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海濤溫 敏李 黎康 萌(.遜克縣遜比拉河管理站 黑龍江 遜克 600)(.遜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 黑龍江 遜克 600)(.蘿北縣水產總站 黑龍江 蘿北 500)(.黑龍江省漁業經濟研究所 黑龍江 哈爾濱 5008)
?
不斷完善經營體制機制切實提高漁業發展活力
趙海濤1溫敏2李黎3康萌4
(1.遜克縣遜比拉河管理站黑龍江遜克161400)(2.遜克縣水產技術推廣站黑龍江遜克161400)
(3.蘿北縣水產總站黑龍江蘿北154200)
(4.黑龍江省漁業經濟研究所黑龍江哈爾濱150018)
“十二·五”期間,我省各地不斷完善經營體制機制,創造性開展工作,切實提高了漁業發展活力。
在穩定和完善漁業基本經營制度,保障漁業生產者依法享有長期而穩定的水域、灘涂承包經營權和使用權的同時,我省積極發展漁業合作社,鼓勵漁民以入股、租賃、合伙等多種形式發展聯合經營或組建漁業企業,提高漁業組織化程度。巴彥縣源泉養魚專業合作社是由14戶漁民以承包經營的水面折和入股成立起來的,選舉產生了理事會、監事會,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完善,并建立了合作社黨支部。全社經營水面113.3ha,主養鯉魚、鯽魚,實施無公害健康養殖技術,統一制定生產計劃,統一訂購苗種、飼料、魚藥等,統一商品魚出池價格(如果魚販收購價格低于合作社定價,則合作社組織協調采取越冬方式均衡上市)。2015年合作社養魚水面平均單產實現22500kg/ha,純盈利75000 元/ha;其中僅合作社統一制定的鯉魚出池價格就比周邊養魚場戶高3.4元/kg,全社可增收400多萬元。目前,全省漁民專業合作社已達260個,入社漁戶3027戶,經營養魚水面3.5萬ha。
與此同時,我省各地積極開展家庭漁場等建設,探索體制機制創新的路子。方正縣委、縣政府將發展方正銀鯽繁育養殖作為全縣重點扶植的五大產業之一,縣委常委會和縣政府常務會相繼通過了《方正縣方正銀鯽基地建設實施方案》和《方正縣方正銀鯽養殖基地建設方案》,成立了以副縣長為組長的產業推進領導小組和方正縣方正銀鯽原種保護推廣中心,在產業用地審批、資金扶持、人才和技術上給予傾斜和支持。一方面,他們大力扶持方正銀鯽商品魚漁業園區建設,探索符合方正地域特色的漁業發展之路。大興立體化家庭漁場作為方正銀鯽商品魚漁業園區主體,由方正銀鯽科學經濟技術專業合作社規劃、建設、管理,始建于2015年初,是哈爾濱市農委重點扶持項目和方正縣水產總站重點建設項目。家庭漁場占地13.3ha,其中水域面積10.7ha。截止春季放養時新建高標準養殖池塘6.7ha、600m2溫室大棚一座,打補水井一眼,架設4.5km輸變電線路,購置齊備自動投餌機、增氧機和機泵管帶等。為了扶持漁業園區建設,方正縣政府投資修建5.8km硬化道路直通園區,縣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協調方正銀鯽原種場,為其賒購1.5萬kg大規格方正銀鯽春片魚種和烏仔,保證了順利投產。預計可產方正銀鯽商品魚5萬kg、秋片1.5萬kg,產品由方正銀鯽科學經濟技術專業合作社銷售。另一方面,方正縣委、縣政府將全縣5個國有水庫的水面經營權劃歸縣水產總站管理,實行政府主導、社會資本參與合作經營、縣水產總站確定養殖品種為方正銀鯽的“PPP”模式,加快了方正銀鯽養殖基地建設步伐,推動了方正銀鯽產業發展。2015年,全縣方正銀鯽放養面積達到1333.3ha。
“十二·五”期間,我省漁業總體來講對市場的應變能力不強,內在發展動力不足;市場配置公共漁業資源為主的管理體制尚未建立;投資主體“單一”,缺乏有效的競爭機制;市場硬件建設和市場運作領域拓展有待加強。關聯度較高的漁業生產場戶各自為戰,缺乏技術、信息、市場共享機制。漁業產權制度的弊端主要是水域灘涂使用權、使用期限不穩定;漁業專業合作社整體規模偏小、數量較少,覆蓋面不夠廣泛,服務能力不足,缺乏發揮協作效率的空間,而且組織結構不規范,制度不夠健全,法律制度、扶持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
1、深化改革創新,提高漁民組織化程度。漁民和漁業企業是漁業生產的主體,過去幾十年漁業的大發展,就是得益于改革調動了漁民和漁業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我省漁業發展進入新常態下推進現代漁業建設,同樣需要深化改革,創新漁業生產經營體制機制,構建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相結合的新型漁業經營管理體系,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漁業生產力。
2、長期堅持并不斷完善漁業基本經營制度。有條件的地方要先行一步,試點研究完善養殖權、捕撈權制度的辦法,探索養殖權、捕撈權的合理流轉,保障漁業生產者依法享有長期而穩定的水域、灘涂承包經營權和使用權,維護漁民的合法權益。要在穩定現有捕撈許可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研究捕撈業準入制度,完善公共漁業資源分配機制,研究完善漁業的基本經營制度,提高漁業生產者的積極性,激發發展的內生動力。
3、加快培育新型漁業經營體系。各地要大力發展漁業合作社,鼓勵漁民以入股、租賃、合伙等多種形式發展聯合經營或組建漁業企業,培育新型漁業經營主體,使漁民抱團闖市場,變“小而全”為“大而專”。鼓勵和支持漁民專業合作社開展技術推廣、病害防治等社會化服務,提高水產技術推廣能力。組織已經推廣養殖的特色品種如興凱湖大白魚、黑龍江野鯉、方正銀鯽的場戶,成立相關產業聯盟,實現市場、信息、技術、流通等共享。同時,加快家庭漁場、行業協會和龍頭企業的創建,培育現代漁業發展的生力軍,引導各類漁業市場主體通過利益聯結起來,形成專業化分工、產業化經營,提高漁業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水平。引導龍頭企業和合作組織有效對接,鼓勵龍頭企業向漁業優勢產區集中,培育壯大主導產業,加快現代漁業示范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