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單側空間忽略(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USN)患者對患側空間的注意能力下降,嚴重影響身心健康[1-4]。經過近幾十年的研究,逐漸形成了視覺和觸覺探尋,以此來提高患者向左側忽略空間的自主性、內源性定向注意,抑制視覺反饋,降低生理上對單側的注意吸引力等治療技術,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得不到推廣[5-8]。本研究在常規康復治療基礎上聯合引導性上肢協調訓練進行綜合治療,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1年5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單側空間忽略患者150例,均符合第四屆全國腦血管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并經康復評定二等分線段測驗、Albert畫線檢查確診為單側空間忽略,隨機分為2組各75例。①觀察組,男39例,女36例;年齡(64.5±6.3)歲;病程(32.1±2.3)d;腦梗死50例,腦出血25例;左側偏癱70例,右側5例。②對照組,男38例,女37例;年齡(63.8±7.0)歲;病程(30.1±2.6)d;腦梗死52例,腦出血23例;左側偏癱71例,右側4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2組患者均給予針對USN的訓練:強化患肢的感覺刺激;遮住健側眼睛,提高患側眼睛對事物的注意力;軀干的旋轉,旋轉患側,促進雙側軀體協同運動;患側肢體負重訓練,促進患者本體感覺的恢復。對照組患者每天訓練1次,每次180min;觀察組患者每天訓練1次,先進行上述訓練150min,再加用引導性上肢協調訓練器,每天訓練30min,采用AM5300180型引導性上肢協調訓練器,根據患者不同情況設定好訓練速度、訓練次數、訓練時間,亮燈的方向和顏色。指示患者燈亮即按滅,囑患者主動運動上肢,用手完成按燈運動。對于上肢協調能力差,分離運動不充分、手眼協調差、患側忽略、認知障礙的患者,按“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增加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
1.3 評定標準 ①USN情況評價:a.數字劃銷,在紙板上隨意排列出6排數字,囑患者將指定的某一數字劃銷,沒有被劃銷的數字若偏向一個方向視為異常;b.二等分線段,囑患者標出平面上長度不一的多個水平線的中點,若偏斜全線長度1/10以上或者單側漏分2根記為異常;c.臨摹實驗,囑患者模仿畫空十字、幾何圖形、簡易的人像等,不能完成的部分若偏于一側則記為異常;d畫時鐘,囑患者在已畫好的表盤上填寫數字,并且將指針標為10:15。②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評定[2]: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功能越好。③運動功能:采用簡式Fugl-Meyer評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進行運動功能評定[2],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肢體運動功能越好。

治療2個月后,2組USN陽性率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更低于對照組(P<0.05);2組MBI及FMA評分均明顯高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更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2。

表1 2組治療前后USN陽性率比較 例(%)
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表2 2組MBI及FMA評分治療前后比較 分,
與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比較,bP<0.05
USN是腦卒中患者常見的認功能障礙[9-10]。主要表現為患者對來自損傷半球對側的刺激無反應。USN的病因以及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多數學者認為其責任病灶可能位于顳頂枕葉的交界處,以右側大腦的頂葉的病變多見,腦白質、丘腦、基底節等皮質下結構的損害均可引起USN[11],主要的臨床表現為書寫、閱讀障礙,日常生活中的單側空間忽略情況,重癥患者可有視野缺損、體相障礙以及運動維持障礙等并發癥,影響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使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可能發生摔倒、碰撞、墜床等意外[12]。如何減輕USN癥狀,提高USN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存生活質量,減少因USN帶來的意外傷害是目前治療該病探討的主要問題。
大量研究證明,通過訓練USN患者的肢體感覺和運動,能夠使其深感覺加深體驗,通過患側肢體的感覺、運動的訓練能夠顯著的減輕患側空間忽略的表現[13-14]。本文通過給予觀察組患者強化患肢的感覺刺激、遮住健側眼睛、軀干的旋轉、患側肢體負重等訓練方法,結果顯示,與訓練前相比,USN的陽性例數顯著低于治療前,日常生活能力與肢體活動均優于治療前。
引導性上肢協調訓練器趣味性強,設計較為科學,其燈具等距離被設置在同一大圓周上,并按黃、紅、藍、綠四種顏色劃分為四個區域,每個區域可以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隨意設置,且對于亮燈時間及速度也可進行調整。通過將亮燈、滅燈區域設置在忽略側,可以增加USN患者對于忽略側的關注度,另外還可以增加USN患者的主動性,對患側上肢的協調與精細運動能力提高也有很大幫助[7]。通過給予觀察組患者引導性上肢協調訓練器的訓練方案,囑USN患者按要求滅燈,訓練了患側的視覺、觸覺和聽覺的輸入,通過反復不斷強化刺激患側肢體,能夠明顯的提高患者對忽略空間的關注[12]。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USN例數明顯低于對照組,MBI、FM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其機制可能是隨著USN癥狀的改善,使得患者對大腦病損灶對側身體的刺激做出反應,其主動動作得以誘發,運動功能得以恢復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以提高[15]。所以給予USN患者引導性上肢協調訓練器的訓練方案能夠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單側空間忽略,提高患側的運動能力、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有著重要的臨床參考意義。
[1] Karapolat H, Celebisoy N, Kirazli Y, et al. Is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as effective in bilat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 as in unilat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4, 50(6): 657-663.
[2] 陳令軍,林鵬,曹賢暢,等.強制運動療法對單側空間忽略癥的康復療效觀察[J].中國美容醫學,2012,21(12):47-48.
[3] Varalta V, Picelli A, Fonte C, et al. Effects of contralesional robot-assisted hand training in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following stroke: a case series study[J]. Journal of neuroengineering and rehabilitation, 2014, 11(1): 160-171.
[4] 張艷明,胡潔,錢龍,等.腦損傷后單側空間忽略的康復治療進展[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5):496-500.
[5] 林樺,胡永善,成巍,等.針刺結合作業治療對腦卒中單側忽略后綜合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1,26(1):25-28.
[6] 林樺,胡永善,顧亞萍,等.針刺結合個體化作業治療對腦卒中單側忽略康復療效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1,33(10):775-778.
[7] Verdecchia DH, Mendoza M, Sanguineti F, et al. Outcomes After Vestibular Rehabilitation and Wii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Unilateral Vestibular Hypofunction[J]. Acta Otorrinolaringologica (English Edition), 2014, 65(6): 339-345.
[8] 陳嶠鸚,楊葉珠,朱美紅,等.感覺整合訓練對腦卒中單側空間忽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2,34(3):176-177.
[9] 李忠,張寶珍,楊朝輝,等.單側空間忽略糾正訓練對腦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療效觀察[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2011, 5(14):4281-4282.
[10] Rossetti Y, Jacquin CS, Calabria M, et al. Testing Cognition and Rehabilitation in Unilateral Neglect with Wedge Prism Adaptation: Multiple Interplays Between Sensorimotor Adaptation and Spatial Cognition[M]. Clinical Systems Neuroscience Springer Japan, 2015,359-381.
[11] 羅愛華,張慈鳳,方杰,等.作業療法治療腦卒中后單側空間忽略患者的康復療效[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20(11):3141-3142.
[12] Pernet L, Jughters A, Kerckhofs E.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modalities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unilateral neglect in stroke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J]. NeuroRehabilitation, 2014, 35(7): 633-640.
[13] 王永慧.運動再學習方法干預對腦卒中后單側空間忽略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4,54(5):30-31.
[14] Saroul N, Akkari M, Pavier Y, et al. Baha-mediated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unilateral deafness: selection criteria[J]. Audiology & neuro-otology, 2014, 19(2): 85-90.
[15] 林華,王凱,顧亞萍.腦卒中后單側空間忽略對偏癱康復療效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05,20(6):43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