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士珊(北京體育大學北京100084)
身體功能訓練在拉丁舞訓練中的運用及訓練措施研究
□蘇士珊(北京體育大學北京100084)
拉丁舞是一項國際性的體育運動,近十年在我國的歡迎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國際體育舞蹈賽事在中國舉行,隨著關注度的增加,拉丁舞的比賽規則也在不斷調整,運動員的動作水準對比賽成績影響很大。單一的舞蹈動作、表現力已難以適應國際競爭力,運動員的姿態、動作質量需要良好的身體功能做基礎,因此,在拉丁舞訓練時必須加強身體功能訓練。本文主要闡述根據拉丁舞比賽的評判標準,針對我國拉丁舞運動員身體功能訓練在拉丁舞訓練中的運用現狀進行研究,結合實際問題,提出加強拉丁舞運動員身體功能訓練的有效措施,以供參考。
身體功能拉丁舞訓練運用
1.1、拉丁舞比賽評判標準
世界體育舞蹈聯合會制定的拉丁舞比賽評判標準有以下五大要素:(1)拉丁舞姿態與平衡:①姿勢是指運動員身體的線條、形狀,身體的位置與變化,身體的握持和姿態設計;②平衡是指動態與靜態、個人與雙人平衡;(2)拉丁舞動作質量:一般指通用性和風格性動作,動作的流動性,運動員重心的移動,動作的空間及時值等;(3)拉丁舞動作的音樂性:指動作的時值、節奏、節奏型結構、樂段感、時值的分配、音樂的表達等等;(4)雙人比賽時,兩人之間的配合默契度:包括有無肢體接觸的節流、配合的技術以及連貫性等;(5)運動員編舞的表現:指舞蹈體現的平衡性、舞蹈的氣氛、創造力、詮釋和表達。
1.2、身體功能訓練概述
身體功能訓練,指運動員在后天發展過程中,采用正確的鍛煉方式,來增強自身的體能,提高身體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度、柔韌性,提高比賽動作水平和質量。研究發現,人的身體功能訓練與先天遺傳關系不大,與后天的營養補充、鍛煉方式、鍛煉質量關系比較大。
現階段,拉丁舞比賽中運動員的姿態、動作能力以及動作質量是決定比賽最終成績的關鍵因素。身體功能訓練非常符合拉丁舞的比賽評判標準中考察的幾項指標要求。縱觀國際優秀拉丁舞比賽中,運動員除了需要有優美的身姿、扎實的基本功以外,還需要強大的爆發力,這些都是身體功能訓練著重強調和練習的。目前,我國的拉丁舞運動員急需加強自身的身體功能訓練,加強比賽過程中動力傳遞能力,有效提高身體動作的整體性與連貫性,從而向觀眾展現更難、更新、更美的舞姿。
2.1、身體力量素質狀況
身體力量素質,指人體某部分肌肉在工作能抗擊外界阻力的能力,是檢驗體育運動員身體素質的關鍵指標之一,也是運動員取得優異比賽成績的前提、其他身體素質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仰臥抬腿、立定跳遠、引體向上三項是對運動員身體力量素質的檢驗。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拉丁舞運動員的力量素質權重大、平均數也比較大,由此可見,上下肢力量都比較強,并且下肢的力量要比權重高,值得一提的是,快速力量的權重比慢速高。因此,我國拉丁舞運動員要想取得更高的成績,必須促進上下肢力量的協調發展,同時加強對下肢快速力量的訓練,提高運動技術。
2.2、速度素質訓練狀況
速度素質反應的是人體快速運動的能力,與人的反應能力、動作頻率和幅度有關,速度素質具有先天性,在后期的訓練中只能稍微改善。運動員在訓練速度素質時,一般采用高強度、時間短的練習。
相關調查顯示:30米短跑和5米往返跑是對運動員速度素質的檢驗。我國拉丁舞運動員速度素質具有超短時間、速度快的特點。但是,30米跑的權重比5米往返跑權重低,則表明我國拉丁舞運動員在超短比賽時間內能產生快速的瞬間爆發力。
2.3、耐力素質訓練狀況
耐力素質,指人體在長時間運動的情況下,肌肉的抗疲勞能力,能綜合反映人體各器官的機能以及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增強人體的耐力素質,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強人體的呼吸系統以及心血管系統功能,增強體質。其中1500米長跑就是對運動員耐力素質的檢驗。
由于1500米長跑權重較低,平均成績也很差,說明我國拉丁舞運動員耐力素質不高,在比賽中長時間慢速運動能力差。但是,通常拉丁舞比賽時長不超過1分鐘,并且,比賽音樂節奏快、動作頻率也快,不需要長時間的慢速或者勻速運動,因此,耐力素質對于拉丁舞運動員的影響不大。
2.4、柔韌素質訓練狀況
柔韌度指人體的關節活動范圍、幅度、肌肉、韌帶的伸展性以及彈性狀況,提高身體的柔韌度是運動對提高各項運動技術質量的前提,另外,能有效減少運動損傷發生率,且持棍轉肩、縱叉、橫叉是對運動員柔韌素質的檢驗。
由于橫叉、縱叉權重較大,說明拉丁舞比賽中對于髖關節、腹溝股的柔韌度要求高,對于肩關節柔韌度要求較低,所以,拉丁舞運動員在訓練身體柔韌度時,應加強髖關節、腹股溝以及相關關節部位的柔韌度,提高動作技術水平。
2.5、靈敏素質訓練狀況
靈敏素質,運動員在突然轉換動作時,及時、精準地改變身體的姿勢的素質,與人體大腦的靈活性有關,拉丁舞訓練中,要想訓練運動員的靈敏度,可加強他們反應、平衡、觀察能力的訓練。此外,單搖和反應時是對運動員靈敏素質的檢驗。表格中,單搖和反應時的權重都位居第二位,表明拉丁舞比賽中,運動員的靈敏素質非常重要。在進行身體功能訓練時,必須有效加強運動員在變換動作時能快速、準確的轉換身體姿勢的訓練。
3.1、加強運動員關節靈活性和穩定性的訓練
人體關節的靈活性是運動員完成動作的基礎,穩定性能有效避免多余、累贅的動作。缺乏靈活性時,運動的幅度就會降低,缺乏穩定性時,關節可能會受到損傷,因此靈活是基礎,穩定是保障。
靈活性與穩定性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人體不同的關節對于靈活性與穩定性的需求不同,在進行身體功能訓練時,如人體的軀干、脊椎,需要提高穩定性,這些器官的骨骼肌主要以肌緊張情況下的自動調節為主,訓練時,應始終保持動作、姿勢的準確性。而肩關節、髖關節等應加強其靈活性,這些關節部位主要以快速收縮復合型的骨骼肌收縮形式,訓練時,要提高爆發性以及動作的快速性,縮短動作周期。在進行靈活性與穩定性訓練時,要加強訓練神經系統反應能力、靈敏度,訓練肌肉系統的穩定性,提高平衡能力、防止肌肉損傷、動作限制等問題,最終提高運動員動作質量的同時延長壽命。
3.2、加強多維度、多關節的動作模式訓練
拉丁舞比賽中,運動員的動作模式能綜合體現出運動員肌肉力量的傳遞、能量的轉換與傳遞、運動的損傷等情況,因此,運動動作至關重要。
現階段,很多運動項目的運動動作都是多維度、多關節、無序、無運動軌跡的。但是,我國傳統的身體功能訓練中,過分重視單個肌肉、單個關節的訓練,并且有固定的運動軌跡,實踐證明,很難達到競技運動對人體各器官整體、協調完成動作的要求。因此,要采取科學的運動方法加強多維度、多關節的動作模式訓練。
運動過程中,應加強對四肢動作的控制,整合所有的動作,加強人體軀干肌肉的力量、人體的穩定性,即肩部、軀干、臀部的穩定性,拉丁舞運動員在運動過程中,始終保持準確的身體姿態,然后進行各項基礎性、專項性的動作練習,確保在完成動作時,關節穩定、能量不過分泄露,所完成的動作質量高。
訓練過程中,運動員若自身軀干支柱力量不足,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可能導致關節損傷、能量過分消耗的后果,影響動作的質量。因此,提高軀干支柱力量,有利于減少運動損傷,提高動作質量,長此以往,能有效提高運動員壽命。
3.3、加強運動鏈的訓練
拉丁舞比賽中,很多動作都需通過地面的有效能量的傳遞,這種動力從下肢傳遞到人體軀干,后到達人體四肢的末端,最終作用于手上所持有的運動工具。人體的各個環節都是相互連接的,如果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是影響整個動作的質量,造成能量的浪費、骨骼壓力變大,最終導致運動損傷。如,拉丁舞運動員的某個動作需要髖關節向前旋轉,背部可能產生多余的動作,造成能量的浪費,那么動作質量就會降低。
身體功能訓練高度重視運動鏈原則,訓練時,強調的是運動鏈整體的訓練,而不是單個肌肉的單一訓練,訓練過程中,通過整體訓練,找出比較薄弱的環節,并及時糾正,通過整體訓練,有效增強軀干脊柱的力量,提高穩定性,防止運動損傷,加強各個肌肉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提高所傳遞力量的質量,提高運動水平和質量。
3.4、加強快速伸縮復合訓練
快速伸縮復合訓練,旨在以最短的時間,將拉丁舞運動員的肌肉能量調整到最佳狀態,調整力量和速度的關系,提高運動員在做復雜比賽動作時的爆發力。
運動員肌肉快速伸縮訓練,有利于提高運動能力和運動質量,另外,還能有效降低疾病發生率。快速伸縮訓練,旨在加強運動員肌肉爆發力和肌肉的彈性訓練,以此避免能量的泄露,提高力的傳遞效果。現階段,我國運動員的損傷情況主要發生在運動員臨時落地緩沖時的肌肉或軟組織的拉伸,如,跑步訓練時,停止時的慣性作用使膝蓋受傷或者韌帶拉傷等。因此,加強快速伸縮復合訓練,能有效提高運動員肌肉的伸縮能力,提高反應力以及快速變換動作時身體各項關節的協調能力,最終減少運動損傷事件。
3.5、加強再生訓練
加強再生訓練,即拉丁舞運動員通過按摩、變換運動、拉伸放松等運動方式進行恢復訓練,并及時補充能量,提高運動損傷后的恢復能力。再生訓練以生物的再生原理作為理論支撐。值得注意的是,非病理性再生,如骨折等,不在再生訓練范圍內。
做好再生訓練,需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訓練過程中、結束后,必須補充影響和能量;第二,運動員進行軟組織健康恢復時,可通過按摩、冷熱水交替洗澡、有氧訓練等再生訓練法進行身體恢復;第三,心理療法,運動員在進行再生訓練時,應適當聽些輕緩類的音樂、夜晚的燈光也需柔和,不能強烈、香薰療法,或者適當的深呼吸、沉思等方式來獲取心理的平靜,降低心理壓力,進行恢復訓練;第四,注意休息,運動員在進行再生訓練時,每天應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時長不少于6小時,保證睡眠質量。
再生訓練是身體功能訓練重要組成部分,運動員必須采用科學、有效的方式來提高身體的恢復能力,加快恢復,另外,運動員應時刻將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充分做好隨時比賽的準備。
綜上所述,拉丁舞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必須進行有針對性的身體素質訓練,加強力量素質、速度素質、靈敏素質、耐力素質以及柔韌素質,提高比賽中動作的水平和質量。
另外,每個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有所差異,因此,在訓練過程中要結合每個運動員身體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個人需求的訓練方案,有針對性的進行訓練。
[1]劉愛杰.創新訓練方法·轉變發展方式——關于競技體育發展機遇與挑戰的思考[J].體育科研,2011,(4).
[2]何忠,許志琳.體育舞蹈的運動技術特征及其專項力量訓練[J].武漢體育學院報,2007.
[3]劉光紅.體育舞蹈力量素質的分析與培養[J].西安體育學院報,2005,(22).
[4]孫婉麗.身體功能訓練的引入及在國家隊的應用研究[D].首都體育學院,2014.
G889
A
1006-8902-(2016)-09-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