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清彬,謝 偉,廖明元(甘肅省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甘肅蘭州730030)
?
醫療急救車“路權優先”保障實施現狀及對策分析
代清彬,謝偉,廖明元
(甘肅省緊急醫療救援中心,甘肅蘭州730030)
摘要:近年來不同地區陸續報道多起急救車途中“遇堵”致患者死亡事件,我國雖出臺有急救車“路權優先”的法律規定,但往往難以落到實處。深入分析急救車“遇堵”的原因,探尋保障急救車“路權優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現實和社會意義。對比發達國家的相應做法,我國應加強管理,落實一系列法律法規,加大宣傳和教育力度,將急救車“路權優先”落到實處。
關鍵詞:急救車;“路權優先”;患者權益
眾所周知,保障醫療急救車(以下簡稱急救車)的“路權優先”就是保障使用急救車患者的生命健康權[1]。近年來,機動車輛保有量逐年增加,交通堵塞已成常態,即使在高速公路,急救車“遇堵”也不是新鮮事件,而急救車“路權優先”缺失,急救途中“遇堵”,就會發生嚴重違背醫療急救“及時、妥善”的核心原則,直接威脅到所急救患者的安危[2]。近年來,國內媒體報道了多起急救車“遇堵”致使患者得不到及時救治而死亡的事件,如2014年10月20日,山東省樂陵縣3歲女童“雯雯事件”。急救車“路權優先”具有道德和法理的雙重正當性,探討落實急救車“路權優先”有效實施、打通各類“路障”、保障醫療急救工作順利進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我國急救車“路權優先”現狀
在很多大、中城市因急救車“路權優先”得不到有效保障,急救途中“遇堵”時有發生[3],急救工作人員經常因“遇堵”遭到患者及其家屬的指責甚至謾罵。在未來十多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是我國許多大、中城市修建城市地鐵的重要時間段,地鐵線路大多與城市的主干道走向一致,在修建地鐵的幾年時間里,主干道被地鐵建設施工部分占用,交通狀況堪憂。如甘肅省蘭州市為解決城市交通擁堵,近幾年在修建地鐵1號線,地鐵1號線經過的所有主干道被軌道建設部分占用,交通狀況十分糟糕。如果急救車“路權優先”再不落到實處,輕則造成患方不理解與急救人員發生矛盾、糾紛,重則會造成類似山東省樂陵縣的“雯雯事件”。
急救“遇堵”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我國城市道路目前大多沒有設置應急車道(國外稱生命通道),社會車輛大多沒有給急救車讓行的意識或有讓行意識但讓行的技能缺失;二是高速公路均設有應急通道,但當高速公路發生交通事故、出口處車流量大等原因堵車時,其他非應急車輛占用應急車道,致使急救車“遇堵”;三是其他干擾,據甘肅省蘭州市某急救中心統計,在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該單位急救車在執行醫療急救任務中有一百余次因超速、不按導向線、闖紅燈等原因收到快遞罰單,后經單位出具說明及相關資料、向交警部門解釋溝通,部分罰單被撤銷,部分罰單以“接受處罰”收場。
1.2發達國家急救車“路權優先”實施現狀
發達國家多在20世紀60年代就進入“私家汽車”時代,大多數國家為確保急救等特種車輛的“道路優先權”,制定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及保障措施,經過多年修訂完善,特種車輛“道路優先權”的保障措施已經成熟,急救車等特種車輛“遇堵”已是罕有事件。以下是幾個發達國家關于給急救車讓行的相關規定:(1)德國:早在1982年就頒布法律,規定車輛駕駛員聽到急救車等特種車輛的鳴笛聲必須讓道,同時明確了讓行方法。如在雙車道,則里道車盡量往里靠,外道車盡量往外靠,在中間讓出一條生命通道;如果是三車道或多車道,則緊急通道位于最里車道與緊靠其右側的車道之間,最里車道的車輛往里靠,其右側所有車道的車輛依次向右靠,讓出生命通道。德國急救車均安裝有行車記錄儀,能拍下前面車輛的號牌,如前面車主惡意阻擋,可以將不讓行車輛的車牌號及時告知交警處理。影響嚴重的,將由檢察機關調查,屬惡意阻擋急救車的駕駛員將面臨坐牢的懲罰。(2)美國:交通法規定,急救車、消防車等特種車輛在執行緊急任務時,道路上行駛的其他所有車輛必須立即停車,待特種車輛駛離一段距離后方可繼續行駛。對拒不讓行者,可以吊銷駕駛執照。(3)韓國:法律規定,凡是未給特種車輛讓道的車輛,一經特種車輛黑匣子確認,對違法者處以巨額罰款。(4)新加坡:急救車都裝有攝像頭,如果拍到哪些車輛不給急救車讓路,將受到重罰。
2.1我國現行交通法規的相關急救車“路權優先”條款不夠務實
急救車“遇堵”是近年我國“私家車”時代出現的新問題,雖然現行相關法律法規中有急救車等特種車輛“路權優先”的規定表述,但不夠務實。如: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三條規定:“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執行緊急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行駛速度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應當讓行。”但對不讓行的處罰措施則沒有具體規定。在此法規表述下,急救車“路權優先”實際上成了一種提倡性建議或鼓勵性質的規定,需要人們自覺自發遵守,像德國、美國等對道路規則意識比中國強的國家,尚且需要法律強制規定給急救車等特種車輛讓道的義務和讓道方式,且有相應的嚴厲懲罰措施來保障,而在中國當前國情下,把這一規定寄希望于“提倡、鼓勵”來落實,顯然不是務實的做法。
2.2對違法占用高速公路應急車道的處罰可操作性不強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八十二條規定:機動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不得有下列行為:(1)倒車、逆行、穿越中央分隔帶掉頭或者在車道內停車;(2)在匝道、加速車道或者減速車道上超車;(3)騎、軋車行道分界線或者在路肩上行駛;(4)非緊急情況時在應急車道行駛或者停車;(5)試車或者學習駕駛機動車。
處罰:非緊急情況時走應急車道,罰款200元并扣除6分。
現實情況是,對違規占用高速公路應急車道車輛舉證、舉報渠道不暢,不能做到“違占”必罰,沒有起到應有的震懾作用,這是急救車輛高速路“遇堵”的主要原因。
2.3規定得不到有效貫徹
我國自施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或條例以來,內容均明確有:“警車、消防車、工程搶險車、救護車執行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不受行駛速度、行駛路線、行駛方向和信號燈的限制。”但這些明文規定在個別地方交通警察管理部門卻得不到有效貫徹。如蘭州某急救中心統計2010年至2014年共有一百余次因超速、不按導向線、闖紅燈等原因收到快遞罰單,其中最為典型的一次為2010年10月28日17時50分,一輛急救車被派往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州醫院轉運一位重癥患者至蘭州途中,在國道213線夏河縣境內被電子警察拍照,其路段限速80公里,處罰通知書中拍照顯示當時該車行駛速度為81 km/h。該處罰應屬于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中有關急救車“路權優先”精神的典型案例。
3.1明確急救車“路權優先”的法律規定,增加相應處罰條款
在有關急救車“路權優先”的相關條款中增加相應處罰條款,明確急救車的“路權優先”,對違規者尤其惡意違規者進行嚴懲。如:我國1988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中對急救車讓行明確規定:“救護車執行任務時,可以使用警報器、標志燈具,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不受行駛速度、行駛路線、行駛方向和信號燈的限制,其他車輛和行人必須讓行,不準穿插或超越。”又如:深圳經濟特區擬出臺的《深圳經濟特區急救醫療條例》規定:對違規占用急救綠色通道(高速公路稱為“應急車道”)的處以超過500元的罰款;對拒不給急救車等特種車輛讓道的車輛,一經確認,處以高額罰款甚至追究刑事責任等。
3.2加大急救車“路權優先”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
大力宣傳給急救車讓道的意義,取得社會的理解、支持,使人們認識到“幫助正處于危難中的他人,實際上就是幫助自己,任何人都不能保證自己將來不會遇到險情,不會有需要幫助的一天”;加強現場交管執法人員、處罰執行人員急救車“路權優先”法律法規的學習,使之熟知急救車“路權優先”的政策。
3.3加強駕駛員尤其是新人駕駛員的急救車“路權優先”意識,強化對急救車避讓知識的教育
當前,駕校培訓日趨“速成化”,大量駕駛車輛技術不熟練的新手在遇到突發情況時不知道如何應對,更不清楚如何在擁擠的道路上為救護車等特種車輛讓道。因此,我們可以借鑒日本、德國的經驗,將避讓急救車等特種車輛的觀念和讓道方法列為駕校培訓的內容,作為駕照考試的必考內容,從而使駕駛員在面對急救車時有意愿也有能力避讓。
3.4規范對急救車不讓行車輛的取證工作
凡是急救車等特種車輛均必須安裝行車記錄儀,將行車記錄儀記錄內容上交公安交警部門,作為不讓道車輛的重要違法依據。
3.5加大對不給特種車輛讓道駕駛員的責任追究力度,做到違者必受罰
通過借鑒發達國家較為成熟的保障急救車等特種車輛“路權優先”的做法,修改現行急救車等特種車輛“路權優先”保障條款,明確給急救車讓道不僅是道德提倡,更是法律強制。相關管理部門應加大宣傳力度,加強急救車讓道知識的培養學習;規范取證方法和暢通舉報渠道,明確對違規和不讓道車輛的處罰等措施。將我國的急救車等特種車輛的“路權優先”落到實處,這不僅是尊重法律,更是對患者健康權的最大保障。
參考文獻:
[1]兵臨.應立法保障急救車的路權[N].京華時報,2015-03-12.
[2]王世文,鄭寧.急診醫學[M].蘭州: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3]新華社.“救護車避讓”困境如何破解?[N].新民晚報,2015-07-21.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2-015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