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18)
?
做好水產引智工作促進龍江漁業發展
楊秀
(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黑龍江哈爾濱150018)
近些年來,我站依托引進名優特魚種飼養繁育技術基地,先后承擔了國家及省級水產引智項目30多項,取得了多項成果,為黑龍江省的漁業生產做出了重要貢獻。
引進名優特魚種飼養繁育技術基地是在黑龍江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水產試驗示范基地基礎上建立的。基地位于肇東市五站鎮高堡村,距哈爾濱市31公里,占地面積240畝,現有管理培訓用樓637平方米,試驗樓500平方米,各類標準魚池160畝,魚苗繁育車間2000平方米,用電線路500米,生產用機電井10眼。試驗室配備先進的儀器設備。魚苗繁育車間配備現代化的產孵設備和魚苗培育池。魚池配套設備齊全。基地設施設備能夠滿足水產引智項目試驗示范的需要。
1、依托基地積極開展對外技術交流,強化對外合作
在省外國專家局的領導下,我站依托基地,與美國專家開展了技術交流。淡水池塘80:20模式養魚技術是我國水產技術人員和美國大豆協會技術專家經過多年的生產實踐總結出來的一項池塘養魚新技術,即主養魚(吃食魚)占80%,搭配魚占20%,追求最佳的效益,而不是最高產量的一種養殖模式。為示范推廣淡水池塘80:20模式養魚技術,我省先后實施了以下引智項目:淡水池塘80: 20模式養魚技術、淡水池塘80:20模式養殖褐首鯰技術、淡水池塘80:20模式養殖青魚技術。在美國漁業專家歐克非、周恩華兩位專家的幫助下解決了淡水池塘80:20模式養魚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出現的技術難題。由于此技術主養魚類與濾食魚類放養比例合理,減少了餌料的損耗,充分利用生物餌料資源,是池塘養魚中采用人工配合飼料養魚的理想方式。為今后淡水池塘80:20模式養魚技術在我省的應用奠定了基礎。
針對我省大中水面缺少名優魚類品種的情況,我省實施了引智項目“大眼獅鱸移植與增養殖技術”。在加拿大專家陳英男、愛德華兩位專家的幫助下,我站進行了大眼獅鱸移植與繁育技術研究工作,50萬粒大眼獅鱸發眼卵孵化出魚苗20萬尾,大眼獅鱸魚苗10萬尾投放到肇東市澇洲鎮5畝池塘中;10萬尾投放到我站試驗示范基地5畝池塘中,采用生物發塘技術,共培育夏花38000尾,投放在肇東市澇洲鎮1500畝水面和我站試驗示范基地4個(共14畝)魚池中,培育至規格500克。解決了魚苗孵化、魚種培育、魚種放養中出現的難題,確保了項目的順利進行。
針對我省冷水魚虹鱒魚種質退化的問題,我省實施了引智項目“虹鱒魚全雌三倍體培育技術”。日本國漁業專家今田和史和安藤大成兩人應我站邀請來我省進行漁業交流、指導和培訓工作。根據虹鱒魚胚胎發育的特點,采用流水孵化技術,20萬粒受精卵孵化出18.6萬尾魚苗,孵化率達到93%。魚苗經4個月培育,出池魚種16.3萬尾,平均規格81克,魚苗成活率87.7%。5.2萬尾魚種,經過8個月的飼養,出池成魚4.9萬尾,魚種成活率94.2%。解決了受精卵孵化、魚苗培育和成魚養殖過程中出現的難題。
針對魚類精養存在的問題,我省實施了引智項目“池塘養魚零水體排放技術”。該技術是一項節能節水環保型養魚新技術。通過與美國漁業專家克里默、卡特琳娜、張健、周恩華的合作,該項目整個飼養期沒有向外排水,只注水,比傳統的養殖方法節水20%左右。通過使用高質量的浮性飼料和科學的投喂方法,降低魚排泄物對水體的污染,從而達到節水的目的,為零水體排放技術在我省的應用推廣奠定了技術基礎。
2、加強基地軟硬件建設,提高基地承擔項目的能力
為滿足引智項目的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兩方面工作:一是定期對基地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進行專業技術培訓,提高人員素質。二是購置了先進的儀器和產孵設備,對魚苗繁育車間進行改造,還對培訓樓進行了裝修。項目試驗示范基地的軟硬件建設,既為項目執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也便于外國專家來我省進行技術指導、交流和培訓,更有利于項目的管理、示范和進一步推廣。
3、注意引進國外先進的水產技術成果,提高我省水產科技水平。
在漁用飼料上,引進了膨化浮性飼料應用技術,使我省水產飼料應用水平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在水產養殖技術,引進了池塘養魚零水體排放技術、淡水池塘80:20模式養魚技術、高密度養殖生物凈化水技術,其中淡水池塘80:20模式養魚技術已在我省得到大面積推廣。另外,這些養殖技術在注重養殖經濟效益的同時,更注重了養殖環境的保護,有利于我省漁業的可持續發展,應用前景廣闊。
1、推廣引智項目促進了我省池塘養魚向優質高效方向發展
池塘養魚在黑龍江省水產養殖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省現有池塘面積200余萬畝,池塘單產、效益水平均較低。80∶20模式化池塘養魚技術的推廣應用,顯著提高了池塘單產和效益水平,生產的魚類多為市場受歡迎的名優魚類,符合我省質量效益型漁業的發展思路。
2、提高了群眾的養魚技術水平,改變了傳統的養殖觀念
通過推廣應用80∶20模式化池塘養魚技術,提高了群眾的科學養魚技術水平,并使群眾的養殖觀念得到了轉變。由過去那種注重產量,不注重質量和效益的觀念,轉變到注重質量和效益,能根據適應市場需求,選擇養殖名優魚類品種,使用高質量飼料。
3、推廣均衡上市技術,提高了養殖效益
針對我省秋季商品魚的大量集中上市,導致了市場銷售不暢、賣魚難、魚價低和養殖效益不高的問題,我們在80∶20模式化池塘養魚技術的基礎上,結合一年養兩茬魚技術,提高魚種放養規格(如鯉魚種規格過去的100克提高到150~300克),實現了商品魚提早上市,均衡上市,淡季上市,魚價提高了(鯉魚提高約1元/公斤),增加了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