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英 趙海峰 由鳳雙 魯麗君 戈清鳳 孫 鳳
老年人腹股溝疝行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護理體會
于海英 趙海峰 由鳳雙 魯麗君 戈清鳳 孫 鳳
目的 觀察老年人腹股溝疝行無張力疝修補術綜合護理的效果,并對護理方法進行總結。方法 選取100例老年人腹股溝疝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實驗組患者綜合護理,包括術前心理護理、術前健康教育、術后護理、并發癥護理、出院指導等。觀察并對比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結果 2組患者的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復發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 給予老年腹股溝疝行無張力修補術患者綜合護理措施可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可顯著縮短患者的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降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加快患者的康復速度。
老年;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綜合護理措施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老年腹股溝疝疾病的發病機率越來越高[1]。現選擇100例老年人腹股溝疝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給予實驗組患者綜合護理,通過觀察并對比2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探究綜合護理在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的重要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2012年1月~2015年10月在大慶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100例患者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按照隨機分配的方法將其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所有患者在研究前對研究流程以及研究目的有所了解,且表示自愿參與此次研究。實驗組患者中男43例,女7例;年齡68~85歲,平均(71.5±5.4)歲;腹股溝直疝患者12例,腹股溝斜疝38例;原發疝42例,復發疝8例。對照組患者中男45例,女5例;年齡70~88歲,平均(73.7±6.2)歲;腹股溝直疝患者10例,腹股溝斜疝40例;原發疝41例,復發疝9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護理,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常規完成術前檢查及各項準備。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實驗組患者綜合護理,具體方法如下。
1.2.1 術前心理護理 由于患者的年齡較大,缺乏醫學常識,對治療方法有所顧慮,極易產生緊張、恐懼等不良情緒。合并有其他內科疾病的患者對手術耐受力不高,增加了手術的危險系數,心理問題會較大程度的影響患者的手術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手術前給予患者心理安慰、疏導。護理人員要積極、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告知患者相關醫學常識,告知患者手術的流程、方法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情況,使其對疾病有較為準確的認知。交流中,護理人員要掌握患者的心理動態,并及時給予患者正確的疏導,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同時,護理人員要多向患者講述手術成功的案例,告知患者傳統手術方法與無張力疝修補術的不同之處,若有可能,請接受過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患者為其講述親身經驗,以減少患者對手術的害怕、不安等情緒,使患者積極樂觀的接受治療。
1.2.2 術前健康教育 護理人員應該將疾病的發病機制以及誘發因素詳細的告知患者,并教育患者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術前1周停用抗凝藥物,若患者患有糖尿病,術前嚴格控制血糖,必須在患者血糖正常時才可以進行手術[2];若患者患有高血壓,則給予患者降血壓藥物進行治療;若患者患有慢性支氣管炎且伴咳嗽,要提醒患者要注意保暖防寒、注意休息,教育患者咳嗽的方法。手術前,要做好備皮工作,可降低手術后切口發生感染的可能性[3]。
1.2.3 術后護理 手術后安排患者去枕平臥,同時在膝下放置軟枕,以減輕患者的疼痛。手術6 h以后,安排患者半臥位,術后1天指導患者下床進行輕微的活動,例如排尿。此時患者若沒有嘔吐、惡心等情況,則讓其進食半流質食物,手術后第2天則可進食軟食或者普食,飲食計劃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制定,鼓勵患者多攝入高纖維素食物,以促進腸蠕動,做到少食多餐,少進食產氣的食物,以防腹脹發生[4]。患者絕對不可進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若患者患有糖尿病,還要控制糖類的攝入量。
1.2.4 并發癥的護理 (1)腹內壓升高:腹內壓升高會減慢傷口的康復速度,可因用力排便以及劇烈咳嗽引起。告知患者咳嗽的正確方法,將手掌按住傷口以保護傷口。保持正常的生活習慣,使大便通暢,若有必要,給予患者通便藥物。(2)陰囊水腫:手術后患者可能會出現陰囊水腫腫現象,因此,要告知患者手術后將陰囊用陰囊托托起,并且對陰囊的腫脹情況進行密切的觀察。(3)感染:手術后,應用抗生素預防切口感染。保持手術切口敷料干燥、清潔,注意體溫及切口有無紅、腫、疼痛情況[5]。由于老年患者耐受力較差,手術后需臥床1~2 d,出現肺部感染的機率較高,而一旦出現肺部感染則較難控制病情。因此,應該教育患者早期下床進行活動,指導患者進行有效的咳痰、咳嗽。對于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則應該及時給予抗感染治療。若患者患有前列腺疾病,手術后,指導患者早期排尿,若有必要,可留置導尿歐諾管,同時要注意防止尿路感染。(4)尿潴留:有些年齡較大的患者因麻醉的刺激,導致膀胱暫時性喪失收縮功能而發生尿潴留。術后安排患者舒適的體位,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排尿情況,膀胱區是否充盈[3]。如果輸液速度過快會導致尿潴留加重。因此,在術后24 h之內要控制好輸液的速度。可以采用各種誘導排尿的措施,例如讓患者聽流水聲,進行腹部按摩等。如果很有必要就需要留置導尿管1~2 d。
1.2.5 出院指導 教育患者要保護好傷口,注意休息,進行適當的體力活動,切不可進行劇烈運動,不能干過重的體力勞動,包括提重東西或者長時間站立等。教育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情,保證充足的睡眠,告知患者多進食新鮮的水果蔬菜以及蜂蜜,使大便通暢。3個月后,患者可進行工作。告知患者一旦出現不適的情況,要立即到醫院進行治療。
1.3 觀察指標 患者的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發生率以及復發率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腸功能恢復時間為(22.2±4.4)h,下床活動時間為(16.6±3.6)h,住院時間為(7.3±2.1)d;只有1例發生了尿潴留,沒有其他并發癥,并發癥發生機率為2%;有2例復發,復發率為4%。對照組患者腸功能恢復時間為(26.8±4.6)h,下床活動時間為(22.5±4.1)h,住院時間為(12.2±2.2)d;有8例發生并發癥,包括切口感染2例,陰囊水腫2例,尿潴留2例,肺部并發癥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6%;有4例復發,復發率為8%。2組患者的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腸功能恢復=5.1099,t下床活動=7.6462,t住院=11.3923,P<0.05)。2組并發癥發生率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 5.9829,P<0.05)。2組患者復發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疝氣是老年群體的一種多發病,本病的臨床特點是腹股溝區的腹壁組織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得薄弱,促使腹外疝發生[6],患者的生活質量受到極大影響。目前,臨床上多應用手術進行治療,但是,傳統的疝修補術多為張力性修補,存在縫合張力大,術后手術部位牽扯疼痛,且臥床時間長、復發率較高等缺點[4]。疝環充填式無張力修補術所用充填物和補片系無張力可吸收材料,與組織有很好的相容性,能迅速被固定于安置部位,形成堅固的屏障[1],彌補了傳統手術的不足,目前已經成為腹股溝疝的首選方法。
由于高齡患者多伴有高血壓、糖尿病、肺部疾病及前列腺增生、習慣性便秘等,而且免疫力較低,若沒有給予科學有效的護理,手術后并發癥的機率會明顯升高,嚴重影響預后,延長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醫療費用,也影響了醫院的床位周轉率。因此,在患者接受手術的前后做好綜合護理意義重大。
本文中,對實驗組患者采取了術前心理護理、術前健康教育、術后護理、并發癥護理、出院指導等綜合護理措施,患者的腸功能恢復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以及并發癥發生機率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給予綜合護理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李潔秀,劉文琿,李志彬,等.疝環充填式無張力補片修補術治療老年腹股溝疝的護理特點[J].廣東醫學,2011,32(11):1499-1500.
[2] 張敏芝.高齡老年人行無張力疝修補術圍手術期的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37):218-218,219.
[3] 韋曉華.老年人腹股溝疝行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護理體會[J].按摩與康復醫學(下旬刊),2011,2(5):164-165.
[4] 沙翠萍,劉素珀,宮金良,等.護理干預在無張力疝修補術老年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4,11(4):33-34.
[5] 蘇小梅,李桂珍.高齡患者腹腔鏡疝修補術后常見并發癥的原因分析與護理[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3(17):2412-2413.
[6] 張基云.探討老年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護理[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3):21-22.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4.065
黑龍江 163316 大慶市人民醫院 (于海英 趙海峰 由鳳雙魯麗君 戈清鳳 孫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