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媛媛
摘 要:分析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業存在的問題,提出文化產業視角下的廣西民族體育旅游產業開發對策。廣西要抓住發展機遇,利用自身優勢,大力發展民族體育產業和特色體育旅游業,助力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
關鍵詞: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業開發
一、前言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眾的旅游需求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式旅游,開始呈現出多種需求形式,例如參與體驗、場景再現、健身娛樂等等。2014年,國務院發布了《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積極推動體育旅游,加強競賽表演、健身休閑與旅游活動的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游客開展體育旅游服務。在此基礎上,廣西提出加強旅游與文化融合發展,提升廣西旅游文化內涵;加強旅游與體育產業融合,拓展體育運動休閑旅游,強力推進旅游強區建設。這些變化對擁有豐富山水自然資源和多民族聚居的廣西提供了拓展旅游市場,升級旅游產業的歷史契機。廣西現居住著11個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的民族體育項目,把這些民族體育項目融入旅游活動中,既弘揚了民族文化,也發展了當地的旅游市場。
文化產業理論認為文化要與經濟相結合,按照工業標準生產、再生產、存儲以及分配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一系列活動。根據國內外經驗,運用文化產業理論來開發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資源,有利于當前廣西旅游資源整合、開發和升級。
二、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一)少數民族體育產業意識薄弱,認知有偏差
目前對于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政府更多的是從政治政策、體育文化角度來看待,廣西截止目前已經成功舉辦了13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將11個少數民族擁有的陀螺、毽球等20多種較為知名的體育項目都納入進來,并且搶花炮和珍珠球成為廣西民族體育運動的傳統強項,在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屢奪佳績。但是這些項目并未創造多少經濟效益。對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認識,許多人還停留在“這是一項民間娛樂活動”上,沒有充分認識到它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缺乏市場的戰略眼光,忽略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的發展潛力,對已經出現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熱也缺乏敏感度。在發展定位上,只把它視為一種民俗風情旅游的項目,沒有賦予它產業地位。這樣限制了少數民族體育旅游業的發展,使其在整個旅游業中處于從屬地位。
(二)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業的發展政策支持不夠
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業發展起步晚,需要政府政策支持。但是當前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業開發的政策支持不夠,具體表現在缺乏相應的指導性文件以及政策法規。不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保護政策缺乏,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旅游產業化的政策更是少而又少。缺乏政策支持的情況下,在旅游資源開發上,各地過度依賴于山水等自然資源,不同程度存在重景點、景區建設,輕人文建設的傾向,缺乏對于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宣傳和推廣。地方政府沒有將少數民族體育作為一種重要的經濟資源來看待,雖然培養了精英選手在全國全區少數民族運動會上斬金奪銀,但是對于在少數民族地區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體育項目的投入不足,自發組織的少數民族體育項目活動的影響力也不足。
(三)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業管理水平低,資本回報率低,附加價值低
廣西民族體育旅游管理水平低,一方面缺乏縱向的管理體系,缺乏系統性的管理,產業發展目標不明晰,爭取和使用政策的機制欠缺,導致廣西民族體育旅游項目普遍依附于觀光旅游業,沒有獨立的位置,在旅游業中所占比重也不合理;另一方面也缺乏橫向的聯絡和協調,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發展一擁而上,缺乏特色,當前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以掛靠在旅游景區的形式開展,例如拋繡球、板鞋競走、蘆笙踩堂和跳竹杠等項目,普遍存在于從桂林漓江民俗風情園到南寧伊嶺巖等十數個景區,是核心山水風景的附帶項目。對民族體育旅游項目的挖掘、開發、保護、發展的投入和力度都小,體育旅游項目的編制、彩排、規則都較為粗糙,并且大同小異,無法獨立承擔起盈利的責任,更無法開發附加價值。
(四)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缺乏品牌意識,宣傳推廣力度低
當前廣西旅游發展側重于鄉村旅游、紅色旅游和旅游扶貧,從政策上沒有對民族體育旅游合理定位,而是一定程度上被分解融入上述三個主要目標旅游大類進行開發。導致民族體育旅游產品的促銷大多是處于孤立的狀態,沒有形成區域旅游品牌的整體宣傳,缺乏拿得出手、喊得出口的知名少數民族體育盛會和項目。旅游產品本身的宣傳主題不鮮明、定位不準、內涵單一、缺乏特色;宣傳方式上形式單一、力度不夠、缺乏創意。 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資源的開發。
三、文化產業視角下的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產業開發對策
(一)明確定位,更新觀念,整合資源,合理規劃
廣西少數民族旅游項目要明確定位和功能。一是辦好精英運動項目,確保在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上斬金奪銀,展現廣西少數民族運動員颯爽英姿,進而增強少數民族體育項目的影響力。二是要明確廣西民族體育旅游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以文化產業的視角重新定義,并科學的進行規劃和整合旅游資源。以拓寬旅游市場、增加旅游收益、擴大活動影響為目標,將分散單一的旅游產品項目進行合理的整合規劃,例如圍繞劉三姐、桂林山水等知名文化概念整合民族體育項目,打造觀光、休閑、運動、體驗為一體的旅游項目,增加旅游消費粘性,延長旅游時長,提升廣西旅游品質。再一方面,要著眼于少數民族體育本身具備的健康、運動等多種屬性,以博物館、文化體驗中心為載體,以健康養生為目標,推廣少數民族體育項目,使之成為一種休閑娛樂的生活方式,筑牢少數民族運動群眾基礎。
(二)建立良好的文化產業運作環境
優質的文化產品是資金、智力密集型產業,前期投入高、風險大、收益慢,需要多方面的扶持和培育。在當前國內消費升級背景下,優質文化產品緊缺,潛在資本回報率高,是當前廣西民族體育旅游的機遇,建立良好的文化產業運作環境至關重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構建良好的文化產業運作環境。一是加強政策保障。通過政府力量切實保護好文化產品的生產、銷售能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進行,形成一個良好的產業運作環境。二是多方面籌措資金。文化產業具有一定的高風險性,常規的投資渠道無法滿足文化產業對資金的需求,應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多渠道籌集資金,推動文化產業化、產業資本化、資本國際化。
(三)提高旅游管理能力,拓展附加價值
加快健全民族體育旅游的管理體制、明確管理目標和方向,形成良好的組織機構和管理團隊。當前國內外很多民族體育旅游項目運作成熟,影響力大,回報率高。廣西少數民族體育項目要充分借鑒國內外成熟項目的管理體制,尤其是要擴大與國內外優質體育旅游項目資本的合作,引進資本和管理理念,培養廣西旅游人才,引進成熟的管理體系。以此為基礎,逐步拓展產品的附加價值,樹立明確的市場意識,尤其是文化產業意識,貼近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以產品的獨創性和前瞻性贏得市場。
(四)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品牌意識
整合資源優勢,打造品牌效應。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旅游要形成獨具特色的品牌形象,離不開文化層次的發掘,民族體育本身蘊含的歷史傳承、文化意義都需要整理和推廣,在沒有形成大規模文化符號的情況下,要圍繞已有的文化符號,例如廣西劉三姐、桂林山水等,把孤立的、零散的、單一的民族體育旅游項目整合包裝起來,形成一定的主題與特定的形象。無論是在觀賞性、娛樂性還是文化內涵的傳播性上都能與市場無縫接軌。同時還要樹立國際品牌意識,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要把單一的體育旅游項目形成具有國際知名度的,能作為中國名片式的文化旅游產業推向世界。
四、結語
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是廣西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其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特征是發展旅游產業的一個重要契機,將其系統化、規范化的融入旅游產業,打造具有廣西少數民族特色的文化產業,將會有利促進廣西旅游業的大力發展。
參考文獻:
[1]覃雪香、徐曉偉.廣西文化產業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12.
[2]劉國永.機遇和挑戰: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15.
[3]丁智才.民族文化產業:文化廣西的必然選擇[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8(01)
[4]陸元兆,朱小麗.廣西民族旅游開發與可持續發展[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