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來賓,呂潔麗(新鄉醫學院,河南新鄉453003)
?
生藥學各論部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整合優化
張來賓,呂潔麗
(新鄉醫學院,河南新鄉453003)
摘要:生藥學是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課,各論部分內容較多,且知識結構相似,單調枯燥,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優化生藥學各論部分的教學內容,并配合相應的教學方法,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關鍵詞:生藥學;各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
生藥學是醫學院校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課,是一門應用植物學、動物學、植物化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及本草學等科學理論知識和現代技術來研究生藥的基源鑒定、生產加工、活性成分、藥理作用、品質評價及資源利用等問題的學科[1]。生藥學的教學內容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總論部分講述生藥學的基礎理論,包括生藥的分類、化學成分、分析方法、鑒定、采收加工、炮制、質量控制、資源開發利用等內容。各論部分記述來源于藻菌類、蕨類、裸子植物類、被子植物類、動物類、礦物類等各類生藥共185種,講述每種生藥的基源、產地、化學成分、鑒定方法、功效和主治等內容,這部分內容較多,且知識結構相似,容易混淆,學生普遍認為難學難記、枯燥乏味,故而逐漸對生藥學失去了學習興趣和熱情。如何講好生藥學各論部分的內容是每位生藥學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筆者根據多年的授課經驗,將生藥學各論部分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收到了較好的效果,現介紹如下。
1.1教學內容的組織
由于學時有限,且生藥學各論部分涉及的生藥種類比較多,對每一味生藥都詳細講解是不現實的,所以教學內容必須有所側重,做到“少而精”。筆者認真分析教材和參考資料,精選出重點內容,并采用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來講授,其他內容采用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學模式來教學。筆者對各論部分的教學內容進行了精心組織,將其分為重點內容、一般內容和自學內容。
1.1.1重點內容教材除附項中的47種生藥外,共收載生藥138種,根據生藥學的學科任務、教學目的以及教材內容和參考資料,筆者從中選出20味左右的生藥為重點內容,如菌類生藥冬蟲夏草,裸子植物類生藥麻黃,雙子葉植物類生藥大黃、黃連、肉桂、甘草、黃柏、人參、當歸等,單子葉植物類生藥川貝母、西紅花等,動物類生藥鹿茸、麝香、牛黃等,礦物類生藥朱砂等。每味生藥重點講解性狀、顯微特征、化學成分和理化鑒定,但每味生藥側重點有所不同,如冬蟲夏草重點講解性狀和顯微特征,大黃除了講性狀和顯微特征外,還要重點講解化學成分、理化鑒定以及藥理作用。
1.1.2一般內容除了重點內容,選出相對比較重要的40味生藥作為一般內容,如菌類生藥靈芝,雙子葉植物類生藥川烏、川芎、馬錢子、木香等,單子葉植物類生藥砂仁、莪術等,動物類生藥珍珠、斑蝥等,礦物類生藥芒硝、石膏等。每味生藥的學習重點由學生和任課教師共同討論決定,如川烏、馬錢子和斑蝥的學習重點為毒性成分及其理化鑒定方法,芒硝和石膏的學習重點為其來源和化學組成。
1.1.3自學內容除了重點內容和一般內容外,剩下的內容為自學內容,這部分內容讓學生課下自學。學生可以自由分組,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內容學習,然后通過現代互聯網手段進行師生和生生的交流學習。
1.2教學內容的更新
隨著中醫藥事業的發展和中藥現代化的不斷深入,HPLCDAD/MS-DS、HPLC-NMR、GC-MS、分子烙印技術等新技術,高通量活性篩選、體內藥代動力學、分子生藥學、中藥安全性評價等新理論不斷融入生藥學的研究中[2],一些中藥在質量分析、藥效毒理評價等方面得到迅速發展。針對重點內容中的生藥,筆者查閱大量文獻,將這些生藥的最新研究進展以及自己的一些研究成果融入這些生藥的教學中。如當歸的含量測定,教材中記錄的方法為:采用HPLC方法測定,阿魏酸的含量不得少于0.05%。當歸中還含有一類重要的活性成分,即苯酞類成分,采用HPLC-PDA法可以同時測定包括阿魏酸、苯酞類化合物等10種化合物,可以更好地評價當歸的質量[3]。川貝母資源短缺、價格高,藥材市場常出現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的現象,經典的性狀、顯微以及理化鑒別方法難以將川貝母和非川貝母類藥材分開,而采用PCR-RFLP DNA分子生物學技術可以很好地鑒別[4],因此增加新技術、新理論的教學非常必要。
對于不同的教學內容,筆者配合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1重點內容的教學方法
針對各論部分精選的重點內容,筆者采用“教師講解+師生互動”的教學模式,將互動式教學法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備課時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選出教學內容的知識難點為教師主講的內容,對剩余教學內容進行問題式的轉化。在教學過程中,巧妙穿插設問,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在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師生互動,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氣氛。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學生很好地理解并掌握了知識難點,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黃連的難點是味連、雅連、云連的顯微特征和區別以及理化鑒定的原理和方法,這部分內容教師應重點詳細講解,其他內容可以轉化為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如這3種黃連的性狀特征及區別是什么?黃柏的難點是橫切面顯微特征,這部分內容要重點講解,提出的問題是黃柏的粉末顯微特征有哪些?
2.2一般內容的教學方法
對于一般教學內容,筆者采用“參與式+討論式”的教學模式,參與式教學法的核心是引導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掌握所學的知識并能靈活應用,是一種協作式的教學法;討論式教學法是指通過設置討論主題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觀點,激發學生形成對某一問題較為一致的理解、評價和判斷,它是在教師主導下的以生生、師生討論為主要教學推進手段的教學法[5-6]。這部分內容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內容制作課件,在討論課上上講臺講解,然后其他學生討論并進行補充,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引導學生由被動接受向主動學習轉變。如學生講解川烏時,重點講解了其顯微鑒別特征,因為川烏是有毒中藥,學生討論后補充了其化學成分及檢測方法。
2.3自學內容的教學方法
對于自學內容,筆者采用課下交流學習的模式,這部分內容讓學生充分利用現代互聯網手段來進行交流學習,如微信群、飛信群、QQ群等。學生對河南道地藥材的課下交流學習熱情最高,如牛膝、山藥、菊花、山茱萸、連翹等,討論它們的種植、采集、加工方法、鑒別特征等。
生藥學各論部分內容多,知識結構相似,知識點瑣碎難記,學生覺得枯燥乏味,難以提高學習興趣,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筆者重新整合優化了這部分教學內容,將其分為重點內容、一般內容和自學內容,并及時更新。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配合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了生藥學各論部分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蔡少青.生藥學[M].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
[2]屠鵬飛.生藥學的發展及其研究思路[J].中國天然藥物,2006,4(6):411-419.
[3]Jieli Lv,Jing Zhao,Jinao Duan,et al.Quality evaluation of Angelica sinensis by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en compounds using LC-PDA [J].Chromatographia,2009(70):455-465.
[4]李萍,貢濟宇.中藥分析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
[5]王滿元,盧煒.參與式教學法在中藥炮制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藥學教育,2014,30(1):36-38.
[6]牛耿,史學敏.討論式教學法在護理學導論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04,18(17):1582-1583.■
基金項目: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SJGLX271);新鄉醫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201408)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8-0022-02