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娟,楊廷旭,王翠榮,許守紅
(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院東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甘肅 酒泉 735000)
固定醫護家庭訪視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
魏娟,楊廷旭*,王翠榮,許守紅
(甘肅省酒泉市人民醫院東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甘肅 酒泉 735000)
目的 探討固定醫護家庭訪視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方法 將220例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家庭訪視護理干預措施,治療組也采用家庭訪視護理干預措施,但全科醫師、護師等組成干預團隊,人員固定不變。結果 干預12個月后,比較兩組SF-36量表評分,差異有顯著性(P<0.001);服藥依從性,治療組為70.0%,對照組為34.5%,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01);滿意度,治療組為91.8%,對照組為81.8%,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組患者被訪視的12個月內因病情加重而住院的次數為(1.5±0.7)次,對照組為(2.9±1.7)次,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組危險因素知曉率為87.3%,對照組為56.4%,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01)。結論 固定醫護家庭訪視結合宣教手冊有利于促進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身體健康。
固定醫護;家庭訪視;社區;老年慢性?。簧钯|量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快,疾病譜發生了極大變化,老年慢性病患病率逐年升高[1]。老年人的生理特點決定了其就醫的困難性和頻繁性,由于病程長、見效慢、易反復,長期住院治療困難且不現實,同時,家庭結構日益趨向小型單元化格局,致使老年人獨居獨處現象普遍。由于患者及其家屬缺乏對相關疾病的認識和自我護理方面的知識,嚴重影響其生活質量。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衛生保健供求矛盾已經成為社會性問題[2]。社區醫護人員家庭訪視能為服務對象家庭提供維持和促進健康的相關知識,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迫切需要醫護人員家庭訪視服務。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對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開展家庭訪視護理,效果良好,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酒泉市肅州區東南社區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確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共220例。根據患者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110例,男58例,女52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68.1±8.1)歲;其中高血壓21例,糖尿病7例,冠心病9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39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1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3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5例。對照組110例,男63例,女47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68.8±8.3)歲;其中高血壓18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9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33例,高血壓合并糖尿病21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壓合并冠心病及糖尿病4例。兩組在平均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平均住院次數和疾病種類等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家庭訪視護理干預措施。由全科醫師、護師等組成干預團隊,采取定期訪視模式,每15~20天上門訪視一次,不固定訪視醫師及護師。訪視內容包括對患者進行慢性病護理、規律用藥、合理飲食、心理疏導、合理康復運動及簡單中醫按摩、艾灸等康復指導,發放宣教手冊,要求患者定期到院檢查。干預時間12個月。治療組也采用家庭訪視護理干預措施,但實施干預的全科醫師、護師等人員固定不變。
1.3評價指標
1.3.1生活質量評價 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干預前及干預后12個月生活質量用SF-36量表測評。該量表包括軀體功能、軀體角色、機體疼痛、健康狀況、生命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8個維度,每個維度滿分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3.2服藥依從性評價 參照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該量表主要包含按照要求的次數服藥、按照要求的量服藥、按照要求的時間定時服藥及按照要求長期堅持從不間斷4個維度。每個維度包括根本做不到(0分)、偶爾做到(1分)、基本做到(2分)、完全做到(3分)4個選項。12分為完全依從,6~11分為不完全依從,0~5分為完全不依從。
1.3.3平均住院次數及危險因素知曉率 住院次數是指患者被訪視的12個月內因病情加重而住院的次數。危險因素知曉率是指患者能回答導致自身疾病加重的危險因素的正確率。
1.4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所有數據處理均以SPSS 13.0軟件進行。P<0.05為差異具有顯著性。
表1 兩組干預前及干預12個月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x±s,分)
(1)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治療組干預前軀體功能、軀體角色、機體疼痛、健康狀況、生命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評分與對照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12個月后與對照組差異顯著(P<0.001),見表1。
(2)服藥依從性比較。治療組干預12個月后服藥依從性為70.0%,對照組為34.5%,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01);治療組患者及其家庭對訪視干預的滿意度為91.8%,對照組為81.8%,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及對訪視的態度比較[n(%)]
(3)平均住院次數及危險因素知曉率比較。治療組患者被訪視的12個月內因病情加重而住院(1.5±0.7)次,對照組為(2.9± 1.7)次,治療組少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治療組干預12個月后危險因素知曉率為87.3%,對照組為56.4%,兩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次數及危險因素知曉率比較
3.1固定醫護家庭訪視的必要性
隨著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轉變,建立、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已成為我國衛生服務改革的主要方向,但單純的門診形式的社區衛生服務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社區居民需求。調查顯示,老年人由于身體器官和組織結構功能退化,或由于孤獨等精神因素的影響,易發生多種慢性病[3]。近年來提出的居家訪視護理逐漸成為社區護理的基本手段之一,有效改善了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家庭護理干預是持續提高家屬疾病認知水平及護理能力的重要手段,進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增加應對疾病的手段[4]。家庭訪視護理干預是使護理工作從病房走向社區或家庭的有效載體,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充分體現。
3.2固定醫護家庭訪視的優越性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衛生服務利用程度和其健康知識水平有著一定的關聯性[5]。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接受能力比年輕人差,對一些疾病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固定的全科醫師、護師等組成干預團隊由于人員固定不變,對患者的家庭情況、性格特點等比較熟悉,而患者及其家屬對醫護人員也熟悉,愿意對其說心里話及隱私,愿意接受醫護人員的建議。同時我們設計簡明扼要的健康宣教手冊,通俗易懂,形象貼切,富有強烈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便于記憶,更具人性化。研究結果表明,固定醫護家庭訪視結合宣教手冊干預12個月后,治療組軀體功能、軀體角色、機體疼痛、健康狀況、生命力、情感角色、心理健康和社會功能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我們在家庭訪視時發現,對老年慢性病患者來說,宣傳手冊越簡單,字號越大,圖文并茂越受歡迎。多數患者初期用藥依從性差,導致疾病惡化進而增加治療難度[6]。患者用藥依從性和主觀意愿與治療效果及疾病的發作有密切聯系[7]。醫護人員家庭訪視并進行健康宣教,為患者及家屬講解慢性病相關知識,讓患者明白正確用藥可增強自我管理能力,延緩或預防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固定醫護家庭訪視結合宣教手冊有利于社區老年慢性病患者身體健康,對個人、家庭及社會均有益處,值得推廣。但本研究只做了12個月隨訪,時間較短,以后會進一步擴大樣本量,豐富健康教育內容。
[1]何耀.我國人口老齡化與健康老齡化策略[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2,20(5):507-509.
[2]樂孝霞.社區護士與患者溝通的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09,31(6):31-33.
[3]范濤,曹乾,蔣露露,等.老年人慢性病影響因素的健康生態學模型解釋[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1):33-34.
[4]韓彩霞,彭翠麗.糖尿病患者50例的護理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8,7(7):194-195.
[5]冷靜,鄧冰,胡艷文,等.貴陽城區老年慢性病人的衛生需求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資源配置狀況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10):3182-3184.
[6]劉艷,伍碧嬌,陳茜.影響老年慢性疾病病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相關因素研究[J].護理研究,2003,17(9):1055-1057.
[7]張新平,鄭明節,袁帥.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藥房,2006,17(10):793-794.
(*通訊作者:楊廷旭)
R592
B
1671-1246(2016)21-0156-02
注:本文系甘肅省衛生行業科研計劃資助項目(GSWSkY201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