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雪艷,秦秀海
(威海市衛生學校,山東 威海 264400)
全國職業院校高職護理技能大賽裁判工作介紹與啟示
崔雪艷,秦秀海
(威海市衛生學校,山東 威海 264400)
總結擔任全國高職護理技能大賽裁判經驗,從賽項規格、賽項特色和公平公正裁判方面予以介紹,并從中得到啟示,對規范指導、用物規范和科學訓練等方面提出建議。
護理技能大賽;裁判;高職
2016年6月5—7日,全國高職組護理技能大賽在山東濱州職業學院舉行,筆者有幸擔任本次比賽的裁判,頗有收獲,現就對大賽作如下介紹。
1.1本次大賽規格高、意義大
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發起,聯合相關部門、行業組織和地方共同舉辦的一項全國性職業院校學生技能競賽活動。大賽作為我國職業教育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與創新,深化了職業教育教學改革,推動了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促進了人才培養和產業發展的結合,擴大了職業教育的國際交流,增強了職業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參加本次護理技能大賽的有來自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和直轄市的教育部門及兄弟院校的領隊、指導教師和參賽選手500余人。
1.2本次大賽賽項特色
本次比賽參賽隊54支,216名選手,首次采用團體賽的形式,并引入標準化病人,技能操作賽室為急救護理、心電監護、輸液治療、氣道護理技能站4個遞進式的技能考查站點。
團體賽就是每支代表隊4名選手,每個選手抽取上述4個操作中的一項,4名選手的單項成績之和為參賽隊團體總成績。標準化病人(SP),指那些經過標準化、特殊訓練后,可以模擬臨床疾病或真實病人的正常人(或病人),一般為非醫務人員[1]。選手要根據病例及實際操作中遇到的病人的情況進行與之相符的操作和交流,重點考查參賽選手的知識應用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技能操作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與人文素養。
1.3本次大賽公平公正
1.3.1比賽實況直播(1)賽場內配備無盲點錄像設備,實時錄制并播送各賽場情況。
(2)賽場外有大屏幕,同步顯示賽場內競賽狀況。
(3)制作優秀選手視頻資料,為宣傳、仲裁、資源轉化提供全面的信息資料。
1.3.2競賽觀摩 比賽過程在公平和不干擾比賽選手的前提下向各參賽隊開放。各參賽隊的領隊、指導教師及隨行人員只可以在本參賽隊比賽的時間段憑證件進入賽場進行觀摩,其他比賽時間段謝絕進入。
1.3.3評分嚴謹 裁判員由來自全國三級醫院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臨床護理人員和高等院校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護理教育人員承擔,他們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很高的職業素養。
(1)嚴格遵守評委守則。大賽執委會發放評委守則,要求準確執行比賽執委會的各項決議,嚴格掌握評分標準,以真實的實力和技術水平作為評判的唯一依據,嚴格遵守紀律,自覺接受比賽監審等,并簽字以示負責。
(2)評分方法:①每一操作賽室有一個裁判組,每組的裁判員不少于5人,依據評分標準去掉一個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其余裁判給分之和的算術平均值為參賽選手技能操作得分。
②為避免不同評委評分的差異性,采用各賽道單獨評分的方式,如輸液治療賽道,54支代表隊的輸液賽項均由一組裁判評判,減少了不同賽道裁判評分的差異。
③為了保證公正裁判,避免裁判的主觀性,專家組對裁判進行了培訓、分組,并讓其他學生(不是選手)進行演示,裁判模擬評分,各賽道對各操作的評分標準進行解析,并對各組裁判進行分工,保證裁判打分的一致性,做到公正裁判。
1.4賽場人文
選手進入賽場后,由裁判組組長與選手交流:“選手您好,您有1分鐘準備時間。”讓選手熟悉賽場、檢查用物,裁判站立評判,在操作過程中不議論、不評價,在觀察選手細節動作時和選手保持適當距離,以免增加選手緊張度。在選手離場時,對選手說:“辛苦了!”
賽場上選手的精彩表現和良好的精神面貌讓評委為之震撼,評委對學生的關愛也讓選手為之感動。
2.1規范指導
選手的操作水平反映了學校的整體護理教學水平,指導教師必須認真把握各項操作規程和細節,仔細研讀評分標準,與臨床相銜接,合理設計,操作到位,不違背操作原則。比如吸痰操作時需要無菌操作,很多選手在戴一次性無菌手套時,將撕開的內有吸痰管的包裝又重新放回無菌盤內,這就違背了已經取出的用物不可再放回的無菌操作原則。指導教師要逐條推敲評分標準,規范操作細節,多與臨床一線護理人員交流,與兄弟院校交流,及時發現問題,做到細致規范。
2.2用物規范
學生平常練習的用物應是大賽指定的示教人和物品,防止因不熟悉用物而出現狀況。比如心肺復蘇模擬人,不同廠家生產的模擬人因為材質等不同,所顯示的按壓深度及吹氣量不一樣,這就從客觀上影響了選手心肺復蘇操作成績。
訓練過程中的用物也要做到規范使用,防止習慣性錯誤的發生,比如賽場中一名選手在吸痰操作中需用無菌生理鹽水時竟準備了礦泉水,原因就是平常練習時一直用瓶裝水代替生理鹽水,結果出現了原則性錯誤。而這種錯誤不管是比賽還是在臨床操作中對病人的安全都是致命的。
2.3科學訓練
比賽中除了操作規范、熟練外,選手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也至關重要。下面就操作中幾個問題做詳細分析。
2.3.1超時問題 比賽中超時是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很多選手和指導教師都很疑惑,為什么在校練習時從不超時,而比賽中卻出現超時現象。
原因如下:
(1)場地、用物不熟悉。(2)計時開始的時間把控不好。比如比賽時選手報告參賽號碼,裁判已經宣布了計時開始,有的選手還在按照訓練中不緊不慢的語速問:“評委老師好,所有用物準備齊全,請問可以開始了嗎?”比賽是有規則的,必須按章行事,很多選手沒有把握好時間,跟不熟悉比賽規則有一定關系。(3)緊張度高、認知能力下降,動作變形、遲緩。此次比賽規則中有一項3分鐘提示時間,就是操作結束前3分鐘計時員會提示“還有3分鐘”。很多選手聽到后立馬開始手發抖,變得慌亂,導致后面的操作不能規范完成。(4)操作設計不合理,語言太啰嗦,多余動作多。
針對以上原因,選手平常要進行針對性訓練。
2.3.2障礙設置訓練 此次比賽首次引入標準化病人,這種教學和考試方式能有效解決臨床病人缺乏問題,增加學生接觸病人的機會,并可提供標準統一、客觀公正的教學評估,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態度、行為舉止和人際溝通技巧[2]。這就對選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你所護理的不是不會說話的示教人,你需要與他交流,他也會根據自己的病情對護士提出疑問,比如輸上液體為他調好滴速后,病人突然說心慌,那就要重新調整滴速并做好解釋和相應處置工作。這就是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除了學好相應的專業知識及技能操作外,訓練中還要注意技巧的運用、障礙的設置。
訓練中注意設置障礙,比如更換床號、姓名,更換腕帶的左右手位置,培養學生的查對意識。操作中將用物撤走,看學生如何應對。操作中不按設定程序來。舉例:“輸液時間較長,您需要去衛生間嗎?”答:“需要。”“您想在哪只手上輸液呢?”答:“左手。”“點滴通暢,沒有什么不舒服吧?”答:“針眼處有點疼。”“滴速調節好了,是每分鐘20滴,不要隨便調節。”答:“太慢了,您還是調快一點,沒事的。”如此等等,既訓練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應變和溝通能力。
2.3.3心理素質培養選手的心理素質對比賽的發揮至關重要,有的選手緊張度太高,床號明明是39床,卻念成93床,導致核對錯誤,所以選手應心理素質好、反應靈敏、靈活性高。同時為了提高選手的心理素質,可以用以下方法進行訓練。
找班上學生、教師和領導觀摩,觀摩可在亂較的環境中,故意說話干擾學生,也可在較安靜的環境中;有時離他很遠,有時又離他很近;有時拿相機在其旁邊錄像、拍照……讓學生學會適應各種環境,提升心理素質。
2.3.4職業防護意識、人文關懷意識培養 用后的銳器及時處理,接觸病人前后要規范洗手,接觸病人的體液、血液等物質要戴手套,操作中關愛病人,不要有過多的暴露等。
通過這次擔任大賽裁判,筆者感觸最深的是:本次大賽首次引入標準化病人,在獎項設定上更加注重團隊協作和整體實力,達到了以賽促教的目的。以“貼近臨床、關愛病人”為原則,積極引導選手加強與標準化病人的溝通,及時為病人解決問題,更加注重技能操作的專業性,積極引導參賽選手由技能操作向解決問題轉化。
[1]盧舜飛,朱滿連,葉挺梅.簡易標準化病人在高職護理臨床病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0):891-893.
[2]鐘玉杰,王敏,李勤.從十年文獻回顧分析我國標準化病人教學的參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9,44(3):259-261.
G424.28
A
1671-1246(2016)21-008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