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歷慧(秦安縣第一中學甘肅秦安741600)
加強學校體育管理與保障機制
□魏歷慧(秦安縣第一中學甘肅秦安741600)
目前,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存在一定問題,為此,文章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角度出發,在學校體育管理的目的、方法和保障機制等方面予以探討,并提出了具體建議。
體質健康素質教育管理與保障
強健的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學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學校文明建設的窗口,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主要途徑。高效有序的學校體育管理,對于貫徹“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目前,學生體質方面仍然存在不少問題,特別是部分學生體能素質呈現持續下降的趨勢,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學生的體質、身心健康是衡量學校體育工作質量的最重要的標準。學生體質方面存在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體育管理工作的弱化,給學校體育管理工作敲響了警鐘,加強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
造成學生身體素質下降的原因主要有:學校場地不足,體育活動內容安排不盡合理,體育教學質量不高;學生課業負擔太重,升學壓力大,體育活動時間太少,課間操、課外活動只求形式不求質量,導致學生缺乏體育鍛煉,運動負荷達不到健身效果;休閑時間缺乏體育鍛煉指導和管理,等等。
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身心健康的全能人才,充分發揮學校體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體現其價值,加強學校體育的管理,勢在必行。
2.1、學校體育管理的目的
眾所周知,學校體育是國家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個重要方面。關于學校體育及其目的任務,國內有關論述很多,也有很多建樹。就其目的而言,經歷了從“技能”——“體質”——“人才”的演變發展過程,對于激發人們積極投入體育實踐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但由于宏觀上對體育的認識存在差異,因此對學校體育的目的任務的理解也不盡相同。筆者認為,“技能”、“體質”、“人才”均不能單獨構成學校體育的目的。學校體育以青少兒為對象(其年齡一般在6-7歲至21-22歲),其目的在于促進生長發育,體格健美,身體健康,精神愉說,幫助學生形成健身、娛樂、生活等方面的多種身體技能;增進體育文化知識,促進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為和生活習慣的形成,使學生在校期間有充沛的精力學習,為他們畢業后能夠獲得高質量生活奠定基礎,創造有利的條件。由此可見學校體育地位與意義非同一殷。為此,務必加強全面管理,努力完成下列任務:
(1)傳授體育衛生保健知識和健身、健美、健心的技術技能,使學生掌握科學健身與養護身心的方法;
(2)積極創造條件,提供機會,全面鍛煉學生身體,促進體格健壯、姿態優美,身體健康,全面發展體能、機能和心理能力,增強適應能力和審美能力;
(3)加強思想教育和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學生健康意識,體育意識與公民意識,養成良好的思想、行為、道德作風及堅持體格鍛煉的習慣;
(4)豐富校園體育、文化娛樂生活,發展學生體育能力、社交能力與團結、合作精神。
2.2、學校體育管理的方法
明確了學校體育管理的目的,能否具體實現體育目的的關鍵在于管理。所謂管理,泛指對學校全部體育工作進行計劃、組織、實施、協調與監督的過程。具體而言就是要根據黨的教育方針、《全日制小中學暫行工作條例》《全國高等學校暫行工作條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兩個條例》、學生《體育合格標準》,以及各級各類學校的《體育教學大綱》對學校體育工作中的思想政治工作,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工作,體育骨干隊伍,體育圖書情報,學生體質測試與評價以及體育經費、場地設施器材等方面進行具體的管理。其中,應以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為目標,以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其積極性為根本,而以管理人員的明確分工盡職盡責為保障。為此,對學校體育管理提出如下要求:
(1)體育教學基本要求。
①根據教師的專項優勢,實行專項教學。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年齡性別特征以及學校實際情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教學條件,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②體育教學實行高中一、二年級普修,高中三年級專修制,并遵循下列原則排課表,即各年級各班的每周兩節課,必須至少隔日安排,并且高中三年級各班的每節課,必須安排在同天同節,這樣便于實現按興趣愛好編班專修。
③通過有效的體育實踐,全面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學生從事未來職業所必需的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養成從事體育鍛煉的能力、意識和習慣,奠定其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基礎。
④通過體育文化理論知識的傳授,使學生喜愛體育、懂得體育,了解人體和珍惜生命,掌握體育的基本原則和原理以及鍛煉身體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獨立參加體育活動以及健康、安全地從事工作和生活的基本能力,以滿足身心健康的需要,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⑤通過體育教學,教育學生愛祖國、愛集體、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和幫助人,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責任感,以及勇敢頑強的拼搏搏精神、公平競爭的生活態度、文明禮貌的行為規范,樂觀、自信、進取的心理品質。
2.3、學校體育管理要求
(1)課外體育活動。
為了提高課外體育活動質量,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管理,根據《學校體育工作管理條例》和學校實際情況規定每周一、二、三、四第七節課為課外體育活動時間,確定一位或多位體育教師專門負責課外體育活動。
(2)體育達標。
根據《學校體育工作條例》等規定,凡身體正常的學生,必須參加一年一次體育達標運動會,并達到下列要求:每一單項達30分;總分250分以上(含250分)。
體育達標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定為50米、立定跳遠、鉛球(男5千克,女4千克),男1000米、女800米,男引體向上,女仰臥起坐(1分鐘)。
凡達標運動會成績不達標者,安排一周時間進行補考一次,仍不達標者,參加補差培訓,再安排一次有償補考。
凡個人總分400分以上(含400分)給予獎勵,但每項必須達標。即特等獎500分;一等獎:465-495分;二等獎420-460分;三等獎400-415分。
單項設立破紀錄獎。
團體總分取前十名。即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5名。凡團體達標率達96%以上給予獎勵。即特等獎99%;一等獎99%以上;二等獎98%以上;三等獎96-98%之間。
凡團體達標率低于96%以下給予處罰。
凡因病或殘疾者,可向學校提交免試申請,申請有效后,可以免試。
凡身體過于肥胖或瘦弱者,雖然平時努力鍛煉,但仍不能達標,可向學校提交降低標準申請,申請有效后,降低幅度,一般每項目不超過10分。
2.3、學校體育管理的保障機制
加強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對學校體育工作的資金投入,為學校體育發展提供物質保障;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樹立良好師德形象,提高體育教師業務素質;積極開展體育特色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創建工作,建立小學、初中、高中“一條龍”體育人才培養體系;實施新課程標準,大力開發校本體育課程,創新體育教學模式;加強學生課外體育鍛煉,搞好大課間體育活動;加強學生體育競賽管理工作,創新體育競賽模式,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級體育比賽;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做好初中升學體育考試、體育特長生招生、學生體質監測工作;加強學校體育安全保障工作,全面開創學校體育工作新局面。
3.1、樹立健康第一的意識
貫徹黨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教育方針,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堅持以人為本,運用多種體育教育方式方法,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習慣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
3.2、全面實施學生體質健康評價制度
各類學校要按規定,組織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并認真執行報告制度,建立新生入學體質健康測試制度,要為每個學生建立健康檔案,定期公布學生體質檢測結果,把《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實施、達標情況作為衡量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依據之一。進一步完善中小學生體育科目測試工作,將學生日常體育成績、體質健康狀況、參與體育活動的表現作為重要內容。加大初中畢業生體育科目測試成績在高中階段學校錄取時的權重。
3.3、加強管理、完善學校體育運動項目布局
各學校校長是學校體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要健全管理機構,有專門人員負責學校體育管理工作;各學校要成立由分管副校長牽頭的領導小組,負責開展學校體育工作。每所中小學校都要確定2個以上重點訓練項目,保證每名學生至少掌握2項日常鍛煉運動技能。要把加強體育教師隊伍作為當前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保證體育教師的合理配備;體育教師要切實履行職責,上好每一節體育課,積極營造學校體育氛圍,及時向學校、班級和家長報告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要保障體育教師的合法權益,各學校要做好體育教師和帶隊教練的聘任工作,加強職務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切實落實體育教師室外工作的勞保待遇。
科學規劃項目布局,合理統籌各類資源,堅持不懈地推進體教結合工作,將二線運動隊、體育傳統特色項目、青少年體育俱樂部作為促進學生群體活動的重要抓手,努力構建“小學—初中—高中”一條龍的人才訓練培養體系,形成我區項目訓練鏈,解決初中升高中再訓練的瓶頸。根據郊區的特色,結合學校實際,選擇項目,組隊開展專項訓練。
3.4、定期舉辦學校運動會及單項性比賽
學校要繼續組織好運動隊參加全區年度青少年學生運動會及各單項比賽。積極申辦二線運動隊學校,進一步辦好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要積極參加市、區級相應項目比賽,并廣泛地在校內或校際組織開展各類體育比賽,通過群眾性的運動競技活動,激發青少年的運動熱情,促進學校體育的普及。加強對二線運動隊學校和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管理和考核,不搞終身制,對經考核合格或優秀的要進行獎勵。對申辦二線運動隊學校,要給予支持和必要的保障。
3.5、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檢查與督導
在教育督導中強化對學校體育工作的督導,定期開展以保證體育課時、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時間和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重點的學校體育工作專項督導。教育、體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體育工作的指導,根據《體育法》的有關規定,定期對學校體育工作進行監督。加強宣傳教育,積極推動全社會支持學校體育工作,共同關心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
[1]金鐵昌.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1994.
[2]雷志灶.體育與體育教學論[M].湖南體育科學,1996(12).
[3]郇昌店,孫國方,李長勇.中國體育管理學科發展存在的問題[J].體育文化導刊,2008(4).
[4]吳東圣,蔡士凱.學校體育管理體制創新前景展望[J].管理工程師,2009,(5).
G807
1006-8902-(2016)-12-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