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王京,史大斌,徐應淑
“政產學研用”背景下貴州藥學專業建設模式探討
張磊,王京,史大斌,徐應淑
(遵義醫學院,貴州遵義563003)
“政產學研用”;藥學專業;建設模式
生物醫藥產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本組成部分[1],是關系我國國計民生的重要支柱產業,其培育和發展受到了各省市政府的高度重視。貴州憑借其特殊的生態環境和氣候、地理特征適宜于眾多中藥材生長這一優勢,如今已成為我國中藥資源大省之一,而且貴州醫藥行業特別是民族苗藥已具有一定的產業經濟規模與市場占有率。盡管如此,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貴州醫藥行業仍存在產業化能力較弱、產業配套不完善、企業創新能力不足、知名品牌建設滯后等不足[2]。造成上述不足的主要原因是貴州醫藥產業中的主要品種技術含量較低,仿制藥占主要部分;企業自主創新意識薄弱,導致創新能力和創新水平不高,從而缺乏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創新平臺打造不足,導致現有產品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差距;企業數量較大,但整體規模和實力不強,其中中小企業占有很大比例,導致市場競爭力較弱。
為了解決目前這種狀況,“政產學研用”結合是一種重要的組織方式。“政產學研用”指的是在政府的指導下,企業與高校之間的一種合作形式,其主要目的是發揮企業在資金、平臺方面的優勢,結合高校人才、技術優勢,強強聯合,形成優勢資源互補、協同創新的雙贏局面[3],將高校的技術創新有機地融合到企業的生產實踐環節中,形成高效的創新體系,例如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興起[4]。“政產學研用”合作模式的建立,增強了藥企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既有力地推動了地方醫藥經濟產業的發展,又實現了區域醫藥科技和教育資源的高度整合。
1.1政府的指導作用有利于高校與藥企建立良好的合作環境
國家和地方制定和實施的綱要和規劃對于指導高校和企業參與學生培養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按照《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要求,貴州省根據自身優勢和特點,提出了符合地方實情的文件,如《貴州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等戰略規劃,鼓勵通過“政產學研用”的合作模式,為高校和企業的合作牽線搭橋,構建良好的合作平臺。
1.2藥企的主導作用有利于搭建高校科研成果向生產力轉化的“快車道”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重要主體,其在當今技術創新中發揮著核心的作用[5]。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當今企業由弱變強的重要途徑,而如何有效地提高貴州醫藥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便成為了目前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因此,建立以藥企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新型創新體系,對于提升藥企自主創新能力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藥企作為“政產學研用”合作的投資主體、研發和成果轉化主體,可以有效地集聚資源和力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高校共同建立集科研、生產和教學于一體的體系,使科研、產業和市場緊密結合。
1.3高校、藥企共同合作,有利于高校藥學專業創新實踐基地的建設
高校和藥企在“政產學研用”合作中應秉持“建設多元化、管理規范化、基地規模化、研究專門化、培養系列化、服務區域化”的觀念,共同成立研究中心,共建公共技術平臺。創新實踐基地可以為高校藥學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良好的環境,使其能夠自主開展實驗研究、參與實踐創新,進一步豐富高等院校藥學教育的內涵建設。
2.1依托藥企,打造藥學專業人才培養實踐實訓平臺
目前,貴州高等院校普遍缺乏實踐基地和實訓設備,因而導致學生的實踐能力相對較弱。為了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藥學人才,如果只依靠高校提供的有限資源,那么學生的實習環境和條件都與高素質藥學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有較大的差距。在目前的情況下,藥學人才的培養容易與社會需求脫軌,將會導致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與服務社會宗旨相背離。因此,在藥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高校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結合學校自身的條件和特點,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和平臺,為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提供良好的實習實訓基地,實現校企優勢互補,達到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藥學人才的目標。
2.2建立“1+1”雙導師型師資隊伍,發揮不同專業導師的優勢
在“政產學研用”合作培養過程中,以培養素質全面、實踐經驗豐富的高層次藥學人才為中心目標,同時結合企業的用人需求,校企雙方都遴選優秀人員擔任導師,在培養的各環節對學生進行全面跟蹤指導。其中,學校將組建專業背景、學歷、年齡、職稱等結構分布合理,理論基礎扎實的優秀導師團隊;合作單位將選派素質較高、生產科研第一線的專家組成第二導師團隊,雙導師共同負責理論知識、課題研究、實際操作、論文撰寫等方面的指導工作。“1+1”雙導師型師資隊伍的建立,有利于發揮導師的不同專業優勢,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2.3高校與藥企共同管理學生,推動藥學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為了推進教學工作與學生工作一體化,高校對藥學學生的管理可以采用二級學院與藥企共同負責的管理模式。學生在校學習期間主要由二級學院負責管理,而學生在實踐環節則由合作藥企負責管理。在校學習期間,學院黨政領導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培養工作,對所有教職人員和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定期進行學生訪問工作,加強師生交流,便于學校全方位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教育。同時,藥企對學生在實踐訓練階段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并做出客觀評價,及時與高校溝通交流,以便學校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實踐階段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從而推動高素質藥學人才的培養。
貴州高校和企業應充分結合本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充分利用有效資源,建立以政府為依托、以制藥企業為主體、以醫藥市場為導向,聯合高校和藥企的產學研聯盟,通過產學合作、聯合育人的機制,聯合培養藥學專業人才,共建現代化的科技創新平臺,推進成果轉化和項目產業化,構建藥學專業建設培養的新模式、新機制,既幫助高校培養出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藥學人才,又幫助企業履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職能,有利于加快醫藥科研成果的轉化,進一步促進民族醫藥產業的發展。
[1]楊威.增強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創新能力的對策建議[J].中國經貿導刊,2013(11Z):17-19.
[2]宋雪,王璐,陳寧,等.貴州省醫藥工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建議[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6(1):9-10.
[3]周敏.促進政產學研用合作的對策與建議[J].中國高校科技,2013(7):66-67.
[4]蔣興華,吳偉.高校面向行業產業協同創新困境化解——基于“2011協同創新中心”的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6(2):16-20.
[5]張邦朝,謝世清,李國治,等.科技創新是云南省發展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支撐[J].農業科技管理,2012(6):10-13.
G40-03
A
1671-1246(2016)20-0021-02
遵義醫學院教育教學改革計劃項目(XJJG2015-0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