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娟,董玲燕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6)
婦產科留學生臨床教學方法探討
李玉娟,董玲燕*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院/南京市第一醫院,江蘇 南京 210006)
總結我院在留學生婦產科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心得體會和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和建議。
留學生;臨床教學方法;婦產科
近幾年,我國對外醫學交流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國內醫學院校和醫療單位建立了醫學留學生教育體系。我院自2009年起擔任南京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留學生的實習帶教工作,我院實行導師負責制,即全院選取具有國外留學或工作學習經歷的副主任職稱以上醫師,以一對一的形式負責一名留學生的學習。筆者對留學生婦產科臨床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和個人的心得體會作總結,希望對提高留學生臨床帶教水平有一定幫助。
1.1師資力量不足
我院采取的是導師負責制,每位留學生都由一位英語水平較好的副主任職稱以上的醫師負責,讓留學生有歸屬感。但是由于這些醫師同時承擔著科室大量的行政和臨床工作,而且留學生在各個科室實習的時間長短不一,與導師相處的時間并不多,大部分時間是由科室其他英語水平較好的醫生或研究生在承擔教學任務,帶教水平參差不齊。
1.2缺乏現成教材且教材不統一
目前國內尚無統一的英文教材,大部分學生從自己國家或其他國家購買原版教材,而各教材側重點不同,國外教材不能完全符合中國教學的需要,而且并不適合國內醫院臨床實際應用。然而國內醫學教材又不適合留學生回國后的臨床實際運用。目前只能以我國的教學大綱為基礎。希望今后能夠根據留學生的特點選取較適合的英文教材,同時結合我國醫學教育特點,建立適合留學生的英文教材體系。
1.3文化背景差異
留學生來自不同國家,他們的宗教不同,風俗文化各異,在教學中會遇到一些這方面的問題。以計劃生育為例,大多數留學生對此不能理解,因此在授課中主要講解避孕和節制生育的原理與方法,同時向學生解釋我國的國情和國策,使留學生能較好地接受。
1.4婦產科教學的特殊性
婦產科作為一個高風險的科室,常涉及病人的隱私,有其特殊性。同時隨時代發展,病人對醫療服務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醫患溝通逐漸成為現代醫學教育的必修課[1]。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常發生學生被拒絕的情形,婦產科病人患病部位非常敏感,病人對陰道檢查常存有害羞和懼怕心理,或是害怕實習生不熟練的操作給其帶來傷害,或是不愿當作示教對象,特別是異性留學生經常被病人拒絕。另外,醫患關系的緊張也使臨床實習更加困難,帶教教師更加保守和慎重,能夠提供給學生當場講解分析的病人相對較少。
2.1自我準備,提高師資水平
在留學生臨床帶教中,最大的挑戰是需要克服因語言而導致的溝通困難。師生之間如何溝通,用什么樣的品質溝通,決定了教育具有多大程度的有效性[2]。我院大部分留學生來自印度,英語是他們的官方語言,但留學生的英語帶有明顯的地方口音,而我們的教師長期處于應試教育,口語水平有限,這使得語言溝通障礙比較明顯。因此,我們通過培訓或自身訓練,熟記專業詞匯,多閱讀英文專業書籍,多看英文電視節目,培養語感,加強與留學生的交流。另外,熟悉教學大綱,掌握教學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備課,通過互聯網收集英文視聽教材,結合留學生的教學材料進行講解,力求直觀,易于留學生接受和學習。雖然我院采取的是導師負責制,但是對留學生帶教不能僅采用一對一的模式,應多對一,即成立帶教團隊,發揮個人所長,年資高的醫生有豐富的臨床教學經驗,年紀輕的醫生有英語基礎好的特點,互相配合,發揮各自所長,將帶教工作做好。此外,可以在醫院選拔部分英語水平高的醫務人員作為留學生教學的預備力量,鼓勵中青年醫務人員加入留學生教學隊伍。
2.2中英文教材互為補充,教師模擬標準化病人
中文的醫學教材條理較為清晰,適合講學;英文版講解較為詳細,適合學生自學。因此,可以選擇雙教材教學,以中文教材為基礎,習題和操作選自英文教材,同時在互聯網收集英文視聽教材,結合留學生的教學材料進行講解,確保學生留學結束能迅速適應臨床工作。另外,授課時要有重點地介紹一些中文專業詞匯和習慣用語,便于學生與病人溝通。在問病史時,留學生和病人之間由于語言障礙不能順利溝通,我們采取標準化病人的方式,由帶教教師根據病人病情,自己模擬成病人與留學生交流,指導問診及鑒別診斷,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病人的病情,又培養了他們的診療思維。
2.3加強與病人溝通,創造臨床實習機會
臨床實習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留學生與病人的溝通。婦產科有其特殊性,常涉及病人的隱私,讓病人配合臨床教學,難度較大。對此,我們首先讓留學生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整齊的著裝給病人留下良好印象。其次,這些學生在中國已學習了4年,有一定的漢語基礎,有些能夠進行日常的交流,在臨床實習中鼓勵其多與病人接觸,通過測量血壓、換藥這些日常醫療機會拉近與病人的距離,為增加臨床操作機會打下良好基礎。再次,加強醫患溝通,使病人接受并配合臨床帶教。若通過各種努力仍然沒有實踐機會,可以通過教學視頻結合模型操作加以學習,讓留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同時通過帶教中示范與病人的溝通,使留學生充分體會到醫患溝通的重要性,傳承醫學救死扶傷的人文情懷。
通過帶教留學生,教師與留學生之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留學生的漢語水平尤其是醫學漢語得到了快速提高,帶教教師的英語水平也有了大幅度提升。留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好,教學時可以利用其語言優勢,多學習外國原版教材和錄像資料,了解國外前沿研究方向,加強自身業務學習。并將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取得最佳教學效果[3]。
與本國的實習學生不同的是,對留學生通常采用以問題為基礎、教師啟發誘導教學模式,該模式的思維方式通常是發散性的,通過相互之間的討論解決問題,加深印象。
總之,對留學生的婦產科實習帶教,我們還缺乏經驗,只有不斷學習、借鑒同行經驗,才能提高留學生帶教水平,真正擔負起醫學留學生教育工作。
[1]謝靜燕,李萍,董玲燕.淺談婦產科臨床教學中的醫患溝通[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1):74-75.
[2]唐思群,屠榮生.師生溝通的藝術[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陳繼明,高紅艷,李沁,等.留學生婦產科學課堂教學中應重視的幾個問題[J].衛生職業教育,2013,31(19):66-67.
(*通訊作者:董玲燕)
G424.1
B
1671-1246(2016)21-00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