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平,李 琴,許子華,董會霞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 101300)
改革實驗考核方法提高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質量
任立平,李琴,許子華,董會霞
(首都醫科大學燕京醫學院,北京 101300)
實驗教學在微生物學檢驗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改革實驗考核方法,有效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提高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質量。
實驗考核方法;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質量
醫學檢驗是現代實驗室科學技術與臨床醫學的高層次結合,是一門發展迅速、多技術和多學科交叉的綜合性很強的醫學前沿學科,是臨床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1]。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是醫學檢驗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實驗課程,其操作技能的掌握將為學生日后從事醫院檢驗工作打下良好的專業基礎。實驗教學是微生物學檢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考核是激發學生實驗興趣,提高操作技能以及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也是衡量實驗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同時,科學合理的實驗考核方法既能反映學生真實的學習水平,又能調動學生實驗積極性[2]。為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實現檢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更好地適應臨床要求,我們以新一輪教學大綱修訂為契機,結合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特點,按照新教學大綱要求,在改革實驗內容的基礎上,對實驗考核方法進行改革和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
過去,微生物學檢驗實驗考核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平時實驗課成績,二是期末實驗操作考試成績。雖然實驗操作考試成績占比較大,但實驗操作考試內容單一、隨意性較強,一般是從平時學習的實驗項目中隨機抽取一個進行考核,忽視對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考核,造成學生為通過考試而重點掌握需要考試的部分內容,而不重視其他方面。這種考核方式難以評價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也很難全面檢測學生學習情況。
2.1調整實驗教學內容
為保證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內容的先進性,根據高職檢驗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修訂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大綱,并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刪除部分臨床已淘汰、較為陳舊的實驗內容,增加綜合性實驗,并把實驗設計納入實驗考核中。綜合性實驗安排在實驗教學后期,給學生未知的細菌培養物,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借助互聯網查閱資料,4人組成一個團隊,共同設計實驗方案。實驗方案設計完成后,再與實驗教師對方案進行探討、修改、完善,以確定最后的設計方案。根據設計方案,學生自己制備培養基、接種細菌,并用相關實驗方法鑒定所給細菌。實驗結束后,小組共同討論、撰寫論文并作報告,其他小組對其報告(包括實驗設計流程、實驗結果等相關問題)進行提問,由小組成員共同回答。最后由實驗教師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評價、打分。
2.2改革實驗考核方法
實驗考核成績占微生物學檢驗課程總成績的30%,實驗考核分為平時實驗考核、綜合性實驗考核和期末實驗考核,而期末實驗考核又包括形態學考核和實驗操作技能考核。其中,平時實驗考核占10分,綜合性實驗考核占10分,形態學考核占5分,實驗操作技能考核占5分。
2.3實驗考核的具體內容及標準
2.3.1平時實驗考核包括平時實驗課成績和實驗報告成績。平時實驗課成績由實驗教師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驗課考勤、課堂紀律、實驗表現、回答問題、操作規范程度、實驗完成質量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分,涉及實驗教學的各個方面。實驗報告成績由實驗教師根據學生實驗報告書寫、結果的正確性以及結果分析等進行評分。這樣既保證了整個實驗考核的有效進行,又避免了最后一次操作技能考核的偶然性。
2.3.2綜合性實驗考核 由實驗教師根據整個綜合性實驗的實驗設計、實驗操作、實驗結果、論文撰寫、論文答辯等環節,按照評定標準給出相應得分。通過綜合性實驗考核,增強學生綜合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加強學生實驗素養培養,同時通過查找文獻、撰寫論文、論文答辯為學生科研素質培養奠定一定基礎。
2.3.3期末實驗考核 期末實驗考核分為形態學考核和實驗操作技能考核。形態學考核,由實驗教師事先準備好鏡下細菌形態涂片10張(包括常見細菌形態、特殊結構染色及真菌涂片等),10名學生同時進行考核,學生坐在顯微鏡前觀察細菌形態并將其寫在答題紙上,一種細菌有1分鐘的觀察時間,之后按順序輪轉位置,直至10種細菌形態全部觀察完畢。在考核過程中由2名教師監考,1名教師計時;其他尚未考核的學生在另一個實驗室等候,由1名教師負責管理。實驗操作技能考核,包括革蘭染色和細菌接種兩個操作項目。革蘭染色操作考核,首先學生對實驗教師事先準備好的未標記的普通細菌培養物進行涂片、染色,并在顯微鏡下觀察其形態,然后由實驗教師觀察其染色情況并由學生描述顯微鏡下細菌形態、排列等,最后實驗教師根據評分標準打分。細菌接種操作考核,學生按操作順序滅菌、挑菌、平板劃線,并在恒溫培養箱中培養,第二天觀察培養情況,實驗教師根據評分標準打分。在操作過程中考核學生無菌操作、細菌分離培養等實驗操作能力。
最后,將平時實驗考核成績、綜合性實驗考核成績、期末實驗考核成績相加,即得出每位學生的實驗課總成績。
將平時實驗考核與期末實驗考核結合起來進行綜合評定,能系統、客觀地反映和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實驗操作能力[3]。這一改革措施既有利于學生的“學”,又有利于實驗教師的“教”。一方面,實驗教師改變了過去注重實驗任務完成,忽視學生學習效果及與理論課教學的關系的錯誤思想,增強了責任感,提高了自身知識水平和操作技能,在實驗課上對學生要求更加嚴格,講解、示教、輔導、答疑等也更加耐心細致,提升了教師綜合素質[4];另一方面,學生普遍比以往更加重視實驗課,其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都有較大提高,絕大多數學生能做到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實驗前充分準備,積極回答問題。通過微生物學檢驗實驗考核,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實驗報告書寫能力與操作規范性,增加了對微生物學檢驗這門專業課程的重視程度,有效提高了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提高了操作考試成績和微生物學檢驗實驗教學質量[5]。
[1]黃大林.臨床微生物學與檢驗實驗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1,13(7):646-648.
[2]尹敏琳.改革生化實驗教學考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衛生職業教育,2005,23(2):90-91.
[3]謝春.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實驗技能考核[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23):42-63.
[4]李哲,周密,馬琳,等.醫學微生物學開放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1):174.
[5]趙呈建.新建本科院校開放實驗教學的實現[J].實驗室科學,2013,16(3):70.
G420
B
1671-1246(2016)21-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