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霞,周娟仙(海寧衛生學校,浙江海寧314400)
?
CBL融合PBL在中職內科護理課堂應用的研究
張海霞,周娟仙
(海寧衛生學校,浙江海寧314400)
摘要:目的探討CBL融合PBL在中職內科護理課堂的應用及教學效果,為省課程改革提供依據。方法將我校2013級中專護理學生(113人)采取抽簽法,隨機抽取單號(56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同法抽取雙號(57人)為實驗組,采用CBL融合PBL教學法。教學內容為《內科護理》第二版第五章“泌尿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5種疾病)”。課程結束采用自制問卷調查實驗組學生對CBL融合PBL教學效果的評價,并比較兩組學生的理論考核成績。結果實驗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絕大部分實驗組學生對CBL融合PBL法在內科護理課堂中的應用持肯定態度。結論CBL融合PBL法能提高學生的溝通協調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并得到學生的認可。
關鍵詞:CBL;PBL;內科護理
當今社會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無形中對醫院的護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養與時俱進的中專護理學生、積極推進和探索我校課程改革成為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提高臨床護理課程的教學效果,我校積極嘗試各種教學模式,在傳統講授法的基礎上,將以案例為基礎的學習(Case-Based Learning,CBL)和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兩種教學方法相結合[1-2],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如下。
1.2.2實驗組教學方法(1)精心選擇案例并設計問題。利用暑
1.1對象
選擇我校中專護理專業1312班、1313班共113位學生,在學生知情同意的情況下,采用抽簽法,隨機抽取單號為對照組,有學生56名,其中男生4名,女生52名,年齡(16.48±0.63)歲,采用傳統教學法。同法抽取雙號為實驗組,有學生57名,其中男生4名,女生53名,年齡(16.60±0.68)歲,采用CBL融合PBL教學法。兩組學生的年齡和性別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均選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由金中杰、林梅英主編的《內科護理》第二版第五章“泌尿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作為授課內容。課時、授課教師及理論考核方法相同。
1.2.1對照組教學方法對照組依據教學大綱,采用傳統教學法進行授課,主要是教師進行理論講授。假組織全校臨床一線教師對浙江省各級醫療機構臨床一線護士崗位進行調研,聘請職業教育課程開發專家和護理專家對護理專業工作任務、崗位能力進行分析討論。結合臨床實際情況,根據教學大綱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的要求,以《內科護理》第五章“泌尿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如尿路感染,慢性腎小球腎炎,腎病綜合征,急性、慢性腎衰竭)為例,借助科教頻道《養生堂》、影視劇作品、臨床真實案例,根據教學內容優化設計,精心挑選難度適中的典型案例。結合一年級學習的解剖生理、藥物、健康評估等方面的知識,以案例為主線,圍繞教學重難點精心設置,提出幾個核心問題,問題的難度由淺入深。
(2)實施CBL融合PBL教學。第一步:編制學案。將《內科護理》第二版第五章“泌尿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典型案例和問題整理成冊,提前印制,于課前一周發放給學生,要求學生應用“問一問,查一查,讀一讀,估一估”的教學模式,在課前完成學案。第二步:學生建制分組。將實驗組57名學生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建制分組,每8~9人一組,小組成員分工合作,每組成員推薦一名學生作為小老師,小老師除課前組織每位學生閱讀案例,通過中國知網、慕課平臺、校圖書館,針對問題檢索文獻、查閱資料,思考、探索、解決問題,寫成匯報材料,完成學案,同時還負責監管和課堂討論、總結匯報。第三步:課堂討論分享。小組內每位學生必須針對問題,根據自己的匯報材料發言,提出存在的疑惑,其他學生參與討論,最后由小老師歸納總結匯報,
如匯報不完善,組內其他成員可進行適當補充與糾正。各小組之間若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加時進行辯論,陳述各自的理由,但時間不超過3分鐘。教師在學生討論過程中只傾聽,對問題的結果不做出評判。第四步:教師精講點評。討論結束后,教師做最后的陳述,對一些共性問題及爭議大的疑難問題進行詳細講解,利用多媒體對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進行梳理總結歸納,補充擴展相關知識,同時對各組的發言進行點評,肯定他們的正確觀點,指出不足之處,提出改進要求。
1.2.3評價方法課程結束后采用題型和難易程度一致的標準試卷對兩組學生進行理論知識考核(單元測試),試卷總分50分。實驗組考核分兩部分,各占50分(總分100分):一部分為傳統的理論考核;另一部分是對學生的課前、課堂表現及匯報材料的完成情況,通過學生自評、組間成員互評、教師評價做出合理評價(見表1),從而更好地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

表1 評價考核
1.2.4統計學分析將數據資料錄入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采用百分率對數據進行描述性統計,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兩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的差異,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問卷調查
在參閱文獻[3]的基礎上自制CBL融合PBL調查問卷(見表2)。課程結束后,由教師解釋研究目的和填寫方法后給實驗組學生發放問卷,問卷調查問題共9個,要求學生以不記名方式客觀地選擇答案。發出問卷57份,回收有效問卷5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

表2 實驗組學生對CBL融合PBL教學效果的評價(n=57 )
2.2兩組學生理論考核成績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理論知識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3 兩組理論知識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人數57 56理論考核成績41.86±5.39 36.39±3.29 t P 6.50 6.52 0.00 0.00
3.1 CBL融合PBL法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產生學習內部動機的重要原因,可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CBL融合PBL法使學習成為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種具體有趣的活動,而不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單一的課堂授課,學生被動地聽課、記筆記和課后枯燥的背誦過程[4]。當前中專護理專業學生年齡偏小,他們在文化基礎知識、學習行為習慣、學習興趣、自學能力、理解能力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在初中階段,部分學生成績不是很好,教師關注相對較少,這部分學生的自制力、自學能力都相對薄弱,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目標不明確,缺乏學習動機和鉆研精神,無法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本調查顯示,絕大部分實驗組學生對CBL融合PBL教學效果的評價處于較高水平,對該教學方式持認同態度,實驗組54名(94.74%)學生表示愿意接受,52名(91.23%)學生覺得提高了學習興趣。學生親自參與到教學中,增強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合作和交流,使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主動、有趣,無形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CBL融合PBL法體現了課程改革“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理念,改變了傳統教學法“填鴨式”的單向灌輸教學模式,使教師成為教學的引導者和輔導者。
3.2 CBL融合PBL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從理論考核成績來看,實驗組的理論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這說明CBL融合PBL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驗組53名(92.98%)學生認為CBL融合PBL法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6名(98.25%)學生認為提高了溝通與協調能力,52名(91.23%)學生認為提高了自學能力。
3.3 CBL融合PBL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臨床推理、交流能力,信息運用和專業化能力等是當代護理實踐中護理教育者應當教授給學生的核心能力,以學生為中心并注重實踐過程是教授這些能力最有效的方法[5]。在CBL融合PBL法中,學生收集相關資料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將臨床基礎知識與臨床護理問題密切聯系。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醫學的發展,然而,CBL融合PBL法實現了臨床護理教學的有效延伸。教師不再是單純地講授知識,而是把典型的臨床情景案例融入教學內容中,并設置真實的問題情境,學生在小組討論時養成臨床思維習慣,逐漸增強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3.4 CBL融合PBL法有利于教學相長
CBL融合PBL法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合作完成的開放式教學模式。CBL融合PBL法不但要求教師熟練掌握本專業的教學內容,還要求扎實掌握臨床其他課程和基礎學科的知識,具備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和臨床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避免冷場,寓教于樂,有效地控制課堂節奏。通過開展CBL融合PBL的教學改革,教師的教學能力、綜合利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嘗試應用CBL融合PBL法,可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梳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臨床思維能力,有利于教學相長。
參考文獻:
[1]Coady S,Kalet A,Hopkins M A.Online classrooms enhance clerk—ship small group teaching[J].Med Educ,2005,39(11):1152-1153.
[2]Dochy F.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a meta·analysis[J].Learning and Instruction,2003(13):533-568.
[3]梁燕,汪青,錢睿哲,等.從學生的視角看PBL教學實踐的效果和努力方向[J].復旦教育論壇,2009,7(4):92-96.
[4]高雪琴,趙振娟,林平,等.護理本科生內科護理學PBL學習效果評價標準的建立[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3):43-45.
[5]吳雪,馮美麗.護理核心能力教學模式的評價方法[J].現代護理,2005,11(1):72-73.
中圖分類號:G526.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2-01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