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波
竹葉石膏湯治療失眠癥的機理及臨床應用
徐洪波
大多文獻中記載的竹葉石膏湯治療的病癥是傷寒熱病及溫病等感染性疾病,而在臨床實踐中作者發現竹葉石膏湯可以治療濕熱有余、肺胃陰氣不足、氣血虧虛這一類型的失眠癥,而文獻中較少記載,此中機理可以從《黃帝內經》、《傷寒論》等文獻中發掘整理而出。
竹葉石膏湯;失眠癥;基本病因病機
1.1 人體衛氣正常運行規律同天地陰陽變化一致,以常達變。
《靈樞·營衛生會》:“…衛氣行于陰二十五度,行于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夜半為陰攏,夜半后而為陰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矣。日中而陽攏,日西而陽衰,日入陽盡而陰受氣矣。夜半而大會,萬民皆臥,命曰合陰,平旦陰盡而陽受氣,如是無已,與天地同紀”。該文表明人的衛氣消長盛衰與出入離合間的運行變化規律同天地之間陰陽運動規律變化緊密相關,并保持一致[1]。
1.2 厥氣客于五藏六府致夜晚衛氣不得入于陰,并非陰氣不足。
《靈樞·邪客》“…衛氣晝行于陽,夜行于陰,常從足少陰之分間,行于五藏六府。今厥氣客于五藏六府,則衛氣獨衛其外,行于陽,不得入于陰,陰虛,故目不瞑”。表明失眠就是人體衛氣不能同天地陰陽保持一致,衛氣出現逆厥當天地陽氣減弱,陰氣減弱的過程中,人的衛氣卻依然保持比較活躍的狀態,各個藏府內不正之氣竄入流動,因而難以入睡[2]。
1.3 具體于臟腑 《素問·咳論》“黃帝問曰:肺之令人咳何也?歧伯對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獨肺也…”,此文中,歧伯就肺病的病因病機進行解釋,認為五臟六腑中的任何一個臟器都可以引起肺疾,肺部問題并不是引起肺疾的唯一原因,治療肺病不應執單獨的具體病因來治療所有類型的肺病[3]。
竹葉石膏湯出自《傷寒論·瘥后勞復》397。為清熱劑傷寒解后,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二把)石膏(一斤)半夏(洗半升)麥門冬(去心一升)人參(二兩)甘草(炙二兩)粳米(半升)。
表明傷寒熱病解后,濕熱有余,肺胃陰氣不足,氣陰兩傷的癥狀及治療方法,竹葉、石膏可清肅肺胃之濕熱,減少胃火上逆,可減少煩躁之感,并止嘔,口舌糜爛,麥冬以助肺胃之陰津,半夏作為佐藥,溫和脾胃,降逆止嘔,燥濕下氣,人參、甘草、粳米補氣和胃[4]。竹葉石膏湯在《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中與大白虎湯的組成相比多了一味人參,二者的基本功用大致相同:以助秋涼收降之氣,使濕熱之氣下降,減少身熱多汗、心煩悶熱之感,緩解氣短神疲之象,這一功用正可以使氣血充,氣道滑,助衛氣入陰起到促進睡眠的作用。在該配方中半夏藥性溫和,與清熱生津藥材配伍使用,可消解其藥性中的溫熱躁動之感,并能緩解逆氣,有效止嘔,還能使人參和麥冬滋補而不過量滯留,使石膏可清化濕熱而不過于清寒[5-6]。
《靈樞·營衛生會》“黃帝曰:老人之不夜瞑者,何氣使然?少壯之人不晝瞑者,何氣使然?歧伯答曰:壯者之氣血盛,其肌肉滑,氣道通,榮衛之行,不失其常,故晝精夜瞑。老者之氣血衰,其肌肉枯,氣道澀,五藏之氣相搏,其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故晝不精,夜不瞑”該文表明:人之氣血衰少,肌肉枯,氣道澀,營氣衰少而衛氣內伐可致夜晚不能正常入睡,而竹葉石膏湯的調治的范圍一方面是助肺胃涼殺收降之氣使濕熱之氣下降,另一方面是調補氣血之衰少使氣血漸充盛,氣道滑利,竹葉石膏湯所治療的失眠癥主要包括這兩方面,其診治要點如下:
陰氣不足陽氣有余體質的人中年以后氣血漸衰易得此類失眠癥,平時惡熱不惡涼,汗出略多,陽盛則熱,故惡熱不惡涼,熱盛則腠理開泄故汗出多;口干、喜飲,陽熱有余而陰不足故口干喜飲;入睡困難或徹夜不能入睡,陰氣不足,故而收降之氣不足,衛氣遲遲不能入陰故入睡困難或徹夜不睡;舌質淡紅或略紅,有少許濕苔或少苔,口渴多飲的患者往往有濕膩苔,如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熱的之時,也是人最渴之時,亦是濕氣最多之時,熱蒸則濕動[7]。
案例一:一女,五十余歲,夏天診治,其夫4年前患腦梗死,生活不能自理,故在家中多操勞,失眠3年,徹夜難以入睡,形體略瘦,其人惡熱,頭汗較多,自覺乏力,脈略大而躁,舌質淡紅無苔,予以竹葉石膏湯,一劑當晚即睡眠良好,自訴晨起身體像被卸掉包袱一樣輕松,又繼續鞏固十劑而愈。
案例二:一男,六十余歲,剛入秋診治,其人夏天在魚塘看魚,入秋后失眠3個月,徹夜不能入睡,形體豐腴,略惡熱,不渴,以前睡覺打鼾,其人心寬體胖,無思慮過度、驚嚇等病史,脈浮大,舌體胖大,舌質淡紅有白膩苔,予以竹葉石膏湯原方,3個月后其人領妻子來診得知,服藥后初服無效,服至1周時睡眠恢復正常,繼服1周停藥至來診時未發生失眠[8]。
竹葉石膏湯出自《傷寒論》,原方用于調理在傷寒熱病解后,因肺胃涼殺收降之氣不足,而導致濕熱有余,氣血衰少未復的狀態,而作者在臨床中發現此方可以治療這一類型的失眠癥。經臨床實踐檢驗效果良好,公布于此,一則是為了能夠提供一種新的治療失眠癥即不寐癥的治療方法,便于臨床應用,解除患者疾苦;一則是擴大了竹葉石膏湯的應用范圍,文獻中記載人們多用于治療傷寒熱病,補之所未載,使更多的人們來探索《黃帝內經》、《傷寒論》等這些醫學經典著作,溫故而知新,古為今用,繼承創新[4]。
[1] 劉妙,李宇航.以大寒之劑,易為清補之方-竹葉石膏湯證研讀[C]. 2014:291-293.
[2] 吳本鄂.《傷寒論》救陰法臨床運用體會[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4 (8):767-767.
[3] 安邦勝.《傷寒論》“竹葉石膏湯”竹葉兩把淺議[J].內蒙古中醫藥, 2013,32(5):132.
[4] 李明,丁艷亭.仲景和降胃氣法治療失眠探析[J].國醫論壇,2015 (3):2-3.
[5] 中醫治療失眠的現狀[J].中國臨床康復,2005,9(36):114-116.
[6] 黃先來.試論中醫藥在調治精神性疾患中的療效探討[A]//第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C].2010:1-3.
[7] 李楠,高飛,萬芳,等.淺談《傷寒論》中的中藥炮制方法[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6(1):67-69.
[8] 張其慧.從調肝理脾論治失眠[J].四川中醫,2005,23(12):9-11.
The most literature is recorded in the bamboo leaves gypsum soup to treat disease of typhoid fever and warm disease and other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in the clinical practice,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bamboo leaves gypsum soup to treat damp and hot, lung and stomach Yin qi deficiency, deficiency of qi and blood, this type of insomnia, the documented in the literature is less, but the mechanism can from huangdi neijing, explore collation in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 and so on literature.
Bamboo leaves gypsum soup; Insomnia; The basic pathogenesis
10.3969/j.issn.1009-4393.2016.5.100
遼寧 114012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鞍山醫院中醫科 (徐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