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遜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3)
?
西醫院校不同專業中醫學課程教學內容調整的實踐和思考
李遜
(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貴州 遵義 563003)
摘要:傳統的中醫學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學生的需要,根據不同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以因材施教思想為指導,將課程特征和各專業學生的基本特點緊密結合,安排中醫學課程的講授時間,設計重點的教學內容,靈活改革現行的教學模式,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西醫院校;中醫學;教學內容
目前我院有臨床醫學、美容、護理共3個醫學專業開設有中醫學課程,不同專業培養目標不一,各專業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和未來發展方向也不盡相同。因此,基于不同專業需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設計不同的教學重點,將課程特征和各專業學生的基本特點緊密結合,靈活改革現行的教學模式。筆者多年從事不同專業的中醫學課程教學,對于中醫學這門課程的教學內容調整有一些粗淺認識,下面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中醫學是高等醫學院校臨床專業本科教育的主干課程,課程目標是通過學習中醫理論、熟悉常用中藥,使學生能運用中醫藥理論治療常見病癥,用以指導臨床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及應用理論的能力,領會中醫學術特色和學科優勢,培養學生的中醫學術素質。對于西醫院校來說,不僅要培養西醫醫生,還要注重培養西醫學生的中醫臨床技能。中西醫結合治療是一種趨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患者往往需要中西藥聯用、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方法。實踐表明,中西藥合理聯用,對治療某些疾病能起到單用中成藥或西藥所起不到的作用,合理配伍有利于疾病的治療。
在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中醫學教學中,應結合專業特點,重點講授臟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現和辨證。貼近臨床,增加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和急性傳染病的辨證施治內容。西醫院校的學生畢業后幾乎不會用到中藥湯劑,而主要開具中成藥,因此在講授治法方藥時,應以中成藥的使用為主,選用大量臨床病例,將中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重點介紹中成藥成方中出現頻率較高的101種常用中藥的功效特點、常見中成藥的臨床應用范圍,便于其工作后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合理使用
雖然醫療與護理都是為了解決人們的健康問題,但由于分工不同、工作重點不同,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角度自然不同[2]。護理專業與臨床醫學專業的中醫學課程在知識結構和內容選擇方面應有明確的區別,臨床醫學專業知識的側重點主要偏向醫療,護理專業知識的側重點則應主要偏向護理[3]。同臨床醫學專業相比,護理專業更重視人而不僅僅是疾病;重視人對健康問題的身心整體的反應而不僅僅是器官或組織的改變[4]。
護理專業中醫學課程分為兩大模塊:其一是核心模塊,以中醫基礎理論為核心。這一部分需要重點講述,重在培養學生的整體觀。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現代護理學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進入“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發展階段,并進一步向“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方向發展,護理學隨之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在變化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注重護理人文關懷,中醫護理以其“天人相應”的整體觀、自然觀和“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與現代護理學“以患者為中心”的整體護理理念不謀而合。尤其是中醫歷來強調從醫者需擁有良好的品德和仁愛之心,這與現代所倡導的素質教育及人文素質內涵極其吻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加強和滲透人文素質教育,始終將醫德教育貫穿于教學中。比如在教學過程中穿插一些著名中醫醫學家的學習經歷、治病救人的典故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人文素養。其二是實用技術模塊,以中醫的各種技能與方法操作技術為核心,既有非藥物性的技術,如針灸、推拿、按摩,又有屬于藥物使用的非口服方法的技術,如藥熨、敷貼、熏法、蒸法以及飲食療法等。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護理專業的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基本不涉及中藥方劑,但必須具備較強的動手能力,因此在中醫學教學中應將診法、辨證及中藥方劑部分做概要介紹,增加實用技術部分的學時。
中醫護理對慢性病、老年病和保健養生都有很好的效果。在康復護理中,中醫中藥、針灸、推拿、拔罐、刮痧、熱熨、熏洗和氣功等都有很好的療效。這些護理技術既方便又安全,患者痛苦較小,易于接受,充分體現了中醫護理的優勢。在教學中主要講述中藥內服外用的護理方法、各種具有特色的中醫護理技術,將針灸、推拿、刮痧等方法及藥膳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講解。如常用腧穴定位、作用及主治病癥,針灸、按摩、拔罐、刮痧的適應證、方法及注意事項。通過優化教學內容,突出臨床實用性和中醫特色,很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中醫的興趣,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中醫美容的教學必須貼近生活,聯系臨床,使培養出來的學生具備美容師和醫師的思維與技術,既可以走進生活美容與保健市場,又可以走進醫療美容市場[5]。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方法和提高實踐能力,以迎合美容市場的需求。
陰陽五行和藏象部分的內容對各個醫學專業都需要重點詳解,但應區別于其他專業,將與美容相關的知識詳細介紹,可舉出相關臨床實例,如陰血不足則面色蒼白、萎黃,肝氣郁結、氣滯血瘀和黃褐斑有關等。
不同于臨床醫學專業和護理專業,作為美容醫師需要重點掌握常見的及多發的,尤其是與美容相關的中醫臨床疾病的病因、病機、診斷及治療方法。教學中重點突出以損容性疾病為重點的診治內容,這部分疾病的講授,其內容的側重點在于對美容影響較為突出或與美容密切相關的中醫知識,診法和辨證方面著重于皮膚、體質的美容等,使學生明白中醫美容的基礎理論強調“有諸內者,必形諸外”。注意培養學生內外和諧的整體觀和辨證觀,中醫美容學的整體觀具體體現在人體自身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與自然息息相關,人與社會緊密相聯,損容性疾病的產生與患者的體質、外感病邪、精神情志、飲食勞逸等因素有關。通過以表知里見微知著的整體聯系思想來認識中醫美容所涉及的人體生理以及病理情況,通過這一思想,讓學生全面、完整地認識疾病的本質。損容性疾病的診斷要從整體出發,認真分析局部病變與其他部位或全身病變的聯系以及與季節氣候、社會環境等因素的聯系。治療方法是根據癥候而確立,并非對病或對癥治療[6]。
我校醫學美容專業的學生今后主要從事的是美容醫師工作,美容醫師不同于普通美容從業人員,不光應具有扎實的醫學理論知識,還要有熟練的操作技能。在教學中簡要介紹中藥方劑的基本知識,重點介紹和美容相關的常用中藥和方劑。在教學過程中,應結合臨床實際病例,著重介紹各種有特色的中醫美容技術,如針灸、耳壓、埋線、按摩、刮痧、中藥貼臍、飲食療法的具體應用,尤其是簡便易行、療效確切的技術,既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可以使學生在今后的實際工作中能夠恰當地運用各種中醫美容治療方法。
綜上所述,我們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應該為學生而設計,教學要適合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合教學。傳統的中醫學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根據不同的醫學專業培養目標和社會需求,以因材施教思想為指導,安排中醫學課程的講授時間,設計重點的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是完全必要的。近年來,我教研室在不同醫學專業的中醫學課程教學中,積極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改革現有教學模式,運用案例式、討論式、情景演練及角色互換等模式,并且有效地使用多媒體教學,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制作上下功夫,穿插圖片、視頻等進行教學,使學生牢固地掌握教學重點并了解先進的診療技術,從而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增強授課的知識性和趣味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獲得了教學督導專家和學生的好評。
參考文獻:
[1]李遜.基于專業特點的中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6):42-43.
[2]孫玉梅,叢笑梅,尚少梅,等.護理專業本科課程設置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醫學教育,2002(3):60.
[3]劉革新.加強高等護理專業中醫學課程建設的意見[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2):943-944.
[4]梁濤,李楊,沈寧,等.護理課程設置改革中教學內容、安排、方法的變革[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10):616.
[5]傅杰英.中醫美容教學體會[J].中醫教育,2003,22(1):52-53.
[6]徐愛民.“美容中醫學”教學中的五個觀念淺析[J].衛生職業教育,2001,19(3):140.■
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12-0126-02
基金項目:遵義醫學院第一臨床學院2011年度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項目(2011-10-02)中成藥。通過教學內容的調整,既突出了中醫教學的理論性和臨床實用性,又基本上適應了當前西醫院校中醫學的教學形勢和要求,教學效果滿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