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瓊
老年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內科診斷及治療研究
黃 瓊
目的 研究老年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內科診斷及治療效果。方法 選取阿爾茨海默病患者84例,研究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結果 84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20.36±3.42)d,治療后,55例患者治療效果為進步(65.48%),27例為無效(32.14%),2例因全身衰竭出現死亡(2.38%)。結論 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病因非常復雜、繁瑣的精神類疾病,目前沒有根治的方法,大多給予患者綜合治療,從而改善患者認知功能, 提高患者預后效果。
老年;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內科;診斷;治療
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又被稱之為早老性癡呆或者老年性癡呆,是一種起病隱匿的進行性發展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1]。在臨床中的表現主要為記憶障礙、失認、失用、失語、執行功能障礙、視空間技能損害以及人格改變等全面性癡呆為主要特征,目前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的病因還沒有明確的結論[2]。65歲以前發病的患者被稱之為早老年癡呆,65歲以后發病的患者被稱之為老年性癡呆[3]。隨著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率也在不斷上升,早期常被誤診為正常衰老,直到患者出現非常突出的精神癥狀及行為時,才會引起患者家屬的注意,從而導致對患者的預后改善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因此給予患者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此次研究選取阿爾茨海默病患者84例,從而研究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湖南省邵陽市邵東縣人民醫院2012年3月~2014年9月接受治療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84例,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齡53~77歲,平均年齡(67.48±4.43)歲,病程6個月~6年。文化程度方面,19例為初中及以上學歷,65例為小學及以下學歷。患者病情性格,55例患者為內向性格,17例患者為外向性格,12例患者為中間性格。17例患者為亞急性起病,67例患者為慢性起病。84例患者均符合《美國精神障礙診斷統計手冊》的相關診斷標準[4],13例患者為前期型阿爾茨海默病,71例患者為老年型阿爾茨海默病。
1.2 方法
1.2.1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臨床表現、癥狀及輔助檢查 (1)患者臨床表現:17例亞急性起病患者中,8例患者在記憶力方面有明顯下降,9例患者由于傷人、多疑等精神癥狀被送入醫院接受治療。67例慢性起病患者,都變成明顯的初始病癥,如智能減退、記憶力下降等。(2)精神癥狀:50例患者有明顯的精神障礙,臨床主要表現為情緒抑郁、情感淡漠、情感幼稚等;42例出現妄想癥,臨床主要表現為嫉妒、夸大妄想等;34例患者出現行為癥狀,臨床主要表現為大小便失控、不知饑飽、攻擊行為等。(3)輔助檢查:采用CT對患者進行檢查,34例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腦萎縮。
1.2.2 治療方法 給予其中63例患者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分別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治療,25例患者服用奧氮平(成都名陽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113462),服用劑量為(5.0±2.5)mg;29例患者服用利培酮(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050160),服用劑量為(2±1)mg;9例患者服用喹硫平(浙江蘇泊爾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123173),服用劑量為(100±50)mg。其他21例患者給予非藥物治療,通過群體治療、音樂治療、職業培訓等方式給予患者進行治療,同時加強對患者生活與安全干預。
1.3 療效評價標準 進步:患者接受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無效:患者接受治療后癥狀無改善,甚至出現死亡。
84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20.36±3.42)d,84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接受治療后,55例患者治療效果為進步,27例患者治療效果為無效,2例患者因全身衰竭出現死亡。
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部分為老年患者,并且患者病程非常緩慢,主要表現是生活、社會功能出現減退,并且有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下降,而且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病情逐漸加重的情況[5]。此次研究中,67例慢性起病,在起病初期的均出現記憶力下降等表現,然而卻無法與老年人生理正常衰退進行有效的區分,所以大多數患者在起病后容易被忽視,部分患者出現非常嚴重的癡呆現象,才會到醫院接受治療。另一方面,在慢性起病的患者中,有部分患者是出現明顯的精神異常,從而選擇住院接受治療,這些患者具有一定的毀物、傷人等表現,對這類患者的管理增加了難度。阿爾茨海默病大多數患者為隱匿起病,在臨床中沒有非常突出的誘發因素,在臨床中的主要特點就是智能減退、記憶力下降,由于這些原因,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家屬一定要注重發病初期的癥狀,從而幫助患者盡快確診接受治療。
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在臨床中主要通過藥物治療、非藥物治療、生活護理治療等方式進行治療[6]。對患者的藥物治療,主要是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和控制精神癥狀。對于患者的非藥物治療,主要是通過談話、運動、欣賞音樂等方式進行,改進患者生活干預與安全管理等[7]。目前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有較多藥物,但是目前沒有很好的特效藥物。通過對患者進行心理康復訓練、語言訓練、記憶康復訓練、功能訓練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癥狀進行改善[8]。此次研究在藥物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的基礎上,還能夠起到抗精神異常的功能。在治療過程中,還應高度重視患者的精神與心理療法,阿爾茨海默病屬于神經系統類疾病,在臨床中神經元纖維纏結、老年斑為其主要病理特點,在良性的刺激過程中,能夠對患者認知、行為、精神等方面起到一定程度的恢復作用[9]。
此次研究結果顯示,84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平均住院時間為(20.36±3.42)d,84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接受治療后,55例患者治療效果為進步(65.48%),27例患者治療效果為無效(32.14%),2例患者因全身衰竭出現死亡(2.38%)。
綜上所述,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病因非常繁瑣、復雜的精神類疾病,目前對于阿爾茨海默病沒有根治的方法,在臨床中大多給予患者綜合治療,通過綜合治療的方式使患者的認知功能得到改善,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與此同時,相關醫務人員還應做好患者家屬的相關教育工作,從而使患者家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對患者進行相應的護理,從而提高預后效果。
[1] 隋少梅.神經內科門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行為精神癥狀的現況研究[D].山東大學,2014.
[2] 張昱,何莉,張巖,等.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內科診斷及治療[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4,13(5):228-229.
[3] 李德全,鞠作泉,王桂桂,等.老年阿爾茨海默病神經內科診斷及治療研究[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7):3802-3803.
[4] 湯繼平.尼莫地平聯合多奈哌齊治療阿爾茨海默病的臨床療效[J].當代醫學,2011,17(31):124-125.
[5] 馮文勇,任丁,沈維高,等.海馬體積MRI測量的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當代醫學,2013,19(8):16-17.
[6] 蘇燕,何粵紅,李超,等.阿爾茨海默病β淀粉樣蛋白藥物治療的研究進展[J].當代醫學,2011,17(3):32-33.
[7] 馮麗君,張楠,程焱,等.阿爾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癡呆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精神行為癥狀[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1,25(5):334-338.
[8] 莊海,鄒海強,徐武華,等.阿爾茨海默病早期生物學診斷標志物研究進展[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3,12(3):314-317.
[9] 李靜宇,宋佳,秦靈芝,等.阿托伐他汀對阿爾茨海默病并存高膽固醇血癥患者的影響[J].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5,34(7):803-804.
10.3969/j.issn.1009-4393.2016.5.022
湖南 422800 湖南省邵陽市邵東縣人民醫院 (黃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