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丹,肖品圓,王長興,劉志新(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北京101400)
?
我國養老護理人才現狀及再教育途徑淺析
趙丹,肖品圓,王長興,劉志新
(北京京北職業技術學院,北京101400)
摘要: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趨嚴重,對于養老護理人才的需求十分巨大。然而,目前我國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很不完善,突出表現為人才數量嚴重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等。為促進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的健康發展,分析養老護理人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加強人員素質的途徑,以期為我國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養老護理;人才現狀;再教育途徑
我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并且是老齡化進程最迅速的國家。自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以來,我國老年人口的數量不斷增加。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10年中國內地60歲以上的人口達到了1.78億,占總人口比重的13.60%。預計到2050年,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更加嚴重,可達31.00%。從表現形式上看,我國人口老齡化呈現出“高速、高齡;基數大、差異大;社會養老水平低、自我養老和社會意識低”的“兩高兩大兩低”特征。面對我國人口老齡化社會的迅猛發展,養老和老年護理等社會問題日趨嚴峻,其中老年護理人才的嚴重匱乏尤為突出,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寄希望于掌握現代老年服務意識、知識、方法和技巧的專業技能服務隊伍。養老護理員在2000年7月1日被勞動部確定為正式的職業工種,而《養老護理員國家職業標準(試行)》則于2002年2月11日才開始施行,可見養老護理員還是一個很年輕的職業。由于中國的養老事業才剛剛起步,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的建設需要相對較長的時間。筆者認為,目前加強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要途徑是針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養老護理技能再教育。
1.1人員數量嚴重缺乏
相對于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口而言,我國養老護理人才嚴重缺乏。2012年,北京市平均萬名60歲以上老年人擁有的養老護理人員數僅為19人;2009年,南京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93萬,然而南京216家養老機構中的工作人員只有兩千多人,平均每家養老機構從業人員不足10人。目前,養老機構“用工荒”的情況十分普遍,南京一家民營醫院下屬的養老院需招聘管理和護理人員,均要求有養老院、老年護理機構相關從業經驗,招聘信息發布近兩個月,護理崗位幾乎無人問津,“開養老院不愁沒人住,只愁找不到工作人員”,該院負責人表示很無奈[1]。我國大部分省市均存在養老服務人群數量短缺情況,在西部地區、城鄉接合處養老事業發展不完善的情況尤為突出。
1.2人才結構不合理,缺乏專業性
目前我國的養老照護人才結構不合理,由于國家政策沒有明確養老護理員的準入制度,養老機構護理人員素質參差不齊。雖然有些養老機構為了提高服務團隊質量,引進了一些相關專業的大學生,但比例較小且離職率高[2]。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相關部門指出要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和資源整合優勢,提出養老護理人才隊伍的發展離不開農民工的轉業、離不開就業困難群體這些作為家庭服務業重要組成人員的加入[3]。然而這些人員多是年齡偏大的家庭婦女或農民工,有些年齡達五六十歲;學歷普遍比較低,大多數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并且多數沒有接受過專業培訓。而養老護理人才應該是具備生活照護、基礎護理、康復、常見病預防與護理、急救、心理護理等能力的專業性人才,而現有養老服務業的主要從業人員嚴重影響著養老護理服務事業的發展。筆者曾為北京市某區培訓在職養老護理人員,他們普遍從業年限不長,有的是剛入行,有些人甚至沒有接受過義務教育。這些人在照護老年人時,很難做到對癥狀進行觀察與記錄,尤其在護理失能老年人時困難較大。除此之外,鑒于現有養老機構的入住人群多是高收入、高智商、高學歷的人群,他們對養老照護的要求更高,除了基本的生活照護外,對精神層面的需求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對養老照護人員的要求也更高。
另外,養老護理員由于社會地位較低、專業素質低、收入和待遇不高導致自我認同感差;責任心不強、工作熱情不高、缺乏敬業精神和認真負責的態度;對業務技能的掌握不夠準確,導致照護質量不高,進而導致惡性循環,不利于養老護理服務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1.3人力資源分配不合理
現在很多的養老機構對于養老護理員的專業性認識不夠,導致養老護理員的負擔加重。據調查,有些養老機構中基本沒有或者很少有護士、清潔員,將照護老年人的所有工作都推到了養老護理員身上,包括清潔、生活照料、基礎護理等,照護人員沒有層次分配,這使護理員的工作量翻倍、工作強度增加,有些機構甚至要求護理員連續12個小時工作。這些情況造成了養老護理服務人群不穩定、人才流失率高。
另外,近年來對于傳統家庭養老和機構養老合二為一的居家養老呼聲越來越高,有的學者提出這有可能是將來替代目前以傳統家庭養老為主的養老模式。居家養老并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在家養老,而是家庭和社區相結合的城市新型養老模式。居家養老對街道、社區的整體協調能力要求較高,而且需要在對社區進行重新合理整合的前提下才能開展該種模式[4]。但目前國內居家養老的發展腳步慢于機構養老,也缺乏吸引養老護理人才的有利條件,存在人力資源分配不合理的情況,不利于居家養老模式的建立和發展。
在養老護理人才嚴重短缺、素質偏低及結構不合理的現狀下,應該加強對現有養老照護人才的培訓,主要包括以下途徑。
2.1基層社區居家養老知識培訓
居家養老是家庭成員和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共同參與的養老模式,很多家庭成員在照顧老年人時存在力不從心的問題,他們渴望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幫助。目前有些省市已開始開展一些活動,如由醫生、護士、康復師根據家庭成員或者其他照護者需要的知識、技能或者護理技巧舉辦專題講座,并普及大眾群體的醫學科普知識。筆者曾于北京市某區老齡辦為當地社區居民做過養老護理方面的培訓,聽眾多為老年人家屬,他們普遍反映更需要失能老年人的照護知識和康復技能,因此今后可加大此方面內容的培訓力度。
2.2機構養老護理員的再教育
2.2.1培訓取證應該逐步完善養老護理行業的準入制度,實施持證上崗政策。民政部門將職業資格培訓與民政部的福彩公益基金結合起來,對在職養老護理員進行免費培訓與取證服務,提高養老服務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來自民政部的消息顯示,目前已從福利彩票公益基金中撥出專款用于培訓養老護理員。培訓經費從2010年的1 500萬元增至2015年的3 000萬元。培訓項目除了養老護理員培訓外,還包括高端培訓、院長培訓等。隨著培訓扶持力度的加大,民政部要求,到2015年養老護理員要全面持證上崗。
2.2.2專項培訓針對養老服務人員在日常照護工作中應用到的知識、照護技術進行專項培訓和學習考核。開展對養老服務管理人員、服務人員職業道德、專業知識的培訓工作,培養他們的愛心、耐心、責任心,提高其職業道德素養。另外,通過定期的崗位培訓和在職輪訓,逐步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水平。比如對長期臥床老年人進行翻身預防壓瘡,對失能老年人進行特殊口腔護理、海姆立克急救法等方面的培訓,然后定期進行考核,加強管理。
2.2.3專題講座養老機構可以依托專業化的培訓機構或已開設養老服務專業的高校,建立養老服務培訓基地,與這些單位做到資源共享。養老機構中患有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癥的老年人較多,但是護理員對這些方面的知識缺乏深入了解,尤其在疾病的中晚期,護理員在照護這類老年人時普遍存在經驗不足、無從下手的現象。養老機構可以請醫院專家或者培訓師對護理員開辦專題講座、進行專業指導,使照護者能夠發現老年人的一些異常表現,進行日常照料和心理護理,逐步改善老年人的身體情況,預防并發癥,促進健康。
2.2.4開展技能大賽2010年11月24日至25日,由民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主辦,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民政部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北京市民政局、中國社會福利協會承辦的全國首屆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競賽在北京舉辦。首屆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將大賽與職業技能證書聯系起來,大賽中表現合格的選手在賽后可拿到相應等級的職業資格證書。目前,全國范圍內的各種規模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均在舉行,通過舉辦養老護理員技能大賽,激發了照護人員學技術、練技能的熱情,推動了養老護理人才隊伍專業化建設。
2.3著力提升養老照護人員社會地位
養老護理人員流動性大的原因是其社會地位低、待遇差、職業認同感不強。為增強養老照護人員的工作穩定性,應該采取措施逐步提高養老護理員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如為倡導和弘揚關愛老人、人道奉獻的護理職業精神,提升養老護理員社會地位,浙江嘉興海寧率先在全國設立“養老護理員節”,確定每年護士節同時為“養老護理員節”。2014年5月12日,全市上下開展了豐富多樣的節日活動,提升了養老護理人員的社會地位,例如組織開展慰問活動,市、鎮(街道)分別對全市16家養老機構(包括1家民辦養老機構)的147名養老護理員進行了慰問,向他們送上節日的問候及慰問品,感謝他們對養老護理事業發展做出的貢獻[5]。這一活動可在全國、全社會普遍開展,以提高養老照護人員的社會地位,進而促進養老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應該綜合采取多種措施提高養老護理員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同時不斷發展培養新的養老護理團隊,才能逐步緩解人口老齡化程度加劇和照護人員缺口不斷擴大的壓力,實現我國養老照護人員隊伍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海滔.養老服務:金礦待開,人才短缺[J].職業,2009(2):44-45.
[2]陳卓頤,黃巖松,羅清平,等.關于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辦學的理性思考[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8(28):143-145.
[3]孫鈺林.養老護理隊伍建設路徑探析[J].社會福利,2011(10):37.
[4]高曉路,顏秉秋,季玨.北京城市居民的養老模式選擇及其合理性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2,31(10):1275-1281.
[5]徐國嬌.浙江嘉興海寧首設“養老護理員節”四舉措提升養老護理人員社會地位[J].中國福利,2014(6):35.
基金項目:教育部職業教育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項目(2015-6)
中圖分類號:G40-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2-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