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學花
(南京市臨江高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1102)
數字化校園環境下教學方式的改變*
——以微課為例
鄒學花
(南京市臨江高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1102)
現代化的教學模式如微課,翻轉課堂,慕課等已經引入了學生的課堂。文章介紹數字化校園環境下微課教學方式的特點。在數字化課堂的教學實踐中,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同時優化教學組織形式并注重時空融合的協作學習。
數字化;校園;教學;方式;微課
在時代發展的大背景下,數字化環境已經和人類生活息息相關。“數字化校園”借助于電子信息技術,采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多媒體通信為依托,融入多門學科的教學和管理信息,為教育、教學、科研、管理、技術服務等提供校園數字化的學習支持環境、數字化學習資源,使教學資源得到充分優化利用。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師如果還停留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教學,那么已經跟不上知識的更新換代,也不能適應學生的求知范圍。現階段各種各樣的教學方式依托于計算機網絡等數字化環境。那么在全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學方式的改變也應該是與時俱進的?,F代化數字化校園建設已使教師在教學方式上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新的教學模式已經引入了學生的課堂,比如微課,翻轉課堂,慕課等。我校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也風風火火的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學改革。文章結合教師在數字化校園背景下利用微課等進行教學,綜合分析數字化校園環境下的微課特點和優勢。
微課是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課堂教學視頻(課例片段)為載體,針對某一知識點或某一教學環節而展開的與該教學主題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教師點評等輔助性教學資源[1]。微課在設計、制作、轉播和應用上營造了一個半結構化、主題式的數字化共享環境。因此,微課是一種短小精悍的情景化、支持多種學習方式的新型在線網絡視頻課程,是在傳統單一資源類型的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其特點主要體現在:
2.1 教學時間較短
微課的核心組成內容精彩的教學視頻,時長一般為5~10分鐘,最長不宜超過15分鐘。較短的教學時間符合中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因此,相對于以40~45 分鐘的單元或課時,微課這種片段化的短小的呈現方式能滿足網絡數字化的閱讀和學習。
2.2 教學目標相對突出
相對于較寬泛的傳統課堂,微課的教學主題更加突出,更適合教師的需要。微課使課堂教學中的某個學科知識點(如教學中重點、難點、疑點內容)更加突出,或是側重于課堂中某個教學環節、教學主題的教與學活動,相對于傳統一節課要完成的復雜眾多的教學內容,微課主題小巧,教學目標易實現[2]。
2.3 流媒體使用便捷
微課的視頻一般為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如rm、wmv、flv等),從大小上來說,視頻及配套輔助資源的總容量一般在幾十兆左右,易于實現人際間的分享和傳播;適合于學生在PC、手機等終端設備上實現移動學習,方便以不同的方式(固定、移動)參與教學和學習活動,實現數字化校園的信息開放、交流與分享。
2.4 教與學情景創設符合學生的學習動機
微課的教案(或學案)、多媒體素材和課件、教師課后的教學反思、學生的反饋意見及學科專家的文字點評等相關教學資源構成了一個主題鮮明、類型多樣、結構緊湊的主題單元資源包,營造了一個真實的微教學資源環境。微課教與學情景可以更多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對學習這門學科的興趣。同時對于這種真實的、具體的、典型案例化的教與學情景,學生的學習易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提高學業水平,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和專業成長也有很大幫助。
2.5 學習者和教師間良好的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用戶與虛擬環境中可操作的對象進行自然地互動并得到及時的反饋,而不是被動接受計算機所發出的信息;因為微課的服務對象是教師和學生,所以微課研發的目的是將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緊密地聯系起來,實現了教師與學習者之間良好的交流、溝通,而不是教師單一地去驗證理論、推演理論。學生的角色也由旁觀者變為主動參與者,教師也能在數字化環境中及時知道他人對自己教學行為的評價,獲得反饋信息,微課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教師的心理壓力,不會擔心教學的失敗,學生也不會顧慮評價的得罪人,較之常態的評課就會更加客觀。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只要將自己制作的微課上傳到智慧校園中,在班級使用多媒體設備就可以和學生一起使用微課進行課堂教學。數字化校園的教學不僅僅關注的是教師,而更多的是便捷了學生,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下接收知識的信息量是一定的,而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擴大學生的視野,讓其學生更加輕松便捷。在數字化校園的微課教學實踐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努力做到“四個能夠”:
3.1 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數字化課堂中的多媒體技術呈現了圖形圖像、視頻動畫、虛擬場景、語音文本等多種形式,給學生以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親臨其境的感受,克服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枯燥感、疲勞感與倦怠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保持保持對學習內容的積極認識傾向和積極進取、樂于探求的良好心理,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3.2 能夠實現教學目標
數字化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聽覺感官,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對一些在普通條件下無法實現或無法用肉眼觀察的現象,可以用數字媒體以生動直觀的形式模擬出來,加強學生理解和認識抽象事物,引導學生探索事物的本質及內在聯系。
“N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無疑具有良好的運用前景,是未來火電發電廠排煙及循環水余熱利用創新的一大方向。且目前“N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技術也已經較為成熟,待火電發電廠克服上述關于資金投入、場地建設、人力消耗等問題之后,必定能夠實現有效投入,并作為新機組、新技術在火電發電廠中有大的用途,進一步促進火電發電廠的生產效益。綜合來說,“N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組的使用前景良好,技術成熟,符合運行要求,但距離真正大規模、廣泛的投入使用,仍然還有較長的距離。
2.2 “N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組存在的問題
當然,“N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也并非全無問題?!癗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的造價高昂,考慮到生產成本及其他綜合因素,使得很多火電發電廠對其只能是望洋興嘆、望而卻步。因為“N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內置優良品質的SSS離合器不得不從國外機械制造公司采購,離合器本身的價格累加運輸等費用,算起來是一筆較大的支出。與此同時,在SSS離合器使用過程中,還對機組中轉子的跨距有要求,這勢必需要對機組中的轉子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造,不知不覺中便又增加了機組本身的成本。除了上述問題之外,“N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的投入使用,還需要建設和增加其檢修場地,這就涉及到火電發電廠的土地建設問題,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財力用于“N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檢修場地的建設。此外,由于“N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屬于新機組、新技術,還需要專業的管理、合理的運營以及配備相關專業人才和技術人才,這些都是目前“N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投入火電發電廠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未來的生活中,隨著時代不斷向前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電力的需求必將越來越大。與此同時,人們也會越來越關注環境保護,特別是對電力生產過程中排煙及循環水余熱所產生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熱污染等問題也會更加重視和保護。因此,如何更加有效地防治火電發電廠排煙及合理利用循環水余熱會成為各大發電廠討論并嘗試解決的一項重要工作。對此,文章所提出的“NCB”新型大容量供熱機系統正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無論是在節約煤炭節約水資源方面,還是在減少大氣污染水污染方面,效果都十分突出。
C42
A
1006-6012(2016)11-0202-02
劉悅(1980-),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大學動力機械及工程專業碩士,研究方向:內燃機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