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青,馬 麗,張 強,尹怡紅
?
遂行多樣化任務衛勤保障工作的做法和體會
劉長青1,馬麗2,張強3,尹怡紅4
多樣化任務;衛勤保障
我院衛勤保障分隊主要擔負摩托化行軍、列車及空運輸送途中以及駐地駐訓過程中的衛勤保障,較好地完成了衛勤保障任務,實現了“零傷亡,無傳染病暴發和流行”的目標。現將我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總結如下。
1.1重視教育,搞好戰前動員通過戰前教育統一思想,激勵士氣,增強衛勤保障人員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教育引導廣大官兵樹立長期作戰的思想,正確認識面臨任務的嚴峻性、艱巨性、復雜性,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國家利益的關系,自覺克服個人、家庭各種困難。同時注重醫務人員職業道德和戰斗精神的培養,強化醫療管理,按戰救程序和要求進入工作狀態。
1.2認真準備,加強戰前訓練組織健康體檢,摸清官兵身體底數,為首長決策提供依據。對有心血管疾病、慢性疾病及心理異常的人員作留隊處理,防止進入任務區后增加衛勤工作的難度。對抵抗力低、極易患病的人群肌注丙種球蛋白及轉移因子,以增強機體免疫力[1]。對參加人員有針對性地開展疫苗接種預防,同時加強耐寒、抗缺氧訓練,增強官兵抵抗力。研究攜帶物資的種類、數量及裝箱程序,以能立即展開工作為原則。各類物資配備裝箱清單,雙人檢查核對,確保急用物資部遺漏。根據各組任務和分工,積極開展戰前訓練,熟練掌握各種儀器和裝備的使用維護,熟悉展開工作的各項程序和流程,針對不同情況制定多種預案。
1.3健全組織,抓好隊伍建設受領任務后,為確保衛生防病工作落到實處,及時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建立了黨小組、安全領導小組、三護小組等組織,充分發揮干部黨員骨干作用,緊緊圍繞院黨委和醫院工作特點開展工作。根據衛勤保障需要,把衛勤人員分為指揮組、門診組、應急組、手術組、保健組、治療組、防疫組和心理組等,明確各組的職責和任務,使整個行動期間的衛勤工作時時、事事、處處有人抓、有人管。
1.4細致調查,做好防病工作受領任務后,專門組織人員搞好任務區的流行病學調查,根據流行病學特點抓好專題教育,使大家了解掌握相關知識,克服恐懼心理。行軍途中充分利用板報、廣播、簡報等多種形式開展衛生防病知識的專題教育,根據不同任務區,編制發放《疾病防治手冊》、《疾病防治順口溜》。在每個梯隊、車廂或機組安排醫務人員,指導做好衛生防病工作,對途中不能隨隊開進的官兵就地治療,師醫院、團衛生隊分別成立應急保障組對師團應急分隊實行伴隨保障。
1.5合理分工,及時展開工作指揮組及時傳達上級的指示精神,明確各組任務分工,組織野戰救護所展開,協調各組有序展開工作。邀請相關專家授課,定期舉行防病培訓班,提高醫護人員救治能力。門診組每天到分隊巡診不少于3次,做到對疾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防疫組及時對駐地水源進行水質檢測,看水源水質是否安全,是否符合生活飲用水標準;對部隊采購的所有食品按照“一看、二摸、三嗅、四化驗”的流程嚴格檢驗,對不合格食品堅決銷毀,防止有毒有害、腐敗變質食品流入營區;每天對食堂進行衛生監督檢查,確保飲食飲水安全;定期開展“消、殺、滅”工作,有針對性的搞好衛生防病教育,讓官兵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懂得怎樣去防病,確保無傳染病發生。心理組定期到分隊開展心理輔導和授課,讓官兵懂得怎樣排解壓力,提高適應能力,提高自控能力和自我調適能力,讓官兵在緊張的時刻能夠冷靜處置各種復雜情況,樹立敢打必勝的信心。
1.6軍地協調,建立綠色通道與駐地縣、市(州)人民醫院建立合作關系,對急難險傷病員提供一站式服務。與任務地總隊前指醫療保障組建立密切聯系,做好急危重癥患者的會診、轉送。形成了各駐地衛生隊(所)、師醫院、縣醫院、市(州)醫院、總隊醫院的系列保障體系。對偏遠地區建立醫療中轉站,負責官兵會診、轉診、后送的協調溝通,保證了廣大官兵的醫療需求。
1.7科學指導,輸送合理建議根據不同地域情況,結合任務特點,指導科學制定食譜,改善官兵生活,滿足任務需要,及時補充高蛋白、高能量食品。進入高原前,發放紅景天、21金維他、復方丹參滴丸等藥物,提高耐缺氧能力;進入南方區域前,給官兵發放風油精、清涼油等防蚊藥品;建議購買防潮地板搭設通鋪解決潮濕問題,搭建崗亭防止淋雨受涼而感冒及紫外線灼傷,給執勤哨兵佩戴防護面罩、手套等防蚊蟲叮咬,給司機佩戴防護眼鏡,減少長時間行車造成的眼部疾病等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1加強訓練,提高能力是前提強有力的救治能力是打贏衛勤保障主動仗必備的基本素質,戰備訓練一定要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全員參與,人人熟悉戰備方案,人人掌握戰救器材性能。建立醫院醫護人員“全員培訓、周期輪訓”制度[2]。適應任務需求,一專多能,各級人員熟練掌握急救技術,熟悉轉運流程。
2.2健康教育,疾病預防是根本普及衛生防病知識,增強官兵的防治能力是衛生防病的基本工作。衛生防病工作是一項群眾性很強的系統工作,只有加強衛生防病知識教育,讓廣大官兵熟悉掌握衛生防病知識并積極參與,才能變被動治療為主動預防。特別是在輸送途中人員高度集中,衛生條件差、輸送時間長,飲食飲水困難,容易發生食物中毒和腸道傳染病;加上輸送途中環境變化大,晝夜溫差大,官兵休息不好,體力消耗大,身體抵抗力下降,反應敏感性降低,容易患病[3]。必須加強健康教育,熟悉防范重點,才能有效避免非戰斗減員。突發事件的不可預測性和危險性極易導致官兵產生心理不適,加上長期駐訓致官兵產生心理問題,我們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輔導,均取得良好效果。
2.3軍地結合,軍內聯合是關鍵衛勤保障任務的圓滿完成與當地政府、衛生部門的大力支持及部隊各級組織的堅強指導密不可分。當地衛生部門既在技術上提供了有力支持,又為傷病員救治提供了綠色通道,為急危重癥的及時治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藏區維穩處突早期行動中,我部發生了2例肺水腫及1例腦水腫均通過綠色通道得到及時有效治療,3例全部痊愈。同時,軍內聯合也很重要,總部專家組、總隊前指醫療保障組均在急危重癥的會診、轉診、后送、住院等方面發揮了較大作用。
[1]何順佳,寧顯江.高原駐訓衛勤保障工作基本經驗與做法[J].西南國防醫藥,2004,14(6):674-676.
[2]姬延芳,侯冬紅,譚玉軍.武警部隊遂行多樣化任務衛勤保障的幾點思考[J].武警醫學,2002,13(3):180.
[3]袁慧欣,吳福林.武警部隊“處突”衛勤保障的研究和思考[J].武警醫學,2009,20(6):571.
(2015-10-20收稿2015-01-14修回)
(責任編輯張楠)
劉長青,本科學歷,主治醫師。
451200鞏義,武警8680部隊醫院:1.急診科,2.內科,4.外科;3.451200鞏義,武警8680部隊后勤部衛生科
R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