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星辰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北京 100024)
音樂編輯業務的課程設定及行業人才需求
朱星辰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北京 100024)
伴隨著媒介種類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廣播電視節目形態也在多元化、綜合化模式基礎上進行開發。音樂作為廣播電視節目的重要構成內容,其呈現方式、功能屬性也日趨復雜。音樂編輯業務課程的開設,正基于上述媒介及節目背景,力圖在不同的節目樣式及形態中,探尋基于不同種類媒介載體下,音樂編輯業務的課程設定模式及未來對該行業的人才需求導向。
音樂編輯;視聽語言;媒介融合
從學科培養目標上來看,音樂編輯所面向的領域包括廣播影視節目制作、音響音像出版制作、網絡音頻音像制作等行業部門;培養具有音樂素養、擅長編導與節目制作的綜合性音樂人才,同時具備相應的組織和管理能力。
從上述內容所涵蓋的范圍可以看出,音樂編輯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的內容界定同當下的媒體行業類別劃分密切相關。
首先,在傳統平面媒體范疇內,音樂編輯同常規意義上的文字編輯具有雷同之處。相對于以音樂內容為主的報刊、雜志以及圖文出版物,除具備傳統意義上的文字編輯職能外,還應具備相應的音樂專業知識,能夠處理以音樂為主要內容的文本編撰、樂譜排版制作等元素;充分了解音樂與平面文本之間的轉化規律及這部分受眾的閱讀習慣。
其次,音樂是一門時間藝術,主要訴諸于人類的聽覺,因此唱片及廣播行業的音樂編輯工作也是這一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歌曲的編排到制定,再到整個錄制環節以及作品主題的策劃與營銷,都屬于唱片及廣播行業音樂編輯的工作范疇。
再次,伴隨著視聽媒介的不斷發展,音樂逐漸與電影及電視作品融合,成為其視聽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并積極參與影視作品的創作,這一部分的工作內容被定義為“影視音樂編輯”。
最后,在當下全媒體時代,以互聯網為主的新媒體已經成為傳播領域的一股全新媒介力量,多元化的媒介氛圍、互動性強的媒介特征、碎片化的媒介傳播內容,使音樂編輯在新媒體中的呈現方式也存在著相應的特色。
在上述音樂編輯概念中,影視音樂編輯是這門課程的主體部分,這同影視傳播媒介的主流傳播地位及較為標準化、規范化的行業分工細則密切相關。影視音樂編輯所建立的媒介載體就必須是以電影、電視為主的視聽綜合媒介,它以音樂為編輯元素,遵循視聽藝術的基本法則,受畫面、剪輯、敘事和節目類型的制約,具有多重性、復雜性、多樣性等特征。
鑒于此,音樂編輯課程要求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后,在具備一定專業音樂素養的基礎上,能夠熟練掌握視聽語言法則、影像及聲音剪輯規律、節目制作流程等技能,將音樂編輯融于影視藝術作品創作中去,提升影視藝術作品的技術水準及藝術審美品味。
2.1 音樂編輯業務課程學科歸屬
傳媒行業的不斷發展,使當下該行業出現了兩個看似相左的典型現象:一是媒介渠道、媒介種類在大幅度增加以后所出現的媒介融合趨勢;二是在媒介融合趨勢影響之下所出現的新的媒介分工。
就音樂編輯業務課程學科歸屬來說,不論是影視作品、網絡視頻作品還是廣播作品,都具有一定意義上的同質性工作法則,因此,音樂編輯這一課程的學科歸屬,與媒介融合、社會分工細化密不可分。而由于視聽作品畫面本位的傳統創作思維影響,當下,電臺、電視臺等從事音樂編輯的相關崗位人員大多數來自于以下兩個專業領域:
(1)首先是影視編導相關專業畢業的人員,他們憑借對音樂本身的熱愛,以及個人對音樂的感悟力,來承擔音樂編輯工作,這一部分從業人員的特點是能夠熟練掌握影視語言語法規則,并能夠根據畫面的要求對音樂進行選擇與編配,但對專業性的音樂知識掌握不夠,因此通常只能將音樂變成畫面的附庸來進行創作,缺乏對音樂自身功能的發掘。
(2)音樂編輯從業人員的另一主要專業構成是與音樂密切相關的學科,學科隸屬于音樂學方向,這一部分人員對音樂藝術發展規律和相關的技術知識十分了解,但缺失的是廣播電視視聽語言的訓練及知識構成,在承擔音樂編輯的過程中,往往會忽略聲畫關系,造成音樂要素過于復雜,在敘事過程中出現喧賓奪主的情況。
就當下來看,培養具備視聽語言專業知識、音樂理論及實踐相關素養的音樂編輯人才,是音樂編輯業務課程發展的必然趨勢與要求。
但在未來的職業發展過程中,不少崗位的音樂編輯從業人員均不具備完整的編導及音樂融合的專業技能,以至于無法適應視聽藝術作品的創作要求,無法完成導演的創作意圖,這是這一行業在實踐創作過程中所遭遇的瓶頸。
因此,音樂編輯學科屬性必須建立在廣播電視專業和音樂學專業充分融合的基礎上,設置音樂編輯應具備的諸如樂理、和聲、復調、曲式等音樂基礎知識,視聽語言、剪輯、攝影、聲音藝術等影視藝術基礎知識等相關理論及實踐課程,使學生能夠從專業的角度對視聽藝術作品原有的聲音素材進行整理、剪輯和二度創作,并根據影視藝術敘事的風格特征進行全新的原創音樂制作。
2.2 音樂編輯行業類型化界定及未來發展
對音樂編輯行業進行一個以宏觀視域為出發點的類型化界定,主要包括如下三種方式:
第一是從傳統媒介分類的角度對音樂編輯進行行業工作性質界定。在此基礎上的音樂編輯行業具體分為以音樂類雜志、報刊、書籍為載體的平面媒體類音樂編輯;以聽覺為呈現方式的廣播類音樂編輯;以視聽語言為呈現方式的影視類音樂編輯,以及近十幾年來興起的以網絡藝術為主體的互動式多媒體音樂編輯。
第二是從媒介融合的角度將音樂編輯行業進行重新劃分。首先是以音樂元素同文字進行結合的編輯工作,在這種音樂編輯行業內部,還將把音樂元素這一概念詳細按照其呈現方式進行劃分:以聽覺方式呈現的音樂元素以及以視覺方式呈現的音樂元素。前者多體現為廣播欄目的音樂編輯應用,后者則以平面媒體為主。而上述兩者的呈現媒介平臺卻存在根本的差異,平面媒體只占據空間屬性,音樂編輯的著眼點在于文字與圖片;而廣播欄目中的音樂編輯則以時間形式出現,其編輯的著眼點在于音樂同欄目內容以及語言要素的匹配與契合。換句話說,前者是文字編輯的延續,后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音樂編輯業務體現。
音樂同畫面進行結合的編輯工作,是音樂編輯業務教學的重點,即影視音樂編輯與創作,這類工作著眼點主要在于聲畫之間的關系整合,并將音樂的功能及作用最大限度地發揮,以便更好地為敘事主題服務[1]。在這種音樂編輯行業內部,也存在針對具體的視聽藝術欄目類型所進行的編輯方法:分為以情節敘事為主的影視劇、常規性電視欄目、MV和廣告以及電視綜藝晚會,不同類型的影視藝術作品所具備的音樂編輯原則也不盡相同。但上述類型視聽作品的共同規律是在進行音樂編輯的同時,必須考慮敘事及畫面兩個因素,音樂的風格要與兩者進行高度匹配,同時能夠表達相應的主題,音樂編輯從這一角度來說,不是獨立的音樂創作,而是在整個視聽藝術架構的基礎上,進行有條件的編配[2]。
第三是當下新媒體及媒介融合階段以網絡為主的互動式媒介音樂編輯,任何一種包括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要素都有可能成為音樂編輯在工作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對象,這種以新興媒介為載體的音樂編輯行業,由于媒介自身的多元化及不斷的發展趨勢,尚未形成固定模式。
伴隨著社會經濟與文化生產的不斷發展,視聽藝術及相關傳播載體已經成為人們生活過程中最常見、最依賴的休閑娛樂方式之一;對視聽元素的創新探索也成為媒體行業創作者最為密切關注的問題。
由于媒介技術的進步,聲音的潛力及創新元素就更值得相關教育人員及從業者去發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音樂要素具有豐富的創作空間,甚至可以以一門獨立的藝術屬種依靠媒介呈現出來。這也是音樂編輯業務在各大藝術類院校開設的根本目的及意義所在[3]。
[1]索南夏因. 聲音設計:電影中語言、音樂和音響的表現力[M]. 王旭峰, 譯.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2009.
[2] 戴維斯. 電影配樂完全指南:影視配樂的藝術與商業[M]. 劉捷, 譯.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4.
[3] 陳斌, 程晉. 影視音樂:現代傳播[M].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04.
朱星辰(1984- ),女,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部副教授,博士。E-mail:xhbbzxc@sina.com
2016-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