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財
(黑龍江省龍江路橋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安達 151401)
?
大橋工程主要項目的施工方案及施工工藝
張艷財
(黑龍江省龍江路橋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黑龍江 安達 151401)
從兩個方面論述我對橋梁結構、橋梁特點及分類的認識,總結了學習過關于橋梁的知識,對橋的結構作了比較詳細的總結,對橋梁的發展作了一些討論,查閱了各種資料,學習了一些衍生到課本以外的知識,說明了橋梁施工事業發展的巨大潛力。
橋梁結構;分類;橋梁特點;施工
1.1 施工方案
利用全站儀對樁位進行精確放樣,采取沖擊鉆鉆機成孔。為提高施鉆樁位的準確率,埋設護筒將采用振動打拔樁機進行。鋼筋骨架在場地成型、吊車現場安裝,經緯儀控制正位。 采用直升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鉆孔樁混凝土由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運輸,吊車配合提升斗灌注混凝土。
1.2 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藝
為了確保施工工期,在開挖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即可進行鉆孔樁的施工,鉆孔灌注樁應逐根進行無破損檢測, 如果無破損檢測發現樁的整體性有問題時,該樁應進行鉆芯取樣法檢測,如果仍不合格,則該樁報廢,我公司將其原孔位鑿除,重新作業。
首先,做好現場準備與測量放線工作。開工前需要對場地進行平整,清除所有障礙和雜物,鉆機的位置上還需進行平整與夯實,并對供水、動力供應、料場以及加工場地等進行統一的組織安排。現場準備完畢后進行測量放線,根據圖紙的相關要求使用全站儀等設備對樁位實施精準放樣,并在樁的中央釘上木樁,設置護樁,施工過程中由專人完成復核,此外要注意護樁的看管,不能發生移位或丟失等現象。
造漿池主要由三大部分構成,分別為制漿池、沉淀池與儲漿池,其中沉淀池的主要作用在于對鉆渣與泥漿進行儲備,泥漿供應主要通過鉆孔循環管路實現。
1.3 鋼筋籠制作、就位
鋼筋按施工計劃進行現場以后,與駐地監理工程師一同進行取樣檢測,檢測合格后即可投入使用。
鋼筋骨架的制作要求嚴格按照有關規范進行,其外觀質量、主筋箍筋間距、根數必須滿足設計和規范要求,鋼筋焊接質量嚴格把關,及時取樣送檢,保證各項指標合格。制作時在樁孔附近整平的場地上固定弓形定位模具,用拉線方法對直線度進行嚴格控制,并從底節起始按照設計確定的位置對加強環筋進行固定,再逐個設置縱向主筋。
在胎模上完成鋼筋籠匹配預制。鋼筋籠預制的具體方法為:先將縱筋放置在弓形胎膜的上方,然后嚴格按照設計圖紙的要求對加勁箍進行焊接,加勁箍應在鋼筋籠軸線的垂直面之內,在縱向主筋完成焊接后即可對箍筋進行纏繞。每隔2 m設一道“+”字撐,以防止吊運過程中發生過大變形。
按箍筋設計間距,纏繞全部箍筋并點焊成籠,利用吊車將鋼筋籠吊放入孔內,并適時割去籠內“+”字撐。經監理工程師檢查合格后,可進行樁基混凝土的灌注工作。
1.4 混凝土澆筑
(1)導管入孔
① 水下混凝土灌注主要使用卡口式導管,其規格為:內徑300 mm、管壁厚10 mm。在運用該導管以前,應進行相關試驗,如水密性、接頭抗壓等,只有經過試驗且試驗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試驗結束以后按照正確的入孔程序進行編號。在對導管進行入孔時,需要在底節的位置加設鋼絲繩,以此在發生意外后可對導管進行迅速提拔。
②灌注混凝土前的檢查與清孔
導管就位后,再次用測深錘測孔深,其值與清孔后的測量孔深差值即為沉淀層厚度。若其值超過5 cm,則需實施二次清孔,清孔后再次測量沉淀層的實際厚度,若其值在5 cm以內,則可實施灌注施工。
③水下混凝土配制
水下混凝土按中心試驗室配合比嚴格配制,并經監理工程師認可。為預防由于灌注時發生凝固現象而造成嚴重的質量問題,可在混凝土中摻加適量的外加劑,如高效減水劑等,以此有效延緩混凝土的凝結時間,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性。
2.1 施工準備
擴大基礎施工準備主要包括:現場準備、施工技術準備、物質準備等。其中,準備工作應盡可能提前進行,按照相關規定嚴格落實。
施工前,由工程技術人員仔細熟悉設計圖紙,根據設計圖紙提供的施工平面位置,準確的放樣出施工征地界線,清理施工用地內的建筑及構造物,打通縱向施工便道,為下一步的施工測量工作做好準備。
2.2 測量放樣
工程使用全站儀等設備實施放樣,主要放樣應重復實施兩次,首次放樣為頂口和基礎底口,二次放樣為構造物。
2.3 基礎、系梁開挖及排水
針對基礎和系梁,如果可以采用機械進行開挖則需將機械開挖作為首選方案,若不具備機械開挖的條件,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爆破的方法進行開挖。開挖中應注意,在距離基礎標高約15 cm的位置,不得運用爆破與機械開挖法,應直接使用人工進行清鑿,直到清鑿至設計要求。水位差在3.5 m以上的風化巖層,其排水系統需要運用大徑滲水的方法。井徑1.2~1.5 m,深度較基礎深0.5~1.0 m,其平面布置需要對流量等進行綜合考慮。而水位差在3.5 m以內的風化巖層,其排水系統需要運用集水井等。根據滲水量確定水泵口徑及數量基坑邊坡防護采用圍堰、擋土板、板樁大框等防護措施。
2.4 鋼筋綁扎
鋼筋的加工與綁扎都在施工現場完成。由于基礎構造物的基底保護層厚度較大,所以可將預制的立方體混凝土塊當作墊塊,其布置要盡可能的穩定牢靠,確保鋼筋穩定性。
2.5 模板支立
擴大基礎模板采用組合鋼模施工工藝,板面涂抹脫模劑。背面豎向背以10 cm×10 cm的木方作為豎肋,木方間距為40 cm,橫肋采用雙[ 8槽鋼,槽鋼間距為80 cm,拉筋采用φ12圓鋼制作的對拉螺栓,模板板縫間用海綿條填充,板面用寬膠帶粘貼接縫。
模板支立時,在模板外側用10 cm×10 cm的木方做支撐,頂在模板外的橫肋槽鋼上。并用拉筋及導鏈將模板拉在地錨上。對于模板的支立,要保證其精確度、牢固性和緊密性,還要方便日后的支拆。在模板成型以后,需要在模板和地面的銜接位置,使用水泥砂漿實施有效的封堵,從而保證模板底部和基底的連接足夠牢靠。模板支立完畢后,由工程測量人員仔細檢驗模內尺寸及模板的垂直度、平面位置等,合格后,交由專門的質檢人員實施檢驗,通過檢驗且合格以后,上報至駐地監理工程實施二次檢驗,在監理工程師確定模板支立合格以后,即可進入到后續工序。
2.6 混凝土澆注
模板支立完畢,經監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并同意后,即可進行擴大基礎的混凝土施工工序。
在混凝土澆筑前應先在模板基礎底面進行砂漿抹面,以防止混凝土從基礎底面漏漿,影響基礎的整體質量。
混凝土由混凝土運輸車卸入料斗,由吊車吊料斗在距基底1.0 m高放入基坑中。
伴隨科技的日益發展和進步,國民經濟、文化水平等都在不斷的提升,社會對于橋梁設施的需求也在持續提升。通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國橋梁建設無論是在規模上,還是在技術水平上,均取得了優異的成就。
[1] 道路與橋梁工程概論[M].人民交通出版社.
[2] 梁富權.道路工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5.
[3] 葉列平.土木工程科學前沿[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016-01-10
張艷財(1984-),男,總工程師,研究方向:道橋。
U445.1
C
1008-3383(2016)12-013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