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12月1日至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津巴布韋、南非進行國事訪問,并與南非總統祖馬共同主持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再踐“真、實、親、誠”和正確義利觀,再校世界經濟“發展引擎”同“希望大陸”的夢想對接口,再蓄中非合作全面轉型升級和中非發展戰略歷史性對接新動力,成為此次非洲之行的重要看點。
梳理此訪的成果,不難發現,此番2015中國外交收官之旅,為中非關系確立了新的起點,描繪了新的藍圖。
實現中非合作共同、共贏、共進,要以“真、實、親、誠”為理念基石,以謀和平發展之世界大義、求合作共贏之世界大利為倫理基座。
在全球金融危機陰霾不散、西方主要經濟體陷入低迷的背景下,作為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與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國與非洲既共對“中等收入陷阱”等共性難題,也共享對和平與發展的共同渴求。可以說,中非合作共贏既有外來的刺激,又有內生的需求,還有縱向積累的基礎。
從全球視野觀察,踩著別國往上爬并非沒有先例,但沒有哪個國家甘愿做“倒霉蛋”,只有合作共贏,才能從根本上降低溝通成本和發展阻力。是所謂對待朋友求“真”,開展合作務“實”增進友誼變“親”、解決問題要“誠”。要重視道義與責任,亦要強調互利和共贏,“各美其美”雖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更美。
實現中非合作共同、共贏、共進,作為全球經濟“發展引擎”同“希望大陸”的中非互有需要、互有優勢、互為機遇。
和平發展是中非對“落后就要挨打”這一共同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更是解決自身問題的思路、對策和出口。欲求發展國家經濟、改善國民生活、提升國際地位,中國同非洲各國需擰成一股繩,探尋共同發展的新思維和新路徑,實現共同壯大、集體壯大,畢竟有實力才會有魅力、有實力才有底氣。
而對接“中國夢”與“非洲夢”,打造中非命運共同體,非洲有加快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的普遍訴求,更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待挖掘、巨大的人口紅利待釋放、旺盛的市場潛力待激發;中國則有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內生要求,有優質富余產能轉移加基礎設施建設實力,更重要的,是真心誠意幫助非洲實現自主發展、打通造血機制、消除增長瓶頸的真誠意愿。
實現中非合作共同、共贏、共進,新形勢催生新要求。要調整中非經貿合作結構性失衡、促進合作模式全面轉型升級,為實現中非發展戰略歷史性對接積蓄新動力。
中非合作論壇已成功實踐15年,合作規模增長不可謂不快,發展勢頭不可謂不好。同時,以“基建是大頭、直接投資是短板”為代表的結構性失衡等問題亦漸凸顯;面臨的外部挑戰和風險也在上升——如地緣政治力量重組、政治轉型舉步維艱、恐怖主義和大規模傳染性疾病等非傳統安全挑戰;涉及的利益關系越來越廣泛和復雜,謀求包容發展、釋放和平紅利、實現共同繁榮還需攻堅克險 、爬坡過坎。
但無論如何,正在崛起進入發展新階段的非洲,是“全球經濟增長新的一極”,有“去邊緣化”的訴求,有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動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進程、改善民生和促進就業的希望;而放眼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走出去”正成為新一輪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重要著力點。由此可見,推動合作提質升級并非一廂情愿,而是兩情相悅。
要做大以投資為引導、產業為支柱、金融為支撐的中非經貿合作模式;要打造包含減貧、生態環保、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等領域在內,更系統、更完善的中非合作框架;要堅守平等互利、合作共贏的理念,繼續以正確義利觀指導轉型、升級的中非關系;要夯實發展中非關系的新的政治基礎,助力“中國夢”與“非洲夢”比翼齊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