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斌,鮑曉,李偉玲,鄧日強,楊印樓,張宏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征的可預防和治療的疾病,特點是氣流受限持續性不可逆,呈進行性發展。該疾病患病率、死亡率高,病情反復、呈持續進展,嚴重影響患者的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對家庭和社會都造成了巨大的負擔[1]。對于COPD穩定期患者改善其功能和生活質量的唯一方法是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康復治療措施[2]。本研究旨在觀察康復訓練結合家庭運動療法對穩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運動功能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2013年3月~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80例COPD患者,均符合2007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制 定 的《慢 性 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的診斷標準。80例隨機分為2組各40例,①觀察組,男30例,女10例;年齡平均為(71.5±8.3) 歲,病程(12.1±8.5)年。②對照組,男28例,女12例;年齡平均為(72.3±6.2)歲,病程(11.8±7.9)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組別nFEV1%治療前治療后mMRC(分)治療前治療后6MWD(米)治療前治療后BODE(分)治療前治療后Borg(分)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4053.2±12.959.3±15.8ab3.2±0.61.7±0.9ab340.3±31.6398.9±29.8ab4.2±1.83.1±2.3ab4.4±2.13.1±1.8ab對照組4053.9±17.443.8±19.63.5±0.63.0±1.2345.6±37.3365.4±31.3a4.3±1.93.8±1.8a4.9±2.34.0±2.7a
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1.2 方法 2組患者均行健康教育,包括COPD的相關知識、戒煙及如何防止COPD的急性加重等。常規藥物治療,給予支氣管擴張劑、祛痰劑等藥物,咳嗽患者可給予糖皮質激素,并適當給予免疫調節劑。觀察組增加綜合康復訓練:上肢功能訓練,采用無阻力手搖車訓練,運動時間為每周3~5次,每次20~30min,速度為50rpm;下肢功能訓練,采取步行為主的下肢有氧訓練和下肢肌力訓練,有氧訓練可以采用慢跑、下肢功率車,活動平板等訓練。每周3~5次,每次1~1.5h。下肢肌力訓練可采用以循環抗阻訓練為主的運動,以增強肌力和耐力,每周3~5次,每次20min;胸部擴張運動和呼吸功能訓練:胸部擴張運動由治療師用手掌在兩側下胸壁或胸背部加壓,用力程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宜,讓患者對抗壓力擴張胸部胸壁,并進行積極吸氣。呼吸功能再訓練主要采取縮嘴呼吸、腹式呼吸以及輔助呼吸(吹氣球、輔助呼吸器、吹蠟燭等)。縮嘴呼吸-用鼻吸氣,縮唇經口呼氣,鼓腮縮唇如吹口哨狀,緩慢將氣呼出。吸氣與呼氣時間之比為2∶4。腹式呼吸-左手放在胸前,右手放在上腹部,吸氣時腹部膨隆,右手隨之抬起,呼氣時腹部塌陷,右手隨之向胸、背部方向給以一定壓力,幫助腹肌回復,整個呼吸過程左手幾乎不動。吸氣與呼氣時間之比為2∶4。每種呼吸方式各練習5min,共10min,每天3次,間以吹氣球和吹蠟燭等運動。
1.3 評定標準 ①評估呼吸困難癥狀采用改良英國MRC呼吸困難指數(modified britishmedi cal research council,mMRC);②氣流受限程度采用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 expiratory volume,FEV1)/正常預計值(%)評估;③運動功能采用美國胸科協會制定的6分鐘步行距離(6 minutes walking distance,6MWD)進行評估。④慢阻肺嚴重程度分級采用肺康復評定指數(body-mass airflowobstruction dyspnea exercisecapacity,BODE)指數,能預示慢阻肺患者的病情進展和死亡率[3]。⑤日常生活能力評估采用Borg主觀體力感等級量表進行評定。⑥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和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評估焦慮、抑郁情緒。

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FEV1%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有明顯增加(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觀察組mMRC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有明顯降低(P<0.05),而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2組患者6MWD較治療前均有增加(P<0.05),但觀察組較對照組增加更為明顯(P<0.05);2組BODE和Borg評分較治療前均有下降(P<0.05),但觀察組較對照組下降更為明顯(P<0.05)。見表1。
治療后,觀察組HAMA及HAMD評分均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2組HAMA及HAMD評分治療前后比較 分,
與治療前及對照組比較,aP<0.05
COPD患者肺功能因氣道結構重構或出現阻塞性肺氣腫而嚴重下降,很多患者只能完成很少的日常活動,喪失勞動能力。由此帶來一系列社會問題,對家庭及社會造成嚴重負擔,患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甚至威脅生命。單純的藥物不能阻止肺功能的下降,這已經在很多研究中證實[4]。康復訓練是改善穩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的重要手段,對于很多患者,除去住院期間的康復治療,出院后合適的家庭運動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是維持和延長康復訓練效果非常重要的措施。本研究采用康復訓練結合家庭運動療法,對穩定期COPD患者進行治療,觀察穩定期COPD患者的生活質量、運動功能以及情緒的改變。
本研究發現,經過系統的康復治療后,患者的FEV1%、mMRC、6MWD、BODE和Borg評分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且較對照組明顯。患者的情緒也得到了極大的轉變,從被動、消極和悲觀轉變為積極、主動和樂觀的情緒,可以積極配合治療,康復訓練改善肺功能及情緒的機制可能主要是:康復訓練可以改善呼吸肌的功能和改善肺通氣及血液供應狀況,提高肺換氣效率;肺康復可提高患者信心,可使患者正確認知疾病,減輕對疾病的恐懼[5];肺康復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6-8]。
韶關處于廣東省北部,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由于環境及職業原因,COPD患者較多,患者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由于康復治療易于普及,經濟成本低,患者易于接受。通過對患者提供個體化的康復治療方案可使更多患者獲益,具有一定的臨床意義與社會價值。為此我們進行了初步探索。
綜上所述,在對COPD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康復治療方法,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運動耐力,改善患者悲觀情緒,增強治療信心,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方曉聰,王向東,白春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國的診治現狀[J].國際呼吸雜志,2011,31(5): 493-497.
[2] 任凱,章榮.肺功能訓練合并營養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穩定期康復中的應用[J]. 四川醫學,2014,35(1):76-79.
[3] Medinas AM.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the predictive validity of the BODE index[J].Chron Respir Dis, 2008, 5(1): 7-11.[4] 李玲.6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穩定期康復指導療效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7,21(2):69-72.
[5] 應少聰,周向東,周麗華,等.運動訓練聯合心理激勵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13,33(9):1312-1315.
[6] 陳作松,季瀏.身體鍛煉對情緒調節的影響機制述評[J].心理科學,2003,26(4):740-742.
[7] 敬仁芝.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狀況分析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15):11-12.
[8] Henderson NK, White C, Pand Eisman LA. The roles of exercise and fall risk reduction in the prevention of osteoporsis[J].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8, 27(2):36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