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李軒轅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初探
安徽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李軒轅
大學生逐漸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體力量,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源泉。我國當前社會中人才應用分配不均,為了進一步拓展大學生就業市場,緩解就業壓力,因而實施大學生創新就業能力三位一體培養,以逐步形成完整的就業體系,實現社會主義社會建設良性循環發展。
大學生 創新創業能力 三位一體 培養體系 初探
1.1自身因素
影響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的因素主要包括自身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以及社會因素四方面。其中自身因素中一部分是指大學生的性格、愛好、人際交往能力等,這些特征是學生與生俱來的,在后期的學習和工作中轉變的可能性較低;另一部分是指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身體素質、心理抗壓等在后期學習中培養出來的因素。為了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發展的因素進行研究,就要對大學生自身因素進行合理、綜合的分析。
1.2學校因素
學校因素對大學生創新創業也存在較大的影響,一方面,學校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師資力量、信息咨詢與信息交流平臺;另一方面,學校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的實踐途徑也對學校人才資源的科學分配產生影響,注重對學校因素的全方位了解,積極推進我國人才培養與實踐應用體系的逐步完善,為緩解就業壓力提供保障。
1.3社會因素
社會因素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社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認可程度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深入發展產生影響;另一方面,國家的政策引導與支持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順利實施提供經濟支持和制度保障。為了推進大學生創新創業“三位一體”培養體系的深入實施,積極對社會因素進行分析,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與社會主義人才相適應,促進社會主義整體建設與發展。
2.1社會創新創業發展環境不佳
結合我國當前人才應用水平來看,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發展存在的問題。社會創新創業的環境不佳,當前社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認可程度較低。一方面,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的信任度較低,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開展帶來了思想壓力;另一方面,社會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經濟支持和社會保障性較低,造成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出現衡量偏差,產生心理恐懼或者對計劃抱有懷疑態度,最終放棄創新創業,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造成嚴重影響。
2.2學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教育不足
從目前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教育培養的專業教育來看,我國高校中開展的眾多教育課程的實用性較低。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認識不足,在心理輔導和專業知識的應用上都存在較大的欠缺,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在實際實踐中理論性較強,而實際動手實踐能力較差,對大學生實施創新創業的順利開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同時這也是我國教育管理中存在問題的重要體現,為我國高校教育體制的改革提供了實際案例。
3.1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
實施“三位一體”培養體系,一定要注重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大學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主力之一,為了充分發揮大學生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引導大學生在思想意識上,樹立發展目標,鍛煉自己性格,增強應對困難的信心。一方面,大學生作為剛剛步入社會中的“新人類”,他們的思維模式還處在“半幻想”階段,“三位一體”的培養體系使大學生在意識上能夠逐步形成明確的管理意識,明確管理目標,從而提高大學生自信心,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做好大學生從學校向社會的過度引導。例如,某學生為大四畢業生,學生參與學校組織的大學生“三位一體”培養體系的引導,在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創新創業發展新目標,明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增強了該學生的創業信心,堅定學生的信念,合理引導學生融入社會。
3.2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構建良好的社會環境
當前,社會對大學生的認可程度依舊較低,為了進一步引導大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環境,激發大學生的發展動力,不僅需要從大學生自身入手,同樣也需要從外部社會環境入手,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例如,高校積極引導大學生實習加強與企業之間的密切聯系,這種人才應用模式,不僅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施提供了良好的實習環境,同時為企業的人才需求提供了供應渠道,為社會對大學生的認可提供了認可平臺,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另外,政府積極給予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支持,從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入手,給予適當的優惠政策,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動力,降低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風險。例如,近年來],我國開展“大學生就業扶持政策”,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經濟政策支持和法律政策的保護,為大學生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3.3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體系制度
加強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中制度管理是指大學生創業師資體系制度,結合現代科技手段,完善高校對大學生就業輔導管理系統,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培養管理體系。教師通過微信、微博等現代網絡交流手段,為大學生就業提供就業指導,實現“三位一體”培養體系實施的良好對接,為社會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例如,高校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培養,提供完善的教師培養隊伍,為大學生在創新創業中對政策解讀、資金管理、心理指導等方面提供指導,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順利開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3.4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
為了實現大學生創新創業“三位一體”培養體系的合理運行,需要高校和大學生積極配合。一方面,高校需要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順利開展,提供豐富的師資力量;另一方面,學生要學會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構建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教師可以在大學生創新創業理論學習中開展合作教學和情景教學,堅持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獨立應用和創新能力,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體系,實現對學生自身綜合素質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實現對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理論知識的逐步完善。例如,教師充分引導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實踐研究,輔助學生對專業知識和社會實踐的交流應用,完善現代大學生創新創業知識理論和知識結構體系逐步完善和發展。
實施“三位一體”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培養管理體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我國當前的人才應用壓力,實現社會經濟發展形式的創新發展,同時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也可以激發大學生的獨立開發意識,為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1]何仕.當代中國大學生就業的經濟學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4.
[2]林佳妮.基于企業家精神的音樂類學生創業教育研究[D].上海音樂學院,2014.
[3]呂瑩瑩.高校創業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D].浙江工業大學,2014.
[4]張良.職業素質本位的高職教育課程建構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5]白峰.農科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研究[D].山西農業大學,2013.
[6]江義永.獨立學院創業教育研究[D].揚州大學,2010.
[7]田雨新.內蒙古自治區大學生創業現狀與對策分析[D].內蒙古大學,2011.
[8]程翠.基于學生視角的高校創業教育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1.
[9]陳彥武.高校第二課堂項目對大學生“三創”能力的影響及管理創新研究[D].南華大學,2011.
[10]宋德如,劉雨,張曉旭.“三位一體”卓越小學教師協同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C].第四屆皖臺基礎教育論壇交流文集,2015.
F404.1
A
2096-0298(2016)10(a)-1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