同時,農資連鎖經營企業的農資銷售額也大幅增長,2014年連鎖經營企業的農資銷售額達到2 712.1億元,是2004年連鎖經營農資銷售額的6.63倍(表2)。
2.2.2 農資連鎖經營類型呈現多樣化 各地根據實際條件和優勢,探索形成了多種的農資連鎖經營模式。典型的有“龍頭農資企業+基層供銷社+區域農資營銷協會”模式和“龍頭企業+配送中心+直營店+加盟店”模式。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以鑫富農農業生產資料有限公司為龍頭,以基層供銷社農資配送中心和區域性農資營銷協會為骨干,分銷店和綜合服務站、便民服務店為基礎,整合、吸納部分農資經營大戶加盟,建立了全區農資連鎖配送經營體系。江蘇省靖江市以供銷合作社系統農資一體化連鎖經營網絡建設為抓手,形成了“農資龍頭企業+農資超市+基層農資點”的農資連鎖經營模式。江西省益豐縣推進了“龍頭企業+配送中心+直營店+加盟店”的經營模式。廣西壯族自治區興業縣建成形成了“縣級配送中心+鄉級配送站+直營店+連鎖加盟店”的農資連鎖經營體系(以上資料來源于全國供銷總社官網)。
2.2.3 農資連鎖經營服務范圍不斷擴大 隨著城鎮化、信息化的發展以及農資連鎖經營網絡體系日益完善,農資物流體系也不斷發展,農資跨區連鎖經營的條件日益成熟,促使農資配送和經營能力進一步增強。各地不斷涌現了農資的跨區連鎖經營企業。河北省農資有限公司以“豐澤苑”為品牌的農資連鎖經營網絡在河北及周邊區域已建成配送中心120家和鄉村農資加盟店4 108家[1]。浙江省臺州市農資經營龍頭企業臺州農資有限公司在海南???、廣東海豐、廣東汕頭、云南昆明、上海、蘇南等地開設18家農資連鎖配送店。浙江省臺州市椒江區農資連鎖超市達到25家,全市農資連鎖輻射門店達223家,配送店超過2 500家,經營網點覆蓋臺州市所有鄉鎮,并延伸到上海、汕頭、海口等地(以上資料來源于全國供銷總社官網)。
3 中國農資連鎖經營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自1998年我國農資流通領域引入連鎖經營以來,各地農資連鎖企業迅速發展,形成了較大規模。然而,農資連鎖經營依然舉步維艱,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3.1 農資需求的固有特性,加大了農資連鎖經營的難度
農資市場不同于一般商品市場,由于農資主要服務于農業生產,因此農業生產的特點決定了農資需求的分散性、季節性和地域性。首先,農資需求具有分散性,農資市場需要面向廣大農村,然而,農戶分散居住在不同地域,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對農資產品的需求也各個不同[6],對農資連鎖經營的網點設置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第二,農資需求具有季節性,農資經營的淡季相對時間較長[7],農資專營連鎖店的經營效益受到較大影響,給單個連鎖點的經營利潤平衡造成較大困難。第三,農資需求具有地域性,農業生產具有較強的地域差異,各地作物種類及農業生產結構各個差別,種植技術也各個不同,對農資產品的需求在數量、品種、品質方面都不盡相同。同一作物,在不同地域環境下,也會受到氣候條件、土壤條件的影響,而對農資的需求產生差異[6]。這對農資連鎖經營網點的跨區服務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3.2 農資連鎖經營主體尚不成熟
近年來農資連鎖經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僅全國供銷社系統,具有連鎖經營特征的農資企業近2 500家,連鎖網點達37萬余個。但真正具有市場規模且具有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并具備核心競爭能力的農資連鎖企業卻甚少。農資連鎖企業規模小,農資連鎖企業連而不鎖,連鎖企業之間只是店面設計上統一形象,而總部對信息、物流等方面仍處于粗放型管理狀態。這些都表明,農資供給的市場主體仍不夠成熟,下一步,農資連鎖經營的發展需要從數量和規模的擴張轉向農資連鎖企業內在的管理、品牌建設等連鎖經營的質量層面,進而提高農資連鎖經營網絡體系建設水平,提升農資連鎖企業在國內外農資流通領域的競爭力。
3.3 農資連鎖經營環境仍不完善
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我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仍不完善,制約了農資連鎖經營發展。農資經營與農業技術服務密不可分,農資供應實際也是農技服務的重要內容。農資連鎖經營意味著農技服務的市場化和社會化,然而,我國農業技術服務的社會化進程緩慢,很多農業“三站”仍然承擔著農資經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資連鎖經營的開展。二是農資流通市場仍處于發育階段,在體制機制設計、具體運行環節等多方面都還不成熟,政府對農資市場的行政干預仍然比較強,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農資產品供給和市場價格,農資流通體系市場化改革需要進一步深化。三是農資連鎖經營發展的市場設施條件仍有待改善,農村地區在物流、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仍相對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資連鎖經營企業的效率和效益。
4 推進農資連鎖經營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進一步推進農資流通體系改革與建設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當前,農資連鎖經營網絡已經基本建成,阻礙農資連鎖經營發展主要在于固有的行業特性和農資連鎖經營模式應用和經營環境的影響。筆者認為,培育農資供給的現代市場主體是農資流通體系市場化關鍵。因此,未來農資連鎖經營健康發展主要依靠農資連鎖經營企業自身建設,培育農資領域具有知名品牌、優質網絡的連鎖經營企業,實現農資連鎖經營從數量擴張向質量提升的更高發展層次。
4.1 加強農資連鎖經營企業自身建設
培育市場化的經營主體根本途徑是加強農資連鎖經營企業的自身建設。一是構建現代企業制度,推進農資連鎖經營企業的股份制改革,構建產權清晰、責權利明確的農資連鎖經營企業。二是加強農資連鎖企業內部管理,運用現代企業管理技術,加強連鎖總部與分店之間的關系,加強農資產品的“六統一”標準化運營[8],多渠道降低經營成本,提高企業市場信譽度和知名度,注重企業品牌形象打造。三是完善農資連鎖經營網絡體系,優化農資連鎖分店的網點布局,充分了解農資需求特點的基礎上,結合當地實情、運輸條件和分店輻射能力等因素,尋找最優布點方案。
4.2 創新農資連鎖經營模式,完善連鎖經營運行機制
靈活運用不同連鎖經營模式,完善連鎖經營的運行機制[9],才能有效解決農資連鎖經營中連而不鎖、鎖而不連、連得過緊、鎖的過死等運營中問題。首先要選好連鎖經營模式,理順連鎖總部與分店的產權關系,再確定采取加盟店、直營店、特許加盟店的模式開展連鎖經營。其次,加強總部對分店的運營管理,充分發揮連鎖經營的統一化、標準化的市場優勢,形成總部與分店利益緊密結合的運營秩序,提高總部對分店的指導和管控力。
4.3 進一步改善農資連鎖經營環境
著力改善農資流通領域的政策環境、物流環境和信息技術條件。一是加快推進農資流通體系市場化改革,完善農資流通體制機制,進一步簡政放權,簡化農資連鎖經營企業的行政審批程序。二是加強農資流通物流體系建設,提高現有物流網絡的利用效率,拓寬農資物流的渠道[10]。三是進一步推進農村信息化建設,提升農資流通、農資經營的信息化水平。
參考文獻:
[1] 許皓月,王新棟.河北省農資連鎖經營的現狀及發展探索[J].河北農業科學,2011(5):86-88,91
[2] 鐘幸玲,任大鵬.農資連鎖經營的優勢和反競爭傾向防范[J].商業時代,2008(18):9-11.
[3] 肖立.新型縣級農資連鎖經營嶄露頭角[N].農資導報,2008-11-26.
[4] 夏敬源.我國農資連鎖經營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中國農技推廣,2005(1):4-6.
[5] 吳璟.我國農資連鎖經營的發展現狀及改善探究[J].現代商業,2009(33):9-10.
[6] 莊一敏.解析農資連鎖業態的五大矛盾[J].中國農資,2006(7):15-16.
[7] 劉芳.浙江供銷系統農資連鎖流通網絡“一網多用”研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1(11):77-78.
[8] 蔣宗明.新形勢下農資連鎖“突圍”路徑探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1(13):69-70.
[9] 黃小兵.農資連鎖分銷體系的發展模式[N].農資導報,2010-04-02.
[10] 楊毅,王保利,萬廣圣.我國農資連鎖經營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市場論壇,2006(1):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