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治療(Occupational Therapy,OT)是康復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相對獨立的康復治療專業。作業治療的目的是協助服務對象選擇、參與、應用有目的性和有意義的活動去預防、恢復或減少與生活相關的功能障礙(自理、工作/學習、娛樂/休閑)以及促進最大限度地恢復軀體、心理和社會方面的適應及功能,增進健康,預防能力的喪失及殘疾的發生,使人可以在生活環境中得以發展,鼓勵他們參與并為社會做貢獻。同時,作業治療也非常注重環境因素對作業活動的影響。
多年來,作業治療的定義隨著社會和環境的變化進行了相應的修改。以往作業治療被定義為利用有意義的作業活動作為治療媒介,提高服務對象在自理、工作及休閑活動上的獨立能力。根據世界作業治療師聯盟(The World Federation of Occupational Therapists,WFOT)對作業治療的最新定義(WFOT,2012),作業治療是以服務對象為中心,通過有意義和目的的作業活動促進健康與幸福的一門醫療衛生專業,作業治療的主要目標是協助人們參與到日常生活活動中去,作業治療師通過與個人和社區的合作、或者通過活動調整或環境改造來提高服務對象的參與能力,支持他們更好地參與其想做的、必須做的、或期望做的作業活動,實現治療目標。從這里可以看出作業治療所關注的是服務對象的功能、生活、健康與幸福。
在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作業治療隨現代康復醫學的引入而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和接受。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國內作業治療專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在近幾年得到了蓬勃發展,這一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證實:首先作業治療學科發展不斷推進,中國康復醫學會康復治療專業委員會在2011年成立了作業治療學組,這是我國首個全國性作業治療的行業組織;其次,專業教育正逐步走向成熟,目前國內已經有三所院校的作業治療課程得到WFOT 的認證,作業治療師資培訓課程正在逐步推進;第三,作業治療服務內涵不斷擴展,職業范圍已經由綜合醫院、康復醫院擴大到社區機構;業務范圍也由神經康復、骨科康復擴大到兒童康復、老年康復、精神康復等領域;治療項目也從單一的功能性作業治療逐漸擴展到職業作業治療、輔助技術、娛樂及游戲活動治療、環境干預以及宣教和咨詢等。在輔助技術方面已經開展了低溫矯形器的配置和使用訓練、生活輔助器具的配置和使用訓練以及假肢的使用訓練等。由于作業治療的實踐模式與國際功能、殘疾與健康分類(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ICF)的理念相吻合,都強調個體功能、活動及社會參與,重視環境和個人因素,所以ICF理念的提出為作業治療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隨著ICF理念在國內的推廣,也一定會促進大眾對作業治療專業的理解與重視。
近年來,作業治療的循證研究以及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進行臨床決策正在逐步推進。作業治療師通過慎重、準確和明智地應用現有研究證據,結合患者的需求,在有關作業治療理論模式的指導下制定治療方案,實施臨床實踐,促進融入社會。目前已有循證醫學支持的作業治療新技術包括:康復機器人療法、強制性運動療法、鏡像治療、運動想象療法、虛擬現實技術等。例如,已有循證研究顯示上肢機器人對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尤其是肩肘運動能力的恢復有積極作用;也有研究顯示鏡像療法和運動想象療法都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腦卒中患者上肢運動功能的恢復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提高。循證醫學的積極應用促進了作業治療向科學化發展,提升了作業治療的內涵和服務能力。
現代康復醫學強調具有功能的生命質量,而不是僅僅依賴醫療照顧,這一點也與作業治療關注服務對象的功能、生活、健康與幸福的理念相一致。作業治療作為連接個體、家庭和社會的橋梁和紐帶,根據服務對象的功能水平和需求并結合其生存環境來制定相適應的治療計劃,以促進服務對象在自理、工作及休閑活動上最大程度的獨立,促進其健康、幸福和社會參與。2015年3月在廣東深圳舉辦的國際作業治療研討會上提出了“功能、生活、健康與幸福”的主題,秉承這一全新的服務目標,各級康復醫療機構的作業治療師要明確各自在三級康復醫療服務體系中的功能定位,即三級綜合醫院的作業治療要首先立足于恢復功能,實現自理;康復醫院應該在促進患者自理的基礎上,促使其擁有工作和娛樂能力;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作業治療服務體系的基礎,主要為患者回歸社會和家庭提供服務,最終實現健康與幸福生活。通過三級作業治療服務體系的建設不僅能夠加強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與協作,提高作業治療的服務能力和區域輻射帶動能力,還可以更好地推進作業治療規范化建設與發展。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作業治療在我國的發展還處于初期階段,要達到使服務對象“功能、生活、健康與幸福”的治療目標還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據統計,我國有殘疾兒童(0~14歲)大約800多萬人,他們中多數需要通過康復訓練、使用輔助器具、改造環境等來提高自理能力,實現就學以及就業。《中國老齡化事業發展報告(2013)》藍皮書也指出,2013年我國老年人口數已經達到2.02億,老齡化水平高達14.8%。隨著人口老齡化的進展,社會對康復醫療的需求也急劇增加,而關注老年人的功能、生活、健康與幸福正是作業治療師的職責。同時,人口的老齡化也改變著我國人口的年齡結構,導致勞動力供給相對不足。通過作業治療的積極介入,幫助殘疾人就業,幫助工傷人員盡快復工,也是臨床作業治療師的基本任務之一。另外,目前全國各類精神疾病發病率約為10‰,估計全國約有各類精神疾病患者1000多萬人,而目前主要的治療手段是心理療法、藥物療法、物理療法等,作業治療的涉及還較少。面對巨大的社會需求,我國作業治療教育還相對薄弱,目前還沒有獨立設置的作業治療專業教育,因此普及和推廣作業治療技術,提升作業治療師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仍然是現階段的重要任務之一。
本期作業治療專欄,《中國康復》雜志為中國作業治療師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與學習的平臺,這是中國作業治療發展史中的一個里程碑。期望全國的作業治療同道對內加強交流,推廣和普及專業知識;對外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迎接新的機遇,應對新的挑戰,加快作業治療國際化進程,早日加入世界作業治療師聯盟,共同展望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