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彩
婦產科專業學科進展及發展趨勢
王桂彩
近年來,婦科微創手術如陰式手術,宮、腹腔鏡腔鏡逐漸成熟,對婦科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病機制的深入研究改進盆底重建手術。建立了產科危重癥病房,可使危重癥產婦第一時間得到治療,建立了無創產前診斷的新方法。如何維持女性生育能力的輔助生殖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婦產科專業將有更高的活力。婦產科應加強科研,促進研究發展,立足于知識創新,使婦產科學科蓬勃發展。
婦產科學;微創手術;盆底功能重建;無創診斷;輔助生殖
婦產科學作為臨床較獨立的學科,對女性生理、病理及生殖進行研究,包括婦科學、產科學和計劃生育[1]。隨著醫學的進步,近年來,婦產科取得了飛躍的發展。本研究對婦產科疾病的診斷治療新進展進行綜述。
近年來,婦科微創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腹腔鏡手術已成為婦科常用技術之一。幾乎所有開腹手術(除晚期癌癥外)均能使用腹腔鏡無創操作完成。隨著科技的發展,腹腔鏡技術也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出現了無氣腹腔鏡、微型腹腔鏡、單孔腹腔鏡、經陰道注水腹腔鏡、機器人輔助腹腔鏡等新技術[2]。微創觀念貫穿了整個診療過程,微創技術包括各種路徑的介入治療技術[3]。
1.1 腹腔鏡 與開腹手術相比,宮頸癌腹腔鏡下行子宮切除術療效相當,生存率高,可減少術中失血,盡早出院;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下行廣泛性子宮切除術的膀胱、輸尿管、腸管損傷等并發癥發生率較低[4]。
1.2 機器人輔助腹腔鏡 與常規腹腔鏡相比,機器人輔助腹腔鏡可獲得更清晰的手術視野,更大的操作范圍,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大大提高,該系統的缺點為價格昂貴、觸覺反饋缺乏等[5]。
1.3 婦科陰式手術 陰式手術具有不開腹、損傷小、住院時間短、恢復快等優點,主要用于一些不能進行開腹手術的患者。手術可在2~3 mm的間隙操作,使經陰道切除子宮手術時間大大縮短。若患者存在嚴重盆腔粘連,子宮、腫瘤體積大等,為減少損傷盆腔器官,仍應使用開腹手術[6]。
1.4 宮腔鏡 近年來,隨著宮腔鏡的進步,拓展了其手術范圍及適應證。宮腔鏡檢查是診斷宮腔內病變的首選方法,可早期發現并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宮腔鏡可觀察子宮內膜病變的大小、部位及表面組織,并取組織進行病理診斷。但通過觀察子宮內膜形態學變化,部分病變不能確診,因此子宮內膜癌的診斷敏感度為80%[7]。
1.5 婦科盆底手術 中老年女性常見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研究發現了該類疾病的新的發病機制,有利于徹底治愈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傳統治療方法復發率高,主要由于其僅修補盆底筋膜及韌帶。全盆底重建術模擬盆腔整體結構,保持了盆腔的解剖學結構。近年來,Prolift盆底修復系統以盆底理論為基礎,使用微創和整體化治療理念,可治療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具有治愈率高、復發率低、患者生活質量改善的特點[8]。
2.1 救治重癥孕產婦 衡量國家或地區整體水平的一個首要指標為孕產婦病死率。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為產科危重癥及并發癥,圍生期護理和診治有利于降低孕產婦病死率。產科急重癥的主要部分為妊娠期重癥內、外科合并癥,婦產科醫師必須具備必需的基本知識,保證及時合理地治療產科危重癥患者[9]。早期篩查、及時干預可有效減少孕產婦危重癥。建立產科ICU,由資歷足夠的產科及ICU醫生同時治療患者,使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10]。
2.2 產前診斷出生缺陷 我國已開展了中孕期母血清生化指標產前篩查,高危者需進行產前診斷以明確胎兒遺傳病情況。產前診斷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診斷。侵入性診斷風險較高,可能出現胎盤出血、胎兒一過性心動過緩、流產率0.5%、羊膜感染及羊水栓塞等,造成產前診斷依從性低[11]。1969年Walknowska等首次提出了無創產前診斷新方法。隨著科技發展,無創產前診斷的靈敏度、特異性提高,基因檢測技術將成為無創產前診斷的重點[12]。
2.3 宮內治療 隨著產前診斷的發展,胎兒疾病多數可在宮內確診。宮內治療包括母體給藥、超聲介入性宮內治療、外科手術等。胎兒宮內手術可控制胎兒病理改變,為胎兒發育成熟爭取時間。其適應證包括所有胎兒發育期影響胎兒生命或重要器官功能的畸形。但開放式宮內手術可出現母體損傷大、術后胎膜早破、早產等[13]。
3.1 保留女性生育能力受到重視 隨著惡性腫瘤的早期篩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患腫瘤,發病年齡小于35歲的患者約占所有腫瘤患者的4%,大劑量的放、化療造成了女性卵巢早衰[14]。
近年來保留女性生育能力由于生育年齡推遲及環境污染以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之前保留女性生育能力多使用胚胎冷凍保存技術[15]。因此,需保留卵母細胞。卵母細胞易受低溫損害,目前傾向于通過冷凍保存卵巢組織來保留女性生育能力[16]。
3.2 試管嬰兒技術 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解決了由女性因素導致的不孕。將男性的精子與女性的卵子在一定條件下離體培養,使精子和卵子實現結合,從而受精。第二代試管嬰兒解決了由于男性因素導致的不育。該技術將精子直接注入卵母細胞胞漿。第三代試管嬰兒分析了胚胎遺傳物質,診斷異常與否,篩選健康胚胎進行移植。基因芯片試管嬰兒技術,是在胚胎發育到3~5天時,一次性篩查46條染色體,選出健康胚胎移植入母體子宮。該技術有望成為治療不孕不育癥的重要手段[17]。
3.3 環境因素的干預研究 遺傳和環境同時會影響生殖功能。在眾多環境因素中,環境內分泌干擾物(EEDs)可通過以下環節影響妊娠[18]:(1)使卵細胞發育及排卵延遲;(2)卵母細胞染色體畸形,受精卵不能正常發育;(3)受精卵不能正常著床,使孕婦自然流產,如鄰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可增加細胞凋亡基因bax的表達,促進細胞凋亡,引起胎盤絨毛發育不良,造成流產[19];(4)胚胎基因不能正確表達,使胚胎不能正常發育;(5)胚胎不能正常發育,造成孕婦不能正常妊娠;(6)孕期胎盤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合成受阻。EEDs可干擾孕婦免疫系統,如NK細胞數量增加,白細胞介素2(IL-2)水平降低,造成孕婦異常的免疫反應,從而出現流產[20]。
綜上所述,隨著科技的進步,婦產科專業將會得到更加蓬勃的發展。婦產科應加強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以理論促進研究發展,立足于知識創新,使婦產科學科得到更好的進步。
[1] 李靜然,魏麗惠.國內外6種婦產科學術期刊引文數量和分布比較[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1,22(2):237-239.
[2] 吳煒,黃向華,申鵬,等.運用循證醫學方法防范婦產科領域醫療糾紛的研究—12例婦產科醫療糾紛病例臨床決策分析[J].醫學與哲學,2011,32(10):24-27.
[3] 劉廷洲,邵元偉,苑桂平,等.雙子宮動脈栓塞術在婦產科急性大出血中的臨床應用[J].實用放射學雜志,2013,29(10):1652-1654.
[4] 肖松舒,薛敏,萬亞軍,等.婦產科臨床見習教學中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探討[J].醫學與哲學,2013,34(12):92-94.
[5] 喬娟,鐘梅,汪麗萍,等.廣東省婦產科醫生靜脈血栓栓塞癥知識調查[J].廣東醫學,2013,34(19):3015-3017.
[6] 黃玲,葛菲,吳燕,等.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婦產科臨床治療與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47):7672-7676.
[7] 何學軍,劉永珍,馬菊華,等.醫學生婦產科臨床見習滲透倫理學教學的意義[J].醫學與哲學,2013,34(12):89-91,封3.
[8] 束璇,劉虹.南京地區婦產科醫務人員職業倦怠的實證研究[J].醫學與哲學,2012,33(22):72-74,76.
[9] 葉麗萍,程桂平,張晉,等.可吸收縫合線體外降解及在婦產科臨床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10,14(34):6417-6420.
[10] 鄧慶萍,王曉萍,鄔敏志.無肝素化持續血液濾過在婦產科危急重癥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2(7):20-21.
[11] 代鳴,鄒志梅,楊耀防,等.婦產科臨床實踐中的人文精神[J].醫學與哲學,2012,33(10):73-74.
[12] 戴愛秀.婦產科護理糾紛的調查分析及預防對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27(18):43-44.
[13] 顧紅紅,應群芳.婦產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特點及相關因素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6):1125-1127.
[14] 蘇丹.抗菌藥在婦產科的應用現狀及進展[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8(2):98-101.
[15] 錢小亞.對婦產科患者術后疼痛行綜合護理干預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41-42.
[16] 王勇,秦川.回顧性分析超聲檢查應用于婦產科急診的價值[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4,36(2):60-61.
[17] 盧才元.舒適護理在婦產科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6):40-41.
[18] 閔麗華,溫賢秀,曾婧,等.婦產科護士按崗位分層級管理實踐[J].四川醫學,2014(12):1522-1526.
[19] 宋麗娜.經動脈內急診栓塞治療婦產科繼發性出血患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8(8):47-48.
[20] 夏立新.風險管理在婦產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6):1505-1507.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4.006
海南 570203 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白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婦產科(王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