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新政
近日,上海市政府為進一步支持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進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進一步激發企業發展活力,激勵人才創新創業,現推出10項納稅服務和稅收征管創新舉措。
一、對接國家戰略,創新服務模式,助力企業發展
(一)打好稅收服務“國際牌”
以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為重點,做大做強稅收政策咨詢服務和國際稅務交流平臺。
(二)試點內外貿稅收征管“一體化”
對符合條件的倉儲物流、貿易加工企業,非保稅貨物進入特殊監管區運作的,可登記為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并可領購增值稅專用發票,促進區內企業合理配置國內外市場資源,統籌開展國際國內貿易,助力企業創新創業。
二、加大扶持力度,減輕辦稅負擔,激發企業活力
(三)實施減免稅政策“清單制”
建立免審批的稅收優惠政策自享清單制度,對列入清單的減免稅優惠政策,納稅人只要符合政策享受條件,即可在自主申報后直接享受。
(四)擴大增值稅申報“月轉季”
對享受軟件產品即征即退優惠政策的企業,凡納稅信用級別為A級的,可由原來的按月申報轉為按季申報。
三、完善政策配套,營造寬松環境,強化人才激勵
(五)外籍人才免稅補貼“免報備”
持有R字(人才)簽證的外籍人員,在進行個人所得納稅申報時,對取得的免稅補貼由事先報備,改為納稅人自行計算扣除免稅額,稅務機關事后抽查以吸引外籍人才落戶、加快高端創新人力資源集聚。
(六)非貨幣投資等個稅“分期繳”
對享受非貨幣性資產投資、股權獎勵等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人,可在規定的5年期限內對應納稅額自主確定分期納稅計劃,更好地釋放激勵創新人才的制度紅利。
四、對接“互聯網+”,線上線下互動,提升服務質效
(七)網絡辦稅服務“貼身行”
對照納稅人多樣化需求,實現服務渠道多元互補,做大做強網上辦稅服務廳,使得網絡辦稅更貼近企業,更貼近生活,適應科技創新發展需要。
(八)電子發票應用范圍“廣覆蓋”
以深入實施營改增等稅制改革、增值稅發票管理系統升級為契機,有序擴大電子發票應用范圍,有效助推“互聯網+稅務”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深度融合
五、整合服務資源,優化流程管理,促進協作聯動
(九)出口退稅管理“無紙化”
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管理框架體系下,對創新示范區和自貿區納稅人進行出口退(免)稅正式申報以及申請辦理出口退(免)稅相關證明時,均可按出口退稅申報無紙化辦理。
(十)長江經濟帶實現服務“互聯通”
加強長江經濟帶范圍內稅務機關的跨地域協作,增進科技創新政策資訊、辦稅事項和科技創新企業征信狀況等動態信息的實時互聯互通,實現區域內要素合理流動、產業分工協作,實現區域合作共贏。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精神,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結合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教育綜合改革的總體部署,制定了如下實施方案。
(一)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
各高校要把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作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的重要任務擺在突出位置,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為創新創業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生態環境。
(二)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各高校要根據國家標準,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結合辦學定位和服務面向,修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三)創新人才培養機制
探索建立需求導向的學科專業結構和創業就業導向的人才培養類型結構調整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創業就業需求緊密對接。
(四)強化創新創業實踐
各高校要加強實驗教學資源建設和共享,促進實驗室、訓練中心等建設;繼續辦好“互聯網+”大賽、“星光計劃”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上海大學生創新創業論壇等,支持舉辦各類科技創新、創意設計、創業計劃等專題比賽。
(五)改革教學評價和管理制度
各高校要進一步修訂完善大學生學籍管理制度,實施彈性學制,放寬學生修業年限,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良好的條件保障。
(六)提升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
各高校要明確全體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責任,制定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體系、考核評價標準,認定的創新創業教育課時計入教學工作量。
(七)改進學生創業指導服務
積極吸引社會資源,協調推進建設創業教育、創業資助等資源,搭建上海市大學生創業服務平臺,為學生創業提供全方位服務。
(八)完善創新創業資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體系
各相關部門要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支持和促進就業的有關稅收優惠,拓寬資金支持的對象范圍,支持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資助學生創新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