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來,袁景亮,尹明杰,信玉梅,李 萍
(山東省壽光市人民醫院,山東 壽光 262700)
我國醫學科技創新成果孵化器的現狀分析
楊子來,袁景亮,尹明杰,信玉梅,李 萍
(山東省壽光市人民醫院,山東 壽光 262700)
分析了國內醫學科技創新成果孵化器的產生背景、應用現狀,認為我國醫學科技成果孵化器存在注入資金不足、制約醫學科技成果的轉化及應用的因素較多等問題,提出創新醫學科技孵化器模式、提高醫學科研水平、提高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管理等完善建議。
醫學科技成果;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器
實現中國夢的核心是科技創新,廣大醫務工作者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工作,每年都取得很多科技創新成果并獲獎。但是如何加快科技創新成果在醫院內的轉化應用,產生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方面研究很少。本文旨在通過分析國內醫學科技創新成果孵化器的產生背景、應用現狀及存在問題,找出影響醫學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的主要因素及對策,提高我國醫學科技創新成果孵化器的孵化功能,從而促進醫學科技創新成果在醫院或企業的轉化應用。
1.1 我國及發達國家科研成果轉化狀況
醫學科技成果指在醫藥衛生領域中的創造性或創新性科學技術勞動成果,它是醫藥衛生人員為探索防病治病、增進健康、優生優育,研發的新型藥物、新的治療方法等有價值、為人類健康提供保障的有力武器。醫學科技成果作為人類共享生物醫學知識、促進全民健康的組成部分,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1]。但是,科技成果只有進行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才能發揮其重要作用,也就是創造出醫學科研成果后,更重要的是要進行醫學科技成果轉化。據統計,盡管我國每年有上萬項科技創新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但成果轉化率僅為25%左右,真正能夠商品化的不足15%(7.2%~14.8%),發達國家成果轉化率高達50%以上。而我國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率更是只有8%左右,發達國家則高達70%~80%[2]。由此可見,我國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分析原因發現,發達國家為了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促進就業,由美國最早提出了科技孵化器的概念,并且投入巨額資金,遍地生花,各國建立了大量科技孵化器,科技孵化器功能日趨完善和專業。
1.2 科技孵化器的概念及意義
Gordon Walker 等[3]定義孵化器是一種企業輔助機構,為企業家提供合理的建議、忠告和服務,并根據需要作為其他人及資源服務的轉移中心。由此可見,科技孵化器就是企業對科學技術成果進行轉化,使其逐步走向市場、投入民生運用的一個過程。基本過程分為四個階段:原理成果模型成果、工業成果、成熟成果。根據成果的發展規律,前兩個階段在科研單位和高校是能夠完成的,科技成果轉化難的問題主要是在第三個階段,到了第四個階段由企業接過來就可以做了。工業成果期是一般人不愿意做的,孵化器就是做這個工作。1942年在美國紐約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家企業孵化器,1987年我國第一家孵化器成立,中國孵化器起源于中國試辦國家科技園區,一開始的定位就是服務于政府、大學和產業三螺旋,是三螺旋衍生組織結構中的高級階段[4]。科技孵化器作為科教興國戰略的載體之一,承擔了培育高科技企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大責任,尤其是醫學科技成果,由于其經濟效益的不確定性,以及醫學科研人員普遍存在著重科研、輕轉化的思想,所以,為了發揮醫學科技成果的作用,成立醫學科技孵化器的意義就更為重要了。
2.1 我國醫學科技孵化器的發展
我國科技成果孵化器雖然創建時間較晚,并且開始大部分孵化器設立在北京、上海、廣州、江蘇等創業環境較好的地區,類型單一,孵化功能較差。但是近年來隨著政府對孵化器的投入不斷增加,人們對孵化器的認識不斷提高,孵化器由原先主要集中在發達地區,逐漸向中小城市發展,目前很多縣級城市建立了孵化器,孵化器類型也由單一化走向多樣化[5]。醫學科技創新成果孵化器就是在綜合性孵化器經驗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專門針對醫學高新技術領域進行成果轉化和對中小醫藥科技企業培育的孵化。針對醫學科技成果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特征[6],孵化器積極引進風險投資機制,彌補了經費的不足,促進科研單位與企業合作,將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組建研發機構、共同選題、共同研究、共同轉化、創建產學研聯合體,大大提高了醫學科技成果的轉化。由于建立了孵化器,吸引了一批海外高素質醫學人才回國創業,帶來了國際先進經驗,促進了國際合作,形成了良性循環,反過來又促進了孵化器本身的進步。
2.2 我國醫學科技孵化器取得的成績
截止2013年底,我國共有生物醫藥孵化器42家,約占專業孵化器總數的10%,占孵化器總數的3%。生物醫藥孵化器總面積143萬m2,在孵企業1561家,畢業企業488家,2013年度申請知識產權2687項,獲批1281項,在孵企業總收入達126億元[7]。生物醫藥企業借助孵化器,每年大量新藥成功上市,器械生產廠家借助孵化器,自行研發的高值耗材越來越多,與進口藥品、高值耗材具有了一定的競爭力,減輕了病人的負擔,促進了社會的和諧。
3.1 醫學科技孵化器的資金注入不足
石磊[8]認為目前我國許多孵化器的服務功能比較初級,類型比較單一,還停留在基礎服務階段,如為入駐企業提供辦公場地、共享物業管理服務以及代理相關審批手續等,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引導較為匱乏,孵化作用有限,不能很好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尤其是醫學科技成果,由于其公益性明顯,與孵化器本身的企業性質,即企業重視利潤的本質相矛盾,這就要求政府要提供大量資金支持建立醫學專業孵化器的工作。而我國為發展中國家,資金投入與發達國家差別還比較大,限制了醫學專業孵化器的發展。我國雖然報道科技孵化器的文獻很多,王水蓮[9]報道1989-2012年研究孵化器文獻866篇,報道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文獻也很多,但是專門報道醫學專業孵化器的文獻相對較少。究其原因,一是前面提到的醫學科技成果具有高投入、高風險、長周期的特征。例如一種新藥品的研發,從臨床治療上開始構思、研發,到動物實驗,再回到臨床試驗,到最后批量生產,產生效益,環節太多。二是相當一部分醫學科技成果是臨床上采用了新技術,病人康復得更好更快了,節約了社會資源,醫院卻相對的減少了收入。生物醫藥公司由于能夠盈利,所以,生物醫藥孵化器稍多,而愿意做醫療科技成果轉化的專業孵化器就很少了。
3.2 制約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因素較多
制約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因素很多[10],既有科技成果本身的含金量,又有相關的科技管理體系,包括從選題、立項到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諸多環節,尤其是醫學科技成果,有時又很難單純用經濟效益來衡量。張煥萍[11]報道選題方面的制約因素表現為我國多年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醫學研究不用考慮市場需求,多從科研人員興趣出發,缺乏準確的科研導向,選題大多無應用目的,造成理論研究偏重,實用性技術研究和開發性應用研究較少。沈昭在等[12]認為科技成果是專利申請的最主要來源,從專利申請到專利授權相對容易,而專利實施面臨比較大的困難,關鍵是資金與市場兩方面。發達國家的研究開發、中試、成果的商品化的經費投入,一般比例是1:10:100,而我國的投入比例僅為1:11:15[13]。目前醫院及科研人員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科研成果獲獎后往往認為大功告成,將科研成果束之高閣,未進一步申請專利,沒有建立起科學、完整的成果轉化鏈及其相適配的管理體系。總之,醫學專業孵化器的完善在我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無論是孵化器的原理成果、模型成果階段,還是工業成果、成熟成果階段。
4.1 創新醫學科技孵化器模式
孵化器應該立足醫學科技成果的轉化,不僅為在孵企業提供場地等基礎服務設施,更要在個性化的管理咨詢、技術支持以及融資渠道上下功夫。尤其是醫務人員缺乏企業市場經濟頭腦,孵化器要主動學習和借鑒國內外優秀創業孵化器的成功經驗,因地制宜,考慮醫學科技成果的特點,創新孵化器模式,提高和完善我國醫學科技孵化器的功能。這是一項系統性工程,要從政府、科研機構、醫院、企業、科研人員,到科研選題、立項、評獎、轉化、資金等多方面著手。政府要加強關于醫學科技孵化器的法律法規建設,加大對醫藥衛生行業的科研投入,對科研項目以及新增技術項目進行大力支持。科研機構及醫院對科技創新成果的管理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程序及管理機構,定期舉行科研知識講座,既及時傳達國家的科技方針、政策,又要注意提高科研人員的科研素養,更重要的任務是推動成果獲獎后的轉化。政府、醫院、企業均可以根據自身特點、靈活地建立自己的孵化器,不僅考慮經濟效益,同時考慮社會效益,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4.2 提高我國醫學科研的水平
唐蔚[14]建議選題應遵循需要性、科學性、創新性、可行性、效益性等原則,從區域優勢中去挖掘具有原始創新意義的研究課題。也就是說首先從提高課題質量入手,只有課題質量高,能夠產生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才有孵化器愿意孵化。在選題時盡量進行市場調查和專利調查,潘谷平等[15]統計有75%的項目做過文獻調查,只有40%項目做過市場調查和22%的項目做過專利調查,遠低于發達國家。張音等[16]通過國內外醫學科技成果獎勵管理特點,提出醫學科技成果管理制度要有法可依,醫學科技成果獎勵評審程序要科學公正,醫學科技成果獎勵評價標準要進行分類。
4.3 提高醫學科技成果的轉化管理
科技部[17]指出要建立科學、完整的成果轉化鏈及其相適配的管理體系,在科研項目立項、實施、驗收和轉化等過程中,運用知識產權產生、權屬、使用、保護等法律規定來對科學研究行為的全過程進行跟蹤性的管理。醫院要引進轉化醫學的概念[18],在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間建立起有效的聯系,使基礎研究獲得的知識、成果快速轉化為臨床上的治療新方法,趙桂芬等[19]建議醫院以轉化醫學思想為指導構建交叉學科,促進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的產生與轉化。栗美娜等[20]認為限制轉化醫學發展的因素為耗資巨大、人才缺乏。科研成果獲獎后,科技孵化器主動指導科研人員進一步申請專利,提高專利授權率。專利授權后,要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優惠政策及共享的公共技術平臺,爭取風險基金與企業的支持。
[1] 王曉旭,付本儉,駱 媛.醫學新成果引發的醫學倫理問題探討[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9,22(3):155.
[2] 游光榮.中國科技國情分析報告[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345-346.
[3] GORDON WALKER,BRUCE KOGUT,WEILIAN SHAN.Social Capital:Structural Holes and the Formation of an Industry Network[J].Organization Science,1997,8(2):205-207.
[4] 蘇 峻,姚志峰.孵化器的孵化—三螺旋理論的解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7,(3):108-110.
[5] 張景琛.世界孵化器發展及我國孵化器發展現狀趨勢研究市場周刊[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1,(6):132-133.
[6] 王忠儒.醫學科技成果推廣現狀分析及對策[J].醫學信息學雜志,2008,(2):7-8.
[7] 孫啟新,劉 禎,張 敏,我國生物醫藥孵化器發展探析[EB/OL].(2014-12-12).http://www.dhp.gov.cn/contents/112/24762.html.
[8] 石 磊.創業孵化器科技成果轉化的提高方法研究[J].中國外資,2012,(21):175.
[9] 王水蓮.國內孵化器研究文獻綜述:1989-2012[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9(4):9-13.
[10] 趙 芳,周 勤.醫學科技成果轉化的風險管理[J].甘肅科技,2014,30(24):109-110.
[11] 張煥萍.醫學科技成果轉化中的問題探討及對策[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5,(3):130-132.
[12] 沈昭在,龔 朱,陳志興,等.科技管理體系與成果轉化鏈[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6,19(6):323-325.
[13] 付文林.論提高我國技術成果轉化率的市場與非市場途徑[J].科學管理研究,2004,(22):55-57.
[14] 唐 蔚.醫院科研立項存在問題分析[J].中華醫學科研管理雜志,2006,19(6):347-349.
[15] 潘谷平,章 瀅.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制約因素及對策探討[J].中國科技論壇,2001,(6):60-64.
[16] 張 音,吳曙霞,陽沛湘,等.國內外醫學科技成果獎勵管理特點及對我軍的啟示[J].解放軍預防醫學雜志,2011,29(1):75-77.
[17] 科技部.關于加強國家科技計劃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的若干規定[EB/OL].(2003-04-04).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352.htm.
[18] GERAGHTY J.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J].Lancet,1996,348(9025):422-422.
[19] 趙桂芬,朱建麗.淺析以轉化醫學為指導的學科建設[J].衛生軟科學,2011,35(6):408-409.
[20] 栗美娜,劉嘉禎,張鷺鷺,等.轉化醫學的發展困境及模式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4,34(10):63-64.
(本文編輯:閆云麗)
Present status analysis on domestic medicin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ducts incubators
YANG Zi-lai,YUAN Jing-liang,YIN Ming-jie,XIN Yu-mei,LI Ping
(ShouguangPeople’sHospital,ShouguangShandong262700,China)
By analyzing the generating background,present applic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domestic medicin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ducts incubators. It thinks that the domestic medicine incubators exist problem such as insufficient invested funds and too many factors of restricting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application. It puts forward solution of innovating the mode of medicine incubators,promoting the level of medicine research and the management of medicine 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medicine research achievement,research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incubators
2016-01-21
10.3969/j.issn.1003-2800.2016.06.012
楊子來(1970-),男,山東壽光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骨外科、醫院管理方面的研究。
R-05
A
1003-2800(2016)06-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