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瑩
2015年11月2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社會保障研究所等5家機構聯合發布了《2015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大中城市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2015年中國大中城市職工養老儲備狀況基本滿足了城市職工養老儲備要求,但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養老”一直是中國社會輿論中“經久不衰”的話題,隨著《報告》的出爐,該話題再次攀升至輿情榜高位。
通過分析發現,新聞媒體和自媒體中對《報告》的關注點出現較大差異。新聞媒體除關注中國不同行業、企業養老儲備指數的差異、養老保障體系“三大支柱”發展狀況不平衡、年輕人養老儲備意識不足、以房養老面臨壓力等諸多問題并存的情況外,還對《報告》中提出的改革養老保障體系的建議進行了重點解讀。
有媒體指出,從長遠來看,中國養老金改革仍然任重道遠,因此建議針對《報告》指出的問題應盡快達成共識,并推出一攬子解決方案。“其中,進一步完善多層次體系,加快發展第三支柱更加迫切,也非常可行。”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中提到的30歲以下年輕職工參保率較低的現象,引起了輿論的重點關注。
有媒體指出,該現象源于年輕人養老儲備意識不足,并指出了該現象將導致的后果。 一是不利于做大養老基金“蛋糕”,部分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也與很多年輕人未參保有關;二是從養老金“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角度來說,上述情形不利于年輕人年老后過體面生活;三是年輕職工相關權益缺乏保障,因為養老、醫療等保險通常一起繳,如果未參加養老保險,也有可能沒參加其他保險。
對此,有媒體提出了喚醒年輕人養老儲備意識的方法,除了要對社會老齡化、社會保障、個人養老儲備的重要性進行廣泛而深入的宣傳之外,還應強化《社會保險法》的落實,加快相關改革以讓年輕人對養老制度充滿信心,同時也要給年輕人減負降壓。
在自媒體方面,網民的關注點則更多地表現在對未來個人養老的擔憂,對購買商業保險和企業年金則表示“無力承擔”。有網民表示,“‘養老靠政府現在已經不現實了,單位也沒有企業年金,孩子就一個,壓力也很大,不知道養老‘路在何方。”
關于年輕職工參保率低的問題,有網民直接舉例分析該原因,稱并非年輕人養老儲備意識差,而是“在我家這邊,很多企業都是不給員工買保險,或者半年一年以后才給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